摘要:企業內部會計控制作為內部控制的核心,近幾年來受到了社會各方面的重視。在保證企業資產安全完整、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論述了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目標以及應該遵循的原則,指出了現階段企業在實施內部會計控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建議從優化內部會計控制環境、建立人員的相互制約分離機制、加強預算管理、建立健全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以及完善的評價考核機制、提高會計人員素質等方面加以改進。
關鍵詞:內部會計控制 原則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6-0111-02
企業內部控制是為了企業經營管理的需要而設計的,與企業經營管理活動融為一體的、能動的、系統性的一系列制約機制。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是內部控制的核心,內部控制的實施大都是圍繞會計控制展開的。我國的《會計法》也明確規定,各個單位應該建立健全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現階段,在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一些企業沒有充分認識到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要性,內部管理不夠嚴格,使得違法違規現象時有發生。因此,加強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企業建立內部會計控制的目標
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起著核心作用,所以,企業內部控制目標可以從所有者目標和經營管理者目標兩個方面來說明。
1.企業所有者的內部會計控制目標。對于企業所有者來說,內部會計控制應該實現以下目標:(1)規范企業的會計行為,保證企業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提高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2)保證國家相關的財經法律法規能夠在企業得到貫徹執行。(3)通過內部會計控制能夠實施對企業經營活動、企業管理者必要的控制和干預。
2.企業經營者的內部會計控制目標。對于企業經營者來說,內部會計控制應該實現以下目標:(1)建立完善企業的內部管理組織結構,建立科學合理的決策機制、執行機制以及監督機制,保證企業各項經營管理目標的實現。(2)建立有效的風險控制系統,加強企業風險管理,保證各項經濟活動的效率性,使企業的各項經濟活動能夠健康的運行。(3)發現漏洞及時堵塞,消除隱患,及時發現并糾正企業的各種舞弊欺詐行為,保護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
二、建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遵循的原則
建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合法性原則。企業建立內部會計控制,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政策法規,要使每一項經濟活動都在合法合規的范圍內進行,堅決揭露并制止不合理、不合法的經濟業務。
2.全面性原則。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建立應該涵蓋企業會計工作的各個崗位和各項經濟業務,要針對業務處理過程中的關鍵控制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控制制度,并重點關注制度的執行、反饋等每個環節。
3.有效性原則。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制定要約束企業內部和會計工作的所有人員,上到企業的管理者,下到企業的普通員工,任何人都不能超越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4.不相容職務相分離原則。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應該合理劃分會計工作的機構和崗位,并對人員進行明確的職責劃分,嚴格遵循不相容職務相分離,保證不同機構和人員之間能夠做到相互制約和相互監督。
5.成本效益原則。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設置要以合理的成本實現最佳的控制效果,在進行控制點的設置時,必須充分考慮成本效益原則。有些理想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往往會因為成本過高、控制點過多而沒有被管理當局采用,所以,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設計上,不能對企業的工作效率或者盈利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三、我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很多企業已經逐步開始重視內部會計控制,也在嘗試著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進行完善。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內部會計控制意識薄弱。有些企業的管理者對內部會計控制沒有清醒的認識,認為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只是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和財務文件;還有些企業的管理者認為內部會計控制會束縛手腳,建立了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后,并沒有認真的執行,執法不嚴、有章不循,在處理具體的經濟業務過程中,過分強調靈活性,沒有按照既定的程序處理,使得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形同虛設,沒有發揮應有的監督作用。
2.不相容職務沒有分離。《會計法》明確規定,企業的出納人員不能兼任稽核、賬目登記、會計檔案保管等工作。但是,有些企業為了精簡人員,出納兼管報銷,還保管財務印鑒,嚴重違反了相關的法律法規。有些企業缺乏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企業職能部門之間的分工也不夠科學合理,權責不明,很多重要的部門和崗位缺乏監督,在重大的決策上沒有進行嚴格的調查研究及專家論證,“一言堂”現象嚴重,使得決策失誤時有發生,給以權謀私等違規行為提供了機會和可能。
3.企業的會計人員職業道德不強,綜合素質不高。新會計準則的頒布基本上實現了我國會計與國際會計的接軌,但是整體來看,我國企業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不高,學歷結構、知識結構和業務水平較低,很多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甚至有些會計人員無證上崗。企業會計人員的法律意識淡薄,監督意識不強,缺乏風險意識,沒有較高的職業判斷能力,自我管制能力較差,在權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故意造假,使得會計工作秩序混亂,內部會計職能弱化,會計信息失真就在所難免。
4.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不夠健全,還沒有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一方面,國家對企業實施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沒有給出明確要求,出臺的相關法律法規可操作性不強。另一方面,相關內部會計控制的要求往往分散在會計制度中,不夠系統完整,也沒有體現出實施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要性。另外,很多的中小企業財務風險意識薄弱,沒有建立起適合自己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四、完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對策建議
針對企業在內部會計控制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1.優化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環境。優化內部會計控制環境,具體來說,就是要完善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制定出一套使企業經營者在獲得激勵的同時又受到相應約束的機制。激勵與約束的相結合,能夠使企業經營者的行為和所有者的目標實現最大程度的一致。對經營者的激勵企業可以嘗試實施年薪制或者股票期權計劃,使企業的經營者能夠與股東利益相結合;對經營者的約束,企業所有者可以利用公司章程對經營者的權限進行規定,也可以派出監事會對經營者進行直接監督,維護所有者的相關權益。
2.對參與經濟業務事項的全過程的所有人員建立起相互制約、相互分離的機制,嚴格實行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在進行具體業務的分工時,不能全部由一個人或者一個部門獨立完成一項工作,必須要由其他部門的人員參與,并且部門與部門之間要做好銜接,對前一部門工作的正確性進行監督檢查。
3.加強預算管理。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進行預算管理,企業通過實施預算管理,各個單位和各個部門之間可以分析自身業務活動和經營目標的差距,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改進,保證企業目標的實現。企業的預算編制應該從全局出發,緊緊圍繞總體目標,對各個部門和單位的工作結果進行協調,促進部門和單位的管理人員對自身的經濟活動進行檢查,對可能發生的阻力和障礙進行充分估計,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薄弱環節。加強與其他部門和單位之間的聯系和協調,做好配合。將對預算執行情況的分析結果作為考核各個部門和單位的一項重要標準,分清責任,對那些預算執行不好的單位要及時找出原因,以便制定整改措施,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效率。
4.建立健全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以及完善的評價考核機制。會計信息質量只有在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保證下才能實現,企業應該對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明確會計工作的業務程序和相關職責,在制度上達到控制風險、規范行為、糾正差錯的效果,保證會計工作有效規范地進行。企業要在法律法規的范圍內,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出與本企業管理要求和業務特點相適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并進行有效實施,規范財務工作。
5.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加強會計隊伍建設。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對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企業應該建立起一個合理的選拔、培養、評價會計人才的競爭機制,以此調動會計人員的積極性,多層次、多渠道的開展企業會計人員的在職培訓,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積極開展會計誠信建設,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總之,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能夠幫助完善企業的組織管理結構,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有序進行;能夠提高企業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在減少企業資產流失、防止徇私舞弊行為的發生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涵蓋了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各個領導層應該牢固樹立內部會計控制意識,各個部門也應該積極配合財務部門將內部會計控制工作做好,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內部會計控制的作用,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收稿日期:2011-07-12
作者簡介:李晨霞(1970-),女,河北張北人,會計師,從事審計研究。
參考文獻:
[1] 徐衛兵.加強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建設之我見[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06,(10).
[2] 周萍.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的關系[J].會計之友(中),2007,(1).
[3] 程新生.企業治理、內部控制、組織機構互動關系研究[J].會計研究,2004,(4).
[4] 吳劍偉.關于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的思考[J].國際商務財會,2009,(2).
[責任編輯王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