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論斷是馬克思、恩格斯從唯物史觀出發,運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科學,論證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和滅亡的特殊規律的基礎上得出的重要思想理論。而在當今社會主義運動處于低谷、資本主義在相對穩定中繁榮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在“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思想的指導下科學地認識當代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對當今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至關重要。
關鍵詞:“兩個必然” “兩個決不會” 資本主義 社會主義
中圖分類號:A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6-0192-02
“兩個必然”是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人類社會發展趨勢的科學預見,給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光明前景;而“兩個決不會”則是對這種預見的補充說明,提出了“兩個必然”的實現所需要的條件,給出了它的漫長曲折性。今天,正確認識和理解“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的思想內涵仍然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思想的提出
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伴隨著資本主義機器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工人運動此起彼伏,矛頭直接指向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及其資本主義私有制,這不僅表明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日益激化,而且還表明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從此登上了歷史舞臺。馬克思、恩格斯正是基于對資本主義現實矛盾的科學分析,懷著為人類的幸福事業而奮斗的崇高理想,促使他們毫不留情地批判和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罪惡,最后,科學地論證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未來趨勢,即社會主義最終代替資本主義,最終實現共產主義。這個思想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中明確提出,它指出了“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這就是后來被人們稱為“兩個必然”的理論,即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
隨后馬克思、恩格斯就投身了歐洲大革命。這場革命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民族革命,無產階級在歐洲的歷史舞臺上發揮出重要作用。但是歐洲大革命的主要領導力量和革命主力仍然是新興的資產階級,在他們掌握政權后,各國資產階級自由派便開始阻撓群眾運動,在國際反動勢力聯合絞殺革命力量時,他們毫不留情地背叛了革命,致使轟轟烈烈的歐洲大革命失敗。但這場失敗并沒有扼殺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論,反而使《共產黨宣言》在歐洲大革命的實踐中接受檢驗并得到豐富和發展。所以,這次工人運動的失敗,使得馬克思重新思考現實的資本主義和工人階級自身的情況。他認為,“兩個必然”的實現是需要一定時間和條件的,因此,他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兩個決不會”作為補充,即:“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資本主義還處于上升時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緩和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還可以通過各種手段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使資本主義煥發生機,但這些不能扭轉歷史發展的大趨勢。“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給我們指出了前途是光明的,只是道路是曲折的,讓我們明確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還要經歷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社會主義建設任務仍然艱巨,要代替資本主義還需要大力發展生產力。因此,“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對于我們今天正確認識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思想的現實意義
科學理論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可以正確指導實踐,“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從產生至今的150多年里,被實踐證明依然是正確的,它們的理論光輝仍然可以照耀今天的社會主義建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仍然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指導我們科學認識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實質。進入21世紀,資本主義還在繼續穩定中發展,并且為了進一步緩和和工人階級的矛盾,吸取社會主義國家的一些做法,對生產關系進行了局部調整,使得資本主義又煥發了一定生機,尤其是社會保障體系方面的進步,對失業人員的救濟,對低收入困難家庭的補助,還有社會保險、養老金等的進一步發展,這些都改善了中下階層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資本主義的固有矛盾。因此,有人就會拿資本主義這些做得好的方面來和社會主義的一些劣勢相比較,從而得出社會主義并不比資本主義優越,甚至還會說資本主義比社會主義優越。殊不知,這樣的觀點只看到了表面現象,卻沒有注意到兩個主要的深層因素。以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和我國為例,首先,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同。眾所周知,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經歷了幾百年的工業化進程才達到了今天的生產力水平,而我國則是直接由封建社會末期之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經歷了列強的瓜分和掠奪、國民黨的破壞,可以說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開始社會主義建設的,雖然我們的發展速度很快,但是對于落后的幾百年的工業化的生產力水平,豈是幾十年就可以趕得上的,假設我國和發達資本主義的生產力水平相當,我國肯定會做得很好,肯定優于資本主義。其次,人口因素。我國人口大概占世界人口總數的五分之一,雖然我國資源、國民生產總值、經濟總量等指標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是人均數量卻少得可憐,可見不是我國生產力發展不行,主要是人口負擔相對而言要比任何國家都大得多。對于幾十年的社會主義建設,我國已經完全解決了人們的溫飽問題,這已經是一個相當大的進步了,這已經足以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同時,我國還在進一步逐漸解決社會發展的諸多問題,如國家對三農的大力扶持,城鄉實行免費的義務教育,對醫保社保的進一步改革,公租房、廉租房的浮現等等,我國正在努力解決在發展過程中的種種問題。因此,要透過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現象來把握資本主義的實質,“這些新變化并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并沒有克服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也沒有改變“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的科學性。
第二,“兩個必然”是運用唯物史觀的方法論證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這就更加堅定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馬克思和恩格斯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的角度科學論證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代替封建社會,這是被歷史證明了的不可違背的客觀規律,共產主義社會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社會這也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社會主義作為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是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的必經階段,因此,共產主義的實現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尤其是對于我國來說,雖然已經走上社會主義道路,但是由于我國的特殊國情決定了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于初級階段,而這一階段也不是每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國家必須要經歷的階段,因此,要完成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建設,就必須要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我國發展社會主義的科學之道,也正是“兩個必然”所預示的歷史發展趨勢,使得我們更加堅定了建設社會主義的信心和勇氣。
第三,“兩個決不會”思想有助于我們正確理解社會主義事業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兩個決不會”思想明確告訴我們任何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當今,在這個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社會形態并存的時代,資本主義明顯還在相對穩定中繁榮發展,而相比之下社會主義的建設卻有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尤其是自從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以后,社會主義事業處于低谷時期,使得社會主義一直處于劣勢地位,增加了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難度。此外,在質上,社會主義國家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還遠遠落后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屬于發展中國家行列;在量上,社會主義國家數量也為數不多,由二戰后的幾十個變成了幾個。因此,可以看出社會主義國家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劣于資本主義,再加上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剝削、文化滲透等隱性侵略,使得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風險越來越大。然而,有一點卻是不能改變的,那就是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社會主義經歷一個長過程發展后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但道路是曲折的。”因此,我們要正確理解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它不是阻礙我們前進的絆腳石,而是警戒我們要注意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要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提高建設社會主義的質,為共產主義的實現打好堅實牢固的根基。
總之,只有科學理解“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的思想內涵,才能堅信資本主義必然被社會主義所取代的歷史趨勢,堅定社會主義必然建成,共產主義必然實現的信念。
收稿日期:2011-06-26
作者簡介:韓立娟(1984-),女,吉林長嶺人,碩士研究生,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中國人民大學馬列主義發展史研究所.馬克思主義史: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 莊福齡.簡明馬克思主義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 葉慶豐.“兩個必然”與“兩個決不會”的論斷及其當代意義[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3,(7).
[6] 歐亞平.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的思想及現實意義[J].理論前沿,2004,(8).
[7] 仲兆華.試論“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論斷對認識當今社會的意義[J].理論探討,2005,(1).
[8] 劉柱海.論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思想及重要意義[J].今日南國,2009,(9).
[責任編輯高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