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教學以實驗為基礎,實驗在物理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在現今中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實驗仍是教學環節的薄弱環節。試圖通過分析物理實驗教學課堂教案,來闡述促進物理實驗教學的效果及其意義。
關鍵詞:物理實驗;教案;教學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8-0304-02
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手段的自然科學,物理實驗在物理學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毋庸置疑,物理課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起著無可替代的、直觀實現結合形象與抽象的作用。中學物理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觀察現象、進行演示和學生實驗,能夠使學生對物理事實獲得具體的、明確的認識,這是理解概念和規律的必要的基礎。”我們知道,通過實驗可以使物理教學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探索問題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通過實驗習慣、實驗能力的培養,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使學生養成從事科學研究的科學態度,科學的思維。總之,觀察實驗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激發興趣都具有重要作用。可見,物理實驗作為物理教學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學功能。加強物理實驗教學,提高實驗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寫好試驗教案是保證試驗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學要取得成功,就要在授課前充分了解學生的認識規律,根據物理教學過程的具體特點,設計出合乎客觀規律性的教學方案,對于目標模糊、心中無數、要求不當、隨心所欲的教案準備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的。教師不僅要研究物理學的知識體系、學生學習物理的接受程度,而且要按照大綱,分析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教材特點,分析教材的知識結構、體系和深廣度,特別是要以整體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點,明確教材的要求、教材的重點難點,設計教學過程,確定教學方法。教師不僅應該重視實驗,更應首先在理論教學案例準備中貫徹以實驗為基礎的原則要求搞好物理教學。下面就從教師實驗教案準備及實施方面來談幾點個人教學體會。
一、克服物理實驗教學教案的任意性
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不少教師普遍存在著重理論輕實驗的思想,由于認識上的不足,教師在實驗教學方法上、在實驗教學組織上都存在著問題。普遍的現象表現為:由于教師不愿在實驗教學方案的設計上下工夫、花時間,都是教師示范,學生模仿,導致實驗教學方法單一乏味,以上實驗教學的現狀,極大地影響著物理教學質量,根本無法貫徹物理教學目的、教育改革要求,何談重視物理實驗教學的特殊地位。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提倡教學法多樣化,讓物理實驗更能吸引學生的眼球,增強學生自信心,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抓好教案質量管理是學校教師實施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第一步。具體要求不妨對教案的組織布局做硬性指標規定,我個人通過多年物理教學總結了教好實驗課必須包含備好以下各環節:(1)課題;(2)教學目的及任務要求;(3)重點難點;(4)試驗教學演示過程;(5)學生參與探究;(6)學生總結實驗現象,學生討論后小組發言;(7)總結并引出本節實驗初步結論。如果處理好以上步驟,就可基本預防實驗教案教學過程中的無序任意性,未雨綢繆預防學生的各種可能操作缺陷,全面控制好教學過程,并提高教師的目標責任心和教學實施的效果。
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教學設計就是要保證教學理念和新課程落實,是實現新課程標準的關鍵,制定的教學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本著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學習和發展。教學目標從根本上體現的是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自主發展為本的理念。在長期的物理教學中,只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才能真正實現課堂教學學生的主體定位、教師的主導地位;也是認真實施新教材、切實提高物理課堂教學實效的一個重要前提。“教無定法,關鍵在得法”,物理教學要特別注重學法指導,根據新教材的特點,學生情況,實際條件,因地制宜去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課堂教學方法要多樣化,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亦可達到提高教學效率,“授之以漁而不授之以魚”;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物理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要進行經常性反思,自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僅僅停留在經驗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對教學行為的反思,還需要定物理教學理論和專業科研為臺階。同時,要轉變物理教學理念,要及時了解社會需求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了解新時代對物理知識追求,揚長避短,實現課堂教學的最終目標。此外還要有不斷鉆研和創新實驗教案的敬業精神,教師是教育的直接參與者,要真正運用好物理實驗課堂教學,使之對提高教學質量發揮出獨特的作用。
二、克服物理實驗教學教案課堂實施的隨意性
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廣大物理教師對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的認識逐步加深,物理實驗教學改革也正在進行。但物理實驗教學的現狀還是不容樂觀的。目前仍有不少學校存在著:(1)對作為基礎課的物理實驗普遍重視不夠的問題,具體表現為所開實驗課時數沒有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實驗設備設施不齊全,實驗教學走過場,效果不理想等現象。(2)思想上不重視實驗,有的老師甚至認為學生不會動手做實驗不要緊,只要會動筆考實驗就行,由此而引發了“做實驗不如講實驗”,“講實驗不如背實驗”的教學思想,本質就是只圖學生掌握結論,不求思維訓練的積累。(3)隨著多媒體逐漸進入課堂,使得部分教師過分追求多媒體的模擬實驗,組織隨意,將“錄像實驗”帶進課堂,讓學生看看了事,省略實際動手操作,這嚴重妨礙了學生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培養。(4)實驗教學方法陳舊單一,整個班級的學生同一時間做同一個實驗,用同一種方法、相同的儀器,都要在規定時間內做完,得出同一結論,這樣就導致部分學生看別人做,自己就怎么做;這樣做實驗不利于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應該樹立科學的實驗教學觀,使學生達到掌握物理實驗技能和科學方法,養成科學態度,學會運用實驗手段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大力探索適應新時期的物理實驗教學模式,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使學生主動參與實驗。課本讓學生看,實驗讓學生做,充分激發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變單向信息傳遞為雙向式,教師在課內講重點、關鍵點和注意點,發揮好主導調控作用,主要采取提問、答疑、討論、觀察實驗現象、動手操作等方式。在實驗中,加強對學生實驗方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組織學生實驗的問題上也要有所講究,常可以采取按教學大綱規定必做的分組實驗,采用一人一組,總體安排,或分組前,考慮到學生動手能力差異,酌情合理搭配。不管哪類學生整個實驗過程全部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教師必要時答疑引路。實驗報告的書寫務必詳細,包含總結與本次實驗教學相聯系的情況,統計好學生實驗效果分析,列出本實驗成功的關鍵和不足之處。
三、克服物理實驗教學后期成果不穩定性
為了溫故而知新,我們可以引導或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外形式,嘗試把課外活動逐步有效納入實驗教學的范圍,并結合物理實驗教學大綱精心設計一些趣味性強、操作比較簡單的實驗,讓學生在課后實際生活中去檢驗體會鞏固,這樣能激發學生對實驗的學習興趣。例如利用課外活動,通過舉行科普專題講座、技能競賽等方式,促進物理實驗教學的發展并深入人心。
在當前推行的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培養高分低能、有智力沒有能力的人有悖于素質提高。學習過程不應是被動吸收課本上現成的理論工程,而是親自參與豐富的生動的思維活動并經歷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學習。
總之,新課程下關于物理教師實驗教學反思的研究不少,但行之有效的還不多,許多的新問題都還需要我們教師進一步深入探索。我們應該相信,只要切實地抓好促進物理實驗教學配套措施,通過廣大物理教師共同努力,通過對提高物理實驗教學質量的不懈追求,也必將促使物理教師成長為研究型、復合型教師,我們相信到那時,實驗教學的現狀將得以徹底改變。
參考文獻:
[1]黃光鑑.初中物理試驗教學初探[J].Policy Scientific Consult,2010,(3).
[2]張會鋒.物理實驗與課堂教學[J].中學生數理化,2010,(3).
[3]謝春祥.論默會知識理論對物理實驗教學的指導意義[J].廣西教育,2009,(8).[責任編輯 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