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國內多數高校信管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人才培養用戶(即用人單位)的根本需求。本文指出用人單位最根本的需求是對人才的專業能力需求的觀點,即能夠主動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采用循序漸進的思想,提出了信管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應當按照(觀察問題定義+方案設計→給定問題、設計方案→自定義問題并求解)這個結構來構建,并通過4年中多種形式的訓練來達到目標。
〔關鍵詞〕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實踐教學體系;用戶視角
收稿日期:2011-07-12
基金項目:中國高教學會專項課題(2010YHE025),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教學改革項目(JG01009JX13)
作者簡介:翟丹妮(1973-),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信管專業建設,應急管理。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10.034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1)10-0139-03
Innovation for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and Information System Specialty from Users' Perspectives
Zhai Danni Huang Weidong
(1.Tongda College,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Nanjing 210046,China;
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Nanjing 210046,China)
〔Abstract〕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man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specialties focused on imparting knowledge,but ignored the users' needs(the employers' needs).The most fundamental needs lied in the needs for professional competence,or the ability to identify and solve problems.Through the step by step approach,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can be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of(observe the problem-solving process→solve the specific problems→identify and solve problems),and then achieved this goal through various forms of training during 4 years.
〔Key words〕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practice teaching system;users' perspectives
由于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廣泛性,其實踐教學體系多年以來一直是眾多學者關注的熱點領域,如何構建結構合理、效果良好的實踐教學體系,對于該專業的發展來說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1 信管專業的培養目標
1.1 信管專業的概況
在1998 年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簡介》文件(以下簡稱“98專業目錄”)中,要求將1994年頒布的專業目錄中的5個專業(經濟信息管理、科技信息、信息學、林業信息、管理信息系統)合并,設立新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以下簡稱信管專業)。因此信管專業的前身其實是包括兩個方向:偏向文獻信息管理的理論研究方向(如信息學、科技信息)、偏向企業信息管理的應用研究方向(如經濟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統、林業信息)。
1.2 信管專業的培養目標
在98專業目錄中規定,信管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現代管理學理論基礎、計算機科學技術知識及應用能力,掌握系統思想和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能在國家各級管理部門、工商企業、金融機構、科研單位等部門從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統分折、設計、實施、管理和評價等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可見對于信管專業的學生要求能夠在多種組織中從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開發各個領域的工作。
2 信管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現狀
2.1 信管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現狀
在專業建設和學科建設的過程中,大家越來越多地認識到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性,于是將它作為一個主題進行研究,希望能夠建立一套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目前比較常見的做法如下:
2.1.1 分階段分層次的體系結構
多數學校已經一改初期只有眾多分散的課內實驗這一種形式的實踐教學體系,轉而將實踐教學任務在大學4年當中進行分配,按照課內實驗——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的層次構建一個逐級提高的實踐教學體系。例如學者戴江華[1]、黃偉[2]、何小利[3]、黃淑偉[4]在各自的文章中都提到了這一觀點。
2.1.2 實踐教學內容的設計
對于實踐教學體系的內容,杜娟[5]認為應當按照基本編程——簡單系統開發——團隊協作開發的層次來設計,楊振華[6]認為可以按照信息管理、系統開發兩大類來安排,如何小利[3]認為應當按照經濟管理能力、系統開發能力兩方面的要求來安排。
2.1.3 實踐教學的新方式
很多學者指出實踐教學不應當局限于簡單的課內實驗,可以采取一些新的方式來改進實踐效果,例如孫敏[7]指出,可以將教學與科研相結合,以項目為驅動來設計實踐體系;錢進[8]認為社會實踐也對實踐教學的效果有一定輔助作用。
2.2 信管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問題
在信管專業建設過程中,以上3個方面的思想都對于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發揮了不等的推動作用,但是在執行過程中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其中本質性的一點在于目前的實踐體系較多地是站在人才培養主體(即教師)的立場來建設的,對于人才培養的客戶(即用人單位)的需求研究不夠深入,導致的結果有以下3個方面:
2.2.1 學生對于企業中的實際情況不夠了解
由于目前的實踐教學多數是在課堂上完成的,學生對于企業中的實際情況并不十分了解,很多學校設置了社會實踐環節,但多數是以參觀為主,所以用人單位普遍反映他們要對畢業生進行二次教育,成本耗費較高。
2.2.2 學生進入企業后的工作主動性問題
由于目前的實踐教學多數是由老師出題、學生完成,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被動的學習方式,走上工作崗位后很多學生不知道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所以用人單位反映很多學生的主動性不高,其實是由于他們已經習慣于接受問題不會去發現問題。
2.2.3 實踐教學的方式問題
雖然有些學者提出將社會實踐、參與科研等方式補充到實踐教學體系中去,但是這些途徑與體系中的其他要素之間沒有很好的融合,所以如何理順多種實踐方式之間的協調關系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3 信管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改進思路
綜上所述,在目前階段要對信管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進行改進,關鍵性的問題在于以下3點:
3.1 增加學生接觸實際企業環境的機會
在專業建設過程中,我們和多家用人單位進行溝通,根據對方的反饋發現,用人單位對于目前畢業生的一大期望是能夠盡快熟悉業務流程、適應工作崗位,很多學校的實踐體系中是安排了一個社會實踐的環節,讓學生在假期自己尋找單位進行實踐,最終交一份總結報告,實際效果不是很好,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需要補充這方面內容。
3.2 激發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主動性
目前的實踐教學無論采取什么方式,有一點是共同的:都是由老師出題、學生來完成,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的地位來完成實踐任務,造成的結果有兩個:一是到了實際工作中不懂得如何發現問題;二是由于實際問題和平時的作業差距較大,所以遇到實際問題的時候不懂得如何解決。因此實踐教學中首先應當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其次才能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3.3 豐富實踐教學的形式多樣性
目前的層次體系結構中以校內實驗為主,以完成作業的形式為主,雖然分成了多個階段,實質上形式還是比較單一的,其實可以通過社會實踐、行業實習、參與項目、自主研究等多種形式加以補充,鍛煉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4 信管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總體設計
4.1 信管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指導思想
4.1.1 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的問題
信管專業(其實很多專業都是)長久以來注重的是專業知識的傳授,而另個重要角色——用戶(即用人單位)的意愿一直都被忽略,他們更加注重的是學生的專業能力,即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由于立足點不同引發的差異,因為教師的職責以傳授知識為主,而任何組織對于員工的基本期望都包括能夠合理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4.1.2 專業能力的培養方式
其實專業能力又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如圖1所示):發現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前者要求首先熟悉工作流程,其次從中發現問題;后者要求首先具備專業知識,其次運用科學的手段解決問題。
相比較來說,發現問題的難度更高,就如同數據庫的教學一樣,我們通常是先講授如何使用數據庫(假設已有一個合理的數據庫結構)、再講授如何設計數據庫,在專業能力培養過程中也最好先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給定問題、要求學生設計方案)、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自定義問題并求解)。在這兩步之前如果能讓學生有機會看到一個完整的問題定義+方案設計過程,將會幫助學生對于正確的工作步驟有個全面的認識。
4.2 信管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總體結構
信管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總體結構如圖2所示。
4.2.1 “觀察問題定義+方案設計”的過程
可以通過學生到企業中實習,并且參與某個項目的方式來完成,此時項目針對的問題和采用的方案已經明確,學生主要是觀察這個過程,體會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工作方式。這一過程主要放在大二完成。
4.2.2 “給定問題、設計方案”的訓練
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完成,問題的來源可以是企業對外發布的命題,例如近年來很多大賽都邀請企業命題,學生直接從中選擇即可;或者是由老師幫助選定,例如很多學校都有面向學生的各類研究項目,在定題過程中老師起主導作用,學生在老師指導下設計方案并完成項目;再或者學生直接參與老師的項目,承擔其中某個已定義好的子問題。這些都是要求學生針對給定問題設計解決方案,對于命題者的要求是給出的問題盡量貼近企業實際情況,對于學生的要求則是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來設計解決方案。
這一過程主要放在大三完成。
4.2.3 “自定義問題并求解”的訓練
重點在于前者,問題的來源有兩類:企業實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閱讀資料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如何使得問題定義既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又有較強的可行性,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有時用人單位對于學生的評價是工作中缺乏主動性、創造性,其實這也是不善于發現問題的一種表現,由于沒有發現問題也就談不上解決問題、不會主動作出變革和改進。這類訓練對于學生的基本素質要求較高通常安排在大三以后,并在大四畢業設計中達到頂峰。
這一過程主要放在大四完成,但可以考慮在大三的第二學期開始準備工作。
4.3 信管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執行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個體系結構與原來的“課內實驗→課程設計→畢業設計”體系結構之間并不矛盾,也不存在取代關系,而是對原有體系的一種擴充和改進,其實很多高校中已有上述體系的萌芽活動出現(如鼓勵學生參加校外競賽、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等),我們需要建立一個系統、完整的訓練體系來達到用人單位的期望,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
在以上構建的體系中,涉及到的參與者主要有三方:企業、學校、學生,過去的實踐教學以后兩者為主,而在新構建的體系中需要企業方更多的參與進來,對于校方也要求提供更加豐富的實踐形式對學生進行訓練。
4.3.1 校方在實踐教學體系中的責任
學校應當選取有關行業中有代表性的企業,作為學生的實習點;
在面向學生的研究機會中,幫助學生進行研究主題的選擇,確保具有較高的實際應用價值;鼓勵學生參加各類企業參與命題的競賽;
畢業設計階段要求選題盡量具有真實的來源(來自項目或來自企業)。
4.3.2 企業在實踐教學體系中的貢獻
除了接收學生來參觀以外,還應當有穩定的實習生計劃,幫助學生了解日常業務流程;
企業可以將自己遇到的(非機密性)商業問題及其解決方案整理后作為典型案例提供給專業教師使用,訓練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企業可以通過篩選接收實習生進入部分項目組,作為新成員招聘的前期考核。
5 結 語
過去我們關注較多的是實踐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反而忽略了實踐教學的目標,對于企業來說希望得到的是熟悉企業流程、具有發現問題的主動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專業人才,過去的學生擅長“接收問題+尋求解答”的工作方式,今后我們要培養的是以“主動發現問題+主動解決問題”為特征的專業人才,為此我們需要在原有的實踐教學體系基礎上建立一套與企業實際密切相關、與原有實踐體系并行、以提高學生專業能力為目標的實踐訓練體系。
參考文獻
[1]戴江華,張瑞軍,鄧旭東,等.“以項目為驅動”創新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實踐教學體系[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5):68-70.
[2]黃偉.基于就業導向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外企業家,2009,(20):71-72.
[3]何小利,宋鈺,周述文.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電腦學習,2010,(1):66-68.
[4]黃淑偉,權奇哲.以就業為導向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1,(7):128-129.
[5]杜娟.信管專業實踐教學問題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09,(18):215-216.
[6]楊振華,張長森.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就業現狀及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研究[J].電子商務,2010,(5):81-82.
[7]孫敏,丁一凡.獨立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實踐教學的探討[J].科技信息,2010,(10):360-360,362.
[8]錢進,葉飛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J].現代情報,2009,29(8):19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