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試以南京郵電大學圖書館館藏文獻資源為研究案例,采用館藏結構分析法和文獻利用統計方法了解本館總體館藏資源情況,找出館藏結構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館藏建設的對策。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館藏結構分析;館藏質量評價;館藏發展政策
收稿日期:2011-08-29
作者簡介:張建芬(1978-),女,館員,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發表論文數篇。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10.036
〔中圖分類號〕G258.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1)10-0147-04
Collection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CollectionDevelopment Research of University Library
Zhang Jianfen(Library,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Nanjing 210003,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library collections of resources as a case study,the use of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collection of literature in general use of statistical methods to understand the museum collection of resources,find collection structure problems and propose strategies for collection development.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ies;collection structure analysis;collection quality evaluation;collection development policy
近年來,高校圖書館越來越重視館藏資源建設。館藏資源建設工作是圖書館一項重要的基礎性業務工作, 圖書館館藏建設的數量和質量, 決定著圖書館文獻資源的整體水平和服務層次 ,同時直接影響讀者服務和信息咨詢工作的服務質量。
各館都希望根據學校學科建設及教學科研情況合理制定資源建設方案,做到實體館藏和虛擬館藏的協調發展,把圖書館建設成為優質、合理、適用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要達到文獻資源建設的這個發展目標,我們首先要對本館的館藏資源進行剖析,找出館藏問題所在,為今后更好地規劃館藏建設提供依據。
本文試以南京郵電大學圖書館館藏文獻資源為研究案例,采用館藏結構分析法和文獻利用統計方法了解本館總體館藏資源情況,找出館藏結構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館藏建設的對策。
1 館藏結構分析
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教學、科研的信息服務中心,在館藏資源建設中應始終以滿足學生實際需求及學校學科建設發展需要為目標。館藏文獻資源質量評價是對圖書館現有藏書體系所具有的各個屬性進行檢測、做出評判的過程。它包括對館藏數量、品種、類型以及館藏文獻資源滿足讀者需求程度等各個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和總體評價[4,7]。
1.1 總體館藏結構分析
本次分析依據南京郵電大學圖書館書目館藏數據,對本館的館藏資源進行了分析。南京郵電大學圖書館書目數據的數據301 905條(按品種),共計有98.6萬冊,平均復本約為3.3本。圖1為圖書館館藏品種數分布。
南京郵電大學目前形成了以工學為主、以信息科學為特色,理、工、經、管、文、教等多個學科相互交融,博士、碩士、本科等多層次教育協調發展的格局,而圖書館亦緊緊圍繞學校的學科建設特征,形成了以郵政、通信、
我館共引進數據庫45個(不包括自建的4個數據庫),其中,中文數據庫27個,外文數據庫18個。我館已經建成了具有一定數量規模的數字資源體系,中外文資源的比例較為均衡。資源結構方面,中文資源已成體系,基本涵蓋了國內大部分正式出版的全文期刊和電子圖書,還引進了一系列其他類型的資源,如產品和科技成果資源、報告、年鑒和資訊報道等;外文資源方面,基本保證了對重點學科的支撐。
以我們學校為例,數字資源采購經費的比例已經超過50%。外文數字資源是高校科研必不可少的資源,它為高水平的人才培養和科學創新研究提供充分的信息保障。然而有些外文數據庫的利用率非常低,很難發揮最大化的經濟社會效益。如果數字資源能做到真正地共建共享,就可以節省大量的經費,所以在目前經費不寬裕的情況下,應該考慮走部分自購、部分共享之路。
1.2 重點學科館藏結構分析
學科建設是衡量高等學校辦學水平和整體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是決定高等學校在激烈的競爭中興衰成敗的重要因素。沒有一流的學科,就沒有一流的高校。而重點學科是培養高層次專業人才、開展基礎性研究和高科技研究的重要基地,代表著學校辦學特色、學科優勢和科研水平,是高校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因此,高校圖書館作為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應該從高校發展戰略的高度上來構建重點學科文獻信息資源體系,提升自身服務質量,樹立自身品牌特色,為重點學科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文獻保障[3]。
以下關于學科門類及一級學科的劃分依據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與原國家教委于1997年聯合頒布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簡介》中對學科的劃分;本次分析中涉及到的一級學科與分類號的對應關系參考了原武漢大學圖書館副館長詹萌老師的“書目數據庫檢索系統中具有檢索語言兼容性的<集成詞表>的開發與檢索方式擴展研究”中一級學科與分類號的對應關系。
南京郵電大學的學科建設中,重點學科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光學工程。
表1 重點學科紙質資源所占比例表
我們館的采訪原則還是非常重視重點學科文獻的采集,要求達到收藏的完整級,保證重點學科的發展,但從表1可以看出重點學科的專業圖書所占比例卻不高。雖然國內圖書出版量每年在增長。但圖書館并沒有感覺圖書出版豐富而使得文獻采訪更加容易,原因是:
(1)出版內容趨于低俗化;
(2)學術圖書出版比例減少;
(3)選題雷同,出版跟風嚴重;
(4)教材、教輔占據出版資源半壁江山。
而我們學校的專業面又比較窄,這給專業圖書的采購帶來一定的難定。因此更需要采購人員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對重點學科的文獻資源進行收集。
1.3 館藏文獻資源滿足讀者需求程度利用率分析
評價館藏文獻收藏質量的另一個重要指標就是讀者需求程度利用率,它可以更直觀地反映出館藏文獻所發揮的功效。由于現在圖書館都是開架借閱,讀者的實際利用情況,比如現在新館設施條件好了,讀者只閱覽而不外借的資源比例增大等,不能很準確地做出統計,因此只能以實際外借的情況作為利用率的主要參考依據[2]。
表2 文獻利用率分析表(按冊統計)
從表2可以看出我們館總體館藏利用率比較低。主要因素有:第一,館藏內容質量不高,適合各學科教學與科研的文獻少,不能滿足讀者的借閱需求,拒借率過高;第二,圖書的復本率過高,可借圖書的品種比較少;第三,過時、陳舊的文獻過多,不能滿足讀者對新書的需求。這種情況可通過多方面措施加以改進,如調整館藏文獻的結構、加強藏書復選工作、及時補充與教學和科研相關且有一定學術價值的圖書、合理設置復本量、增加圖書的品種等。
2 館藏建設的對策
2.1 建立起一個合理、科學、系統的館藏發展政策
隨著信息環境的變化,圖書館的文獻采訪策略、選書原則、復本標準、購書經費分配方法、文獻獲取的具體方式等,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對此,都需要制訂明確的政策加以規范。必須改變那種單純憑經驗辦事的做法。要發揮政策的規范作用,避免館藏發展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同時使館藏發展不因圖書館決策者和采訪人員的工作變動而改變,也不因他們個人的看法和興趣的改變而改變。館藏發展政策能促使決策人員和采訪人員關注圖書館的總目標和館藏發展的具體目標,為圖書館的決策提供依據;保證館藏發展的連續性和一致性,不受人員和經費變動的影響;還可作為采訪人員工作的指南,為新的采訪人員的教育與培訓提供了工具。采訪人員在選擇和采購文獻資源時,如果沒有明確的規范和標準,容易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館藏發展政策提供了一套具體的標準與規范;使藏書發展有章可循,從而避免了主觀隨意性,保證了館藏文獻增長規模、訂購來源、種類及文獻資源類型的平衡發展與一致性[1,5-6]。
2.2 配備經驗豐富的采訪總審
任何工作質量的好壞關鍵取決于人的因素,要高效、優質地完成圖書館采訪任務,一定要有一名善于總結分析的人。具體采訪人員事務性工作繁雜,根本不可能有精力去研究館藏發展政策,進行館藏分析,對圖書招投標進行深入分析,因此可配備一名經驗豐富的采訪總審,其職責是:
(1)通過各種渠道搜集出版發行、教學科研及流通閱覽狀況和信息;
(2)負責制定館藏發展政策,起草和修訂采訪工作的各項規章制度及細則,提交資源組討論通過;
(3)根據文獻采購原則和標準,確定各類文獻年度經費分配方案,制定采購計劃;
(4)負責審定本館訂購文獻;
(5)負責指導學科館員進行學科文獻評價;
(6)負責合作書商的年度評價。
2.3 發揮學科館員的作用
大部分的學科館員職責里都有參與文獻資源建設的任務,但參與的程度很難界定。學科館員一定要進行相關學科的文獻評價,否則他沒有辦法參與文獻資源建設。堅持定期走訪學校的碩士點、重點學科單位、重點實驗室、學科項目研究室,深入了解科研動態和信息需求,對科研前沿、新興學科和社會動態給予充分關注,為文獻資源建設質量提供保障,消除某些研究方向上圖書資源的空白或斷檔。
2.4 走資源共享之路
圖書館界經過多年的努力在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從一個學校多校區的通借通還,到多校之間的共建共享,再到現在的區域圖書館聯盟(如江蘇的JALIS),使共建共享的廣度和深度都逐步地擴大,尤其以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和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為代表。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共建共享平臺,改善圖書館的資源狀況,擴大文獻的品種覆蓋面,節省文獻資源建設的成本,實現資源建設與開發利用的機制創新。
參考文獻
[1]肖希明,袁琳.中國圖書館藏書發展政策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蔡迎春,康紅.基于館藏結構分析和文獻利用統計的藏書質量優化策略研究[J].圖書館建設,2009,(9).
[3]劉良璧.高校圖書館重點學科館藏文獻評價與建設構想[J].圖書館,2010,(5).
[4]文忠,曾德宏.中文圖書書目組織與館藏建設[J].圖書館建設,2011,(3).
[5]代曉飛.香港地區高校圖書館館藏發展政策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1,(3).
[6]喬艷.高校圖書館館藏發展政策狀況調查及實踐[J].晉圖學刊,2011,(3).
[7]尹秀波.基于館藏結構分析和文獻利用統計的館藏文獻資源質量評價研究[J].情報科學,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