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體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要適應培養實用型技術人才的需要,突出自身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以發展學生個性為原則,應高度重視高職學生所學專業與體育基本能力的結合,突出素質教育的特點對高職體育教學進行全方位的改革。
關鍵詞:素質教育;體育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8-0295-02
高職體育教學應適應社會的需要,把健康體育的理念傳播給學生,注重體育教學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機結合,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培養高素質的實用型技術人才,必須結合素質教育有針對性地對體育教學進行改革。應以樹立大學生的終身體育觀念、努力增強大學生的體質為中心,以培養大學生的健身能力和從事職業工作所必須具備的身體素質為重點,以學生的專業學習與今后的發展為基準,確立整體改革思路。
一、高職體育教學應立足素質教育,注重學生個性發展
高職體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體育基本能力素質等五個方面。多年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體育教學綜合目標沒有得以很好的完成,難怪部分學生甚至教師對體育教學的認識仍停留在“鍛煉身體、學習技術”的水平上。高職體育教學的改革,要立足素質教育,以德育為首,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改變體育學習的被動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教學實踐同學生的個性發展相結合,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1.要認真識別承認每個學生的個性。要培育發展個性,第一步要發現認識學生的個性。體育教師應該善于從那些優點和缺點背后識別出學生的不同個性,只有識別出不同個性才能加以引導和教育,使之逐步完善。
2.鼓勵和支持不同個性。強求一律是不可取的。對于個性特征鮮明的學生應利用體育課堂,積極疏導,鼓勵他們快樂健康和諧地成長。
3.不同的個性要采用適宜的方式去培養和發展。體育教師在掌握了學生的不同個性后,要針對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使學生的個性向更加成熟、完整的方向發展。
二、高職體育加強素質教育的內容
改革體育教材和內容,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與能力。多年來,高職體育教學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忽視了對學生體育素質與能力的培養,存在著教材內容競技化、重復化的現象。
1.應充分體現精講(少而精)、好懂(嚴格把握知識的生長點,但不與中學階段的教學重復)、切實(符合今后工作情況的實際)、有用(對增強體質和職業角度的健身教育有用)的原則,充實健身教材,如健身與健美、武術與養生保健、形體訓練與體育舞蹈、球類游戲(軟式排球、三人籃球、五人足球)與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民族民間體育(跳繩與毽球)、攀巖等。
2.應改造現行體育教材,將競技教材改造為健身體育教材。要降低技術難度,簡化比賽規則,增加趣味性和娛樂性,強調健身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應適當增加基礎理論教學的課時比例(目前約占全年課時的20%),加強科學鍛煉的方法、健身運動處方、體質評價、健身體育的組織、健身體育與競技體育的欣賞等知識的教學。可將原來的分散授課改為專人授課,以確保理論教學的質量,充實高職學生個人健身和就業所必需具備的體育知識。
三、改革高職體育教學的方法
在體育教學中應使學生以自主學習體育項目為樂趣,追求高職體育教學的最佳效果。寓教于樂,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健身體育教學方法,使學生自主選擇體育項目是實現體育素質。
1.必須具有良好的專業相近性。為滿足高職學生今后從事職業工作對體育技能的需求,要盡可能地使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體育項目,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專業發展。
2.必須具有顯著的健身性。離開健身功能的教學方法不能稱為健身體育的教學方法。
3.必須充分體現健身的娛樂性。離開娛樂功能的教學方法會使課堂缺少生氣和吸引力,競技運動技能的教學方法因缺乏娛樂性而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故不可能獲得良好的健身教學效果。
4.必須具有形式上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單調乏味的一體化教學將體育課變成紀律課與軍訓課,容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而失去應有的健身效果。
5.必須具有較強的激勵性。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所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鼓舞。喚起終身體育的鍛煉興趣。
根據上述原則,體育教學廣泛采用健身效果較好的循環練習法和健身處方法,娛樂性較強的游戲法、競賽法、情境教學法和具有激勵作用的對比法、表演評比法、分級達標法等方法,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另外,體育課的組織形式應根據高職學生的基礎和特長、愛好及需求來安排,可將選項課分為A、B兩大系列四項循環的形式進行教學。學生可以從A系列(男生:籃球、排球、足球、武術;女生: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或B系列(男生:氣功與武術、健美、體操、體育舞蹈;女生:健美操、養生保健、藝術體操、形體舞蹈與體育舞蹈)中任選一項進行為期一年,兩學期循環的學習。這樣安排既能避免高中體育教學內容的重復,突出高職體育的特點,又能相對拓寬學生今后從事職業工作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
四、考核辦法的改革
體育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技術、知識、提高運動成績,所以體育成績考核應將學生掌握技術、知識、提高運動成績的檢查與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結合起來。如學期體育課成績為:
形成性考核=課堂出勤及課堂表現×50%+體育基礎知識+身體素質+運動技能、技巧×50%。
1.體育課出勤及課堂表現(20+30分)。出勤率來自學生考勤冊,具體每曠課一次扣3分,遲到早退每次扣1分。課堂表現將學生進行ABCDE五等打分上課學習積極,練習認真為A,不參加練習、自由散漫為E。
2.體育基礎知識(10分)。學期末采用筆試,結合本學期學習內容及有關體育時事出在30分鐘內能答完的理論試題。
3.身體素質、運動能力(20分)。評分標準化,盡量每學期項目各異,結合本學期主要教學內容及《鍛煉標準》。
4.運動技能、技巧(20分)。評分標準統一根據學生掌握的技能情況進行打分。
要重視學生創造力的培養與考核,考試中應有考有試,如此,體育成績的綜合考核的效果要比現在采用的以技術和運動成績為主單一考核效果好得多。
五、結束語
高職體育教學整體改革已經起步,從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都要以素質教育的要求重而素質教育為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新視角新審視、構建、選擇、改革體育教學,使體育教學在提高學生素質方面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金慧娟.普通高校體育課程結構板塊設計的理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2):96-98.
[2]胡振浩.工學結合與高職體育課程建設對策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8,(5):41-43.
[3]學校體育學——體育學院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1-11.
Higher Vocational P.E.Teaching Reform is Discussed
WANG De- hua
(Jinhua Technological Institute,Jinhua 321017,China)
Abstract:the quality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P.E.teaching mainly includes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scientific culture quality,physical,P.E. teaching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adapt to the need of cultivating the practical technical talents,prominent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their development,develops the student individuality for the principle,should pay great attention with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he basic sports ability,outstanding quality education of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P.E.teaching an all-round reform.
Key words:quality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reform[責任編輯 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