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私人財富增長最為迅速的國家,中國財富管理方興未艾。百姓的理財需求從單純追求保值增值的資產管理,升級至與人生目標息息相關的財富管理。較為嚴峻的通脹形勢則成為這一需求升級的“催化劑”。
中國銀行7月20日聯合《歐洲貨幣》雜志發布的國內首份針對私人銀行與財富管理的行業報告——《2011年中國私人銀行與財富管理行業報告》稱,當前中國擁有可投資“閑錢”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的富豪數量龐大,隨著中國中產階級的快速崛起,中國有機會成為全球最大的私人銀行和財富管理市場。
需求升級
中國GDP在過去幾十年中實現了高速增長,目前,在中國預計有32萬高凈值人士。
剛滿30歲的陸先生這幾年靠著芯片封裝生意賺到第一桶金,置下的四套房產也升值不少,一家三口的生活在北京當地算得上優裕。“我當然希望以后的日子過得更好,孩子享受好的教育,出國留學開闊眼界,我和太太退休以后也能保持現在的生活質量。可我不是富豪,沒有一個好的理財規劃,這些愿望未必能實現。”
梁先生只是我國新富階層的一個縮影,他們日趨強烈的理財需求使得我國財富管理市場邁入新的階段。
招商銀行發布的《2011年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達到62萬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增長19%。預計2011年這個數字將進一步提升至72萬億元人民幣。
與此同時,民營經濟的活躍使得我國富裕階層規模逐年擴大。上述報告稱,2010年中國的高凈值人群達到了約50萬人的規模。
另據波士頓咨詢公司6月初發布的調研報告,2010年,中國百萬美元資產家庭數量相比2009年增長了31%,超過100萬。據估算,目前中國已經有111萬百萬美元資產富豪,排在美國的522萬和日本的153萬之后,位居全球第三。這一數字還會隨著中國GDP的增長而迅速擴大。
據交行行長牛錫明預測,到2020年,中國的財富管理在中國金融市場上的比例至少占到15%-20%。
在華安基金公司董事長俞妙根看來,我國財富管理市場的需求已開始升級,而公募基金13年的發展歷程,或可作為這一過程的“縮影”。
俞妙根援引數據說,13年間,內地公募基金機構數增長了10倍,目前已經超過60家。2010年公募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增長至2.5萬億元,較1998年的107億元實現了高達233倍的增長。
除了公募基金,基金公司的另一主打產品——基金專戶也在過去兩年中異軍突起。與此同時,其他資產管理機構也在不斷壯大。占盡渠道和客戶優勢的銀行理財產品,從“灰色地帶”走出的陽光私募,以后起之秀身份崛起的券商集合理財……
伴隨交易工具和投資策略的日益豐富,資產管理機構所飾演的角色也在悄然轉換。它們不再只是替客戶投資賺錢,而是變身為財富“管家”,通過各種風格和運作模式的理財產品,幫助不同風險偏好和收益要求的投資者最大限度實現其理財目標。
俞妙根表示,財富管理需要借助股票、債券等各子市場,而這些市場的日漸成熟可以促進財富管理市場的發展,兩者形成了互動關系。
農行私人銀行部總經理周宏亮表示,從廣泛的概念來說,財富管理包括資產管理和理財管理。“在新富階層的帶動下,中國投資者的理財需求正在逐步從購買理財產品、追求資產管理向更高境界的財富管理升級。”
與此同時,“全生命周期”的理念也逐步取代追求短期獲利觀念,日本理財專家山口勝業說,這一理念旨在化解“生”與“死”帶來的理財風險,防止出現“人還在,但錢已經用完了”,“遭遇意外死亡,家人陷入經濟困境”。
財富效應
過去三年里,中國新興的財富管理市場年均增長率達45%。個人財富管理領域內的資產規模從2005年末的2000億人民幣(300億美元)猛增至2010年末的1.7萬億人民幣。
業內人士分析,目前中國正處于一個私人財富迅速積累和分配的階段,對財富管理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經歷2008年金融危機后,資本市場、外匯、大宗商品價格經常急劇變化,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財富成為富裕階層的迫切需求。可以預見,未來走向財富管理領域的客戶將以幾何級數增長。在國外,私人銀行業務對銀行的貢獻率大約是普通零售客戶的10倍,而據招商銀行的估算,在中國這數字有可能是近20倍。
“二八定率下,這部分高端客戶對銀行的貢獻率顯然是最高的。我們私人銀行客戶數只占整體零售客戶的萬分之一點二,但是對利潤的貢獻卻是16%。”招行私人銀行部常務副總經理王菁坦陳,將市場細分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現累計所帶來的長尾效應。被充分發掘的客戶貢獻利益的鏈條,應該是一個完整的鏈條,而不僅僅是他交給招行的這1000萬元財富管理。看到這1000萬元背后的利益供應鏈條,就是私人銀行對于零售業務的特殊意義,而這一點在銀行利潤增長點乏善可陳的情況下,也在不斷地擴大人們的想象空間。
截至2010年底,工商銀行私人銀行盈利已近億元。招行也表示,去年年底私人銀行已經實現了600萬元盈利,管理資產數量達到2500億元。自招商銀行2007年開設私人銀行以來,私人銀行業務每年都有35%-45%的高速增長,即使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那一年,增速也高達40%。
魅力超凡
私人銀行在歐美有數百年歷史,作為一種專為富人服務的銀行業務,通過全球性的財務咨詢、投資顧問和稅務規劃,為客戶提供度身訂制的金融服務,進而幫助客戶達到財富保值增值的目的。由此可見,私人銀行已經成為眾多富裕人士重要的理財工具。
近年來,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也造就了一個不小覷的私人財富市場,盡管很多投資者已開始投資房地產和股市,但更深層次的理財觀念,例如合理避稅、風險對沖、衍生產品投資、貴金屬投資、藝術品投資等,對于很多人來說仍然是一個門檻,在門外徘徊觀望,卻不知該如何進入。
那么,財富管理能為客戶做些什么呢?簡單地說,財富管理一定會了解客戶的需求在哪里,會清楚地歸納他的需求,提供適合的產品以及其他金融與非金融服務等。
需求會有很多種,從投資方面來說,他這個資產能夠投資的時間上的范圍是怎么考慮的,從他個人的經歷看,他對風險的承受能力是多少等等,財富管理將從一個組合的角度來為客戶進行量身定做,通過這些不同產品的組合,提出創新和個人化的解決方案,進而最終滿足客戶的需求。
此外,財富管理在國外數百年的發展歷史,還有其他一些更值得借鑒的地方。從業務上來說,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對極富有的家族而言,其提供的服務還遠遠不夠,例如家族企業的經營和繼承、家族成員的資產分配、慈善基金會的設立和整個家族內部所衍生的各項事務等,都是普通的私人銀行顧問所無法提供的。
因此,在歐美地區,除了純粹從個人或家庭理財角度出發的私人銀行服務之外,還出現了以家族為中心的家族辦公室服務。不少超級富豪及其家族現在已經意識到,他們需要一個能夠整合所有相關專業的知識且經驗豐富的顧問,來統籌該家族可能面對的投資、保險、法律、稅務和慈善機構設立等事務。
全面的金融服務和非金融服務,以及對家族整體負責的管理模式,正是財富管理的非凡魅力,或許,這也正應該是中國財富管理值得思考的出路和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