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一支重要而活躍的力量,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想占據比較優勢的地位,必須進行管理創新。首先分析了管理創新的含義和特征,而后論述了中國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的必要性,最后闡釋了中國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的基本條件。中小企業的領導者和管理者必須重視管理創新問題,以使中小企業確保生存、促進發展,逐漸或盡快做大做強。
關鍵詞:中國中小企業;管理創新;必要性;條件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2-0012-02
胡錦濤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指出,要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依據黨的十七大的這一精神,中國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企業必須加強管理創新。而且,中國的中小企業較之大企業相比,資金比較短缺、技術力量較薄弱、設備一般較落后,這就更需要注重管理創新,以更好地最大限度利用有限的條件,發揮好自身的特點,顯示出自身的優勢。作者特對加強中國中小企業管理創新問題進行簡要的論述。
一、管理創新的含義和特征
要想了解管理創新的含義,需要先解釋一下什么是管理。管理是社會經濟實現有效運行的方式與方法,是任何社會存在和發展的不可缺少的組織活動。一般而言,管理是指一定組織中管理者通過協調組織中人的適當行為和勞動,以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工具,從而實現生產系統最高效率目標的社會活動。而何為企業的管理創新呢?企業管理創新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利用現有的資源,依據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態勢,研究并利用新的生產經營過程,對傳統管理模式及相應的管理方式和方法進行改造、改進和改革,并重新選擇和構建新的管理方法和制度的配套系統工程。
管理創新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具有動態適應性。因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否盡快適應環境的變化獲得競爭優勢,關鍵就要看企業是否能夠不斷創新,不斷打破常規不斷推陳出新。而這一切的實現就要依靠管理創新。二是具有持續性。因管理創新的目標之一便是促進形成支持不斷創新的氛圍,使創新成為組織運作的常態。“常態”說明組織不斷地推進創新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事情。它綜合表現為目標的持續性、時間的持續性、過程的持續性和創新的持續性。三是具有系統性。因企業是一個復雜系統,系統內的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當系統內某個或某些要素處于不良狀態時,必有其他要素受到影響,管理創新是許多參與者之間的一系列復雜的、綜合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結果,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過程。四是具有實用性。因管理創新的目的是為顧客的生活和工作帶來舒適和方便,并產生價值。符合這個標準的產品才能銷售出去;符合這個標準的經營管理方法才能在企業得以推廣。如果不符合此標準,那么創新就沒有實際意義。五是具有相對性。因從企業管理創新的實際評價標準和創新成果來看,只能追求相對最優。六是具有變革性。因許多管理創新,尤其是程度大的管理創新,實質上就是一場深刻的變革。不觸及現有權益關系、皆大歡喜的管理創新是不存在的。
二、中國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的必要性
1.中小企業管理創新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決策。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戰略決策,必將對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建設創新型國家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企業創新管理就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大力推進中小企業管理創新,努力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管理體系,是增強中國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保證。所以,加強中小企業管理創新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
2.中小企業管理創新是激烈的市場競爭的需要。中國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一支重要而活躍的力量,它廣泛分布于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為中國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結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現實生活中,中小企業雖然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其發展十分艱辛。因中小企業的發展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管理問題。其中,亟待解決的便是管理創新問題。因目前市場競爭已經明顯地取決于企業的管理創新。因企業管理創新的觀念創新超前,就能想別人之不敢想,為他人之不敢為,自然就能夠發現別人視而不見的商機,將企業的優勢發揮出來,取得管理創新的成功;制度創新,就能打破自身的舊的體制,這沒有大企業那么困難,因為“小船好調頭”,可以很容易地進行否定創新,更加有效地激勵人們的創新行為;技術創新,就能使生產過程更加靈活,同類產品的花色品種不斷翻新,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大為加快;文化創新,就能突破與企業經營管理實際脫節的僵化的文化理念的束縛,實現向貫穿于全部創新過程的新型經營管理方式的轉變。所以,加強中小企業管理創新是激烈的市場競爭的需要。
3.中小企業管理創新是企業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20世紀90年代中期、后期,由于資源及通訊科技的發展及因特網的廣受歡迎,“創新速度”決定了一切。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相比,在政策環境、資金、人才、信息、管理水平、創新能力等方面是無法可比的。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中小企業如果墨守成規,必將被大企業吞并或被市場淘汰,“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現象,已是見怪不怪了。如今,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如逆水行舟,稍有不慎,就不進則退。而中小企業在市場經濟中要想占據優勢地位,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升管理水平,實現管理創新。管理創新是一種理念,更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小企業只有通過管理創新,才能使企業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更加規范合理,才能實現人、財、物、技術等資源的有效配置,才能使其生存、發展、壯大起來。所以,中小企業管理創新是企業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
三、中國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的基本條件
1.管理創新精神。管理創新精神主要是指管理者的新管理創新意識。管理創新意識一般是指管理者的愿望、動機或意圖,它是驅使管理創新個體產生管理創新行為的出發點。中小企業領導者和管理者都應有不斷進取的創新精神。這是管理創新基本條件的重要條件。它對管理創新的成功與否往往起決定作用。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企業被淘汰出局是時有發生的。中小企業為企業生存、發展著想,必須使企業擺脫舊的組合方式,重新組織并實現更有利的生產方式,即 “完成新的組合”,堅持不斷地創新,一切向前看,永不滿足,不斷爭取高成就。
2.管理創新主體。這是管理創新基本條件的又一重要條件。它對成功與否起著主導作用。為此,中小企業管理創新主體,應具有良好的心智模式。管理創新主體具有的心智模式:一是遠見卓識。即管理創新主體對某個問題能有超越一般人的看法,能夠敏銳地判斷企業與管理發展的大趨勢,能夠在現實的問題中找到關鍵性的東西并能看到其背后的深層原因,能夠結合本企業的特點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創意。二是管理創新主體應具有較好的文化素質和價值觀。三是管理創新主體應具有較強的能力結構。即,應具有核心能力、必要能力Necessary ability和增效能力。核心能力突出地表現為創新能力;必要能力包括將創新轉化為實際操作方案的能力,從事日常管理工作的各項能力;增效能力則是控制協調加快進展的各項能力。
3.基礎管理條件。中小企業應具備較好的基礎管理條件。現代企業中的基礎管理主要指一般的最基本的管理工作,如基礎數據、技術檔案、統計記錄、信息收集歸檔、工作規則、崗位職責標準等。管理創新往往是在基礎管理較好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產生,因為基礎管理好可以提供許多必要的準確的信息、資料、規則,這本身有助于管理創新的順利進行。
4.管理創新氛圍。中小企業應營造一個良好的管理創新氛圍。管理創新主體能夠有創新意識,能有效發揮其創新能力,與擁有一個良好的創新氛圍有關。在良好的工作氛圍下,人們思想活躍、新點子產生得多而快,而不好的環境氛圍則可能導致人們思想僵化,思路堵塞,頭腦空白。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管理創新環境氛圍:第一,應培養員工的主人翁精神。第二,要樹立崇高的企業目標。第三,要培養員工追求卓越的價值觀。第四,要恰當地處理企業集權與分權的關系問題。第五,要建立寬松方便的溝通環境。因為這也能更好地激發員工的創新意識。
5.管理創新目標。管理創新活動必須具有明確的創新目標,因而創新目標就成為創新的必備條件之一。管理創新目標比一般目標更難確定,因為管理創新活動及管理創新目標
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盡管確定創新目標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是如果沒有一個恰當的目標,則會浪費企業的資源。現代企業對管理創新的目標確認多半帶有彈性,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的終極目標應當是:形成具有當代先進水平和中國特色的企業管理模式。只有這樣,管理創新才能迅速有效地幫助現時中小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的重要主體,在市場經濟中站穩腳跟并有一個很好的發展。
四、結論
總之,企業管理創新是對傳統管理模式及相應的管理方式和方法進行改造、改進和改革,它具有動態適應性、持續性、系統性、實用性、相對性、變革性等特征,中國中小企業為更好地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貢獻,為更好地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為企業自身生存發展著想,必須進行管理創新,為此應更好地提供或創造出管理創新的基本條件,以提升管理水平,實現管理創新,促進中小企業變大變強,為中國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上的報告[R],2007-10-15.
[2]張圣平,等.民營及中小企業發展[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3]鮑步云.劉朝臣.創新管理論[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8.
[4]陳勁.鄭剛.創新管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5]宋新力.找準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的突破口[J].經濟月刊,2010,(5).[責任編輯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