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民幣升值在增強人民幣的支付能力、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優化貿易條件、提高中國經濟國際地位、緩解貿易矛盾、加大與世界經濟的融合度等方面有著積極意義,但同時也會對出口、吸引外資等方面產生不利影響。在分析人民幣升值對貨幣政策影響的基礎上,對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的協調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人民幣升值;影響;貨幣政策
中圖分類號:F820.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8-0049-02
人民幣升值用通俗的話講就是人民幣的購買力增強了,同等數量的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能買到更多單位的商品,人民幣升值或貶值是由匯率反映出來的。
一、人民幣升值的原因
1.外部原因。人民幣升值首先是來自美國的壓力。美國政府認為,中美長期的貿易順差以及中國實行盯住美元的匯率政策,使美元貶值的貿易作用得不到發揮,反而使中國產品更具有競爭力,因此迫切要求人民幣升值。其次是來自日本的壓力。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經濟進入了漫長的蕭條期,物美價廉的中國產品在日本市場所占的份額不斷提高,日本政府認為中國商品低價向國外銷售,不僅使日本的經常項目處于逆差狀態,也給日本國內市場帶來了通貨緊縮的威脅。因此,日本極力想通過人民幣升值改變其國內經濟持續不景氣和國際競爭力下降的狀態。最后是來自歐盟的壓力。美元兌歐元的持續貶值使得與其掛鉤的人民幣對歐元也相對貶值,近年中歐貿易持續增長,人民幣對歐元的貶值導致歐盟企業對中國商品的成本上升,企業出現虧損,于是加拿大、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紛紛要求人民幣升值以承擔美元貶值的部分后果。
2.內部原因。首先,中國資本項目和經常項目“雙順差”導致的巨額外匯儲備是人民幣升值最主要的內部原因。其次,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中國經濟增長率遠高于同期世界各國經濟增長率,這奠定了人民幣匯率上升的經濟基礎,促進了人民幣的升值。最后,中美利差的倒掛也進一步促使人民幣升值。
二、人民幣升值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
1.有利于增強人民幣的支付能力。人民幣支付能力的增強可以減輕中國償還外債的壓力,提高中國企業海外并購能力,降低中國進口商品的成本,使得中國企業在國外并購的時候會變得更富競爭力。 此外,國民出國學習、培訓和旅游探親的機會也因此而受益。
2.有利于中國的產業結構升級。人民幣的升值,將導致流向出口部門即勞動密集型部門的資金向資本密集型部門流入,使中國的產業結構向有利的方向調整,最終資本會轉向投資國內市場,當貨幣升值后,資本就會尋找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業進行投資,使這些產業有更多的資金進行技術創新改革,增加其國際市場競爭力,以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品進軍國際市場。
3.有利于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提高中國經濟的國際地位。一國貨幣幣值的升貶與其綜合國力的興衰密切關聯。因此,人民幣升值是中國經濟綜合實力強、經濟形勢好的信號,有利于增強國內外投資者的信心以及改變他們對政府行動和經濟運行的預期,增強投資者的投資意愿,為人民幣成為區域化、國際化貨幣創造有利條件。
三、人民幣升值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挑戰
1.出口將受限,減少國民收入,增加就業壓力。人民幣升值后,中國出口廠商的生產成本會相應的提高。在國際市場產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出口的利潤將下降,不但會影響到出口廠商的積極性,也會削弱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從而使一國的國民收入減少。
2.迎合投機資本預期,制造資產泡沫,同時可能引發部分國際游資外逃。人民幣升值帶來更大的升值預期,會減少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吸引更多的非直接短期資本的流入,增加對地產、股市等投資和投機,制造資產泡沫,甚至將制造虛假繁榮,誤導經濟向非理性方向的發展。
3.使巨額外匯儲備面臨縮水的可能。充足的外匯儲備是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對外開放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標志,也是我們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參與對外經濟活動的有力保證。然而,人民幣升值將使中國巨額外匯儲備面臨縮水的可能。
4.使中國經濟進一步與國際接軌,給中國各級政府帶來巨大挑戰。人民幣升值的國際背景是中國與世界經濟、政治的一體化,這種一體化要求中國政府實現從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同時匯率形成機制必須是合理的,有利于中國金融穩定,人民幣升值要在人民幣經常項目放開,實現完全可自由兌換,走向國際化硬通貨的大前提下逐步實施。
四、人民幣升值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1.國際“熱錢”大量快速流入,沖擊中國貨幣政策。中國國際收支2002年不僅出現“雙順差”,且總體順差增長強勢。第一,經常項目下經常轉移大幅增加;第二,其他投資項目下的貿易信貸差額從多年的凈流出轉為凈流入;第三,外商直接投資中資本金的匯入增長迅猛,高于外商直接投資平均增長速度;第四,銀行結售匯順差全面大幅度增長,其中含有大量的無實際交易背景的結匯行為。致使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主動性受到沖擊,基礎貨幣投放渠道與貨幣供給結構發生改變。
2.提高存貸利率的兩難處境。存款利率的提高使得人民幣對美元的利差進一步拉大,加快國外熱錢流入,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大,對外匯貸款需求進一步加大,影響銀行的資產負債結構。人民幣升值對貨幣政策的影響即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的沖突使得提高存款利率的效用大打折扣。如果對存款利率不做調整,則會使得通脹加劇。在資本成本較低的時,且這種資金成本扭曲持續下去,并輔之以政府部門的投資沖動,將加劇部門行業低效率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最終導致銀行不良貸款率的上升,并形成缺乏有效需求的生產能力過剩。
3.基礎貨幣供應大增使得經濟過熱,通脹加劇。由于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中國出現了“雙順差”,導致國家外匯供給極大增長,使得因外匯占款引起的基礎貨幣供應極大增加。基礎貨幣大增使得商業銀行流動性充足,其釋放貸款的能力加強,不僅會進一步促使實體經濟的加速發展,使得中國經濟進入“過熱”,也會造成通脹的加劇,對貨幣政策實施增加了難度。為了抑制人民幣升值預期,央行必須干預外匯市場,投放更多基礎貨幣。兩難境地使貨幣政策的沖突越發加劇。
五、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的協調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緩解目前的人民幣升值壓力,實施有效的貨幣政策,使匯率政策和貨幣政策相協調,為中國匯率改革營造一個寬松平和的外部環境,可考慮從以下幾點著手:
1.要堅持人民幣匯率小幅度漸進升值方向。要堅決頂住外界要求人民幣加快升值的壓力,堅持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目標,堅持人民幣小幅度漸進升值的方向;同時要積極采取建立人民幣浮動區間調節機制等應對措施,增強各項措施的透明度,穩定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加強對國際資本流入流出監督。
2.繼續深化匯率市場改革。人民幣升值體現出來的是一種升值趨勢而非升值壓力,這就需建立符合市場機制的匯率制度,使匯率能真實反映外匯供給狀況。可以從改革結售匯制度、推進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兌換改革、逐步擴大匯率浮動區間增強匯率彈性、加強國際游資監管力度和外匯風險管理來減少人民幣升值壓力。
3.增強貨幣政策的有效性。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依賴于具體的經濟金融結構和特定的經濟金融環境。央行需采取多種措施加大公開市場操作與其他貨幣政策工具的協調配合,增強公開市場引導信貸和利率調控能力,有效調節銀行體系流動性,促進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發揮對市場預期的引導作用。貨幣政策目標的實現,需要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
4.資本不完全流動下重視匯率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目前在中國資本項目不完全管制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下,中國的貨幣政策是有效的,但是資本流動的規模和頻率越來越大,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和獨立性受到了挑戰。資本項目的逐步放開,人民幣升值的速度明顯加快,使得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與貨幣制度有效性之間協調和選擇成為緊迫問題。
參考文獻:
[1]沈玲,張春秀.對人民幣匯率升值原因及影響的分析[J].石家莊聯合技術職業技術學院學術研究,2006,(4).
[2]黃其暢.淺談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及中國的匯率政策[J].金融經濟,2006,(6).
[3]原利斌.淺談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J].科學之友,2007,(7).
[4]陸前進,劉德斌.人民幣升值利弊分析——基于企業成本收益變動機制研究[J].財經研究,2007,(6).
[5]胡顯淼.人民幣升值的利與弊及對策[J].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1).
[6]邵川.人民幣升值、外幣資產增長與貨幣供給[J].南方金融,2011,(1).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