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計算機和網絡的快速普及與進一步發展,網絡數字信息資源已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要解決信息需求的無限性與信息資源的有限性和不均衡性之間的矛盾,圖書館界正在探索依靠商業運作進行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建設的全新模式。
〔關鍵詞〕信息資源;共享;商業;模式
收稿日期:2011-07-20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西部高校圖書館區域聯盟建設機制研究——以四川省高校圖書館為例》(編號:10YJA870011)和四川省高等學校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規劃項目《數字信息資源利用生命期評價研究》系列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劉金玲(1968-),女,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資源共享及圖書館管理,發表論文30余篇。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10.013
〔中圖分類號〕G25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1)10-0057-03
Business Operation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Liu Jinling Song Xun Xie Wei Wang Qian(Library,Chengd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popularization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omputers and networks,networked digit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has played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to solve the information needs of unlimited and limited resources of information imbalance and conflict between them,the library industry is exploring to rely on commercial operations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mode of sharing.
〔Key words〕information resource;sharing;business;mode
為了解決信息需求的無限性與信息資源的有限性和不均衡性之間的矛盾,在不同類型、不同層面、不同范圍內,圖書館界一直在探索行之有效的信息資源共享模式。目前,信息資源共享模式大體可以劃分為集中式共享、分布式共享和綜合式共享等較為典型的模式[1],這些模式各具特色,但都必須投入大量的財力、人力、物力才能實現,范圍有限,門檻較高。
隨著計算機和網絡的快速普及與進一步發展,網絡數字信息資源憑借其數量巨大、類型多樣、檢索方便快捷、共享性好等特點,已經在經濟、科研、教育、生產等社會領域創造了極大的效益,產生了不容忽視的積極影響。但是,隨著數字信息資源的數量和價格的迅猛增長,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經費的增長遠遠滯后,使讀者對文獻信息的需求與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保障能力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嚴重制約著圖書館社會作用的進一步發揮。
因此,圖書館界應突破以往把信息資源共享建設局限在圖書館內部事務的觀念束縛,以信息資源建設與開發利用社會化分工為依托,探索一種依靠商業數字資源進行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新模式。
1 商業數字信息資源是信息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信息資源作為一種特殊的可再生性資源,在市場經濟時代,表現出知識商品的特性[2],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經濟功能。信息資源市場化發展的結果是產生了商業性數字信息資源,由于政府和其他商業投資者的大力介入,開發了一系列規模大、質量相對較高的產品,更是出現了大量的以數字信息為主的企業化運作的數據公司,以清華同方、超星圖書館、萬方數據、維普資訊等為代表的商業性文獻數據庫商[3],規模大、質量好、技術力量雄厚、管理規范,已成為現代圖書館、信息中心等信息服務機構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來源。
數字信息資源除了商品性數據庫以外,還有自建特色數據庫、通過公共網絡可以免費獲取的開放存取資源等,這些資源共同構成了整個數字信息資源保障體系。
雖然現代社會的信息資源非常豐富,但是對某一個圖書館的讀者來說,能夠檢索到并獲得全文的資源卻非常有限,不能滿足讀者的全部需要。因為相對于人類社會的信息需求來說,信息資源總是有限的,同時,信息資源的分布又往往是不均衡的,沒有哪一個圖書館能買齊所有的商品數據庫,也不可能獲得所有的自建數據庫,要解決信息需求的無限性與信息資源的有限性和不均衡性之間的矛盾只有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2 現有信息資源共享模式的弊端
長期以來,我國信息資源共享組織模式多采取政府牽頭、某系統或地區內信息資源建設機構參與為主的組織模式,使共享常封閉于某些領域與行業,或在某一地區內利用政府手段,跨系統、跨行業實現區域性共享[2],打破條塊和地區界限、面向市場并具有統一規劃的信息資源配置體系尚未形成,使得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很難得到充分發揮。于是,各個信息機構各行其是,封閉式地進行自我發展,造成了信息資源配置過于集中,不同信息機構的信息資源占有量相差懸殊,出現了“余而無用,缺而難覓”的現象,造成信息資源的嚴重浪費。究其根源是由于組織機制缺乏激發共享合作的強烈市場動機和持續、有力的市場運行機制,信息資源難以通過市場正常地、充分地發揮作用,影響了信息資源的自然流動。
3 商業運作模式下的信息資源共享
基于商業運作模式下的共享體系應以全社會信息資源保障體系為背景,打破以往在資源共享建設中主要關注如何整合和利用成員館信息資源來提高信息保障能力的思維定勢,以大規模商業性數字信息資源為依托,以館藏文獻為補充,依照知識市場的運行發展規律,按照市場法則,構建信息資源共享的市場組織體系,使信息資源共享在自調節為主、政府調控為輔的市場組織機制作用下,持續穩定地發展,以獲得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3.1 以商業性數字信息資源為依托進行共建
(1)當前商業性數字信息資源發展迅速,無論從種類、數量、時間范圍等方面都有較為廣泛的覆蓋,已經成為信息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品種方面看,商業性數字信息資源種類繁多,不僅有圖書、期刊、文摘等傳統資源,還有學位論文、會議論文、視頻、音樂、題庫等新型資源;從收錄時間范圍看,商業性數字信息資源不僅收錄最近、最新的資源,還不斷補充,回溯建庫,如有的期刊已經追溯到創刊號;從服務方面看,商業性數字信息資源已經可以做到以最快的速度及時上架,資源更新的速度已經比紙本上架更快,在使用中出現什么問題也能及時與用戶溝通,及時解決。因此,我們可以以大型商業性數據庫為基礎,構建信息資源共享的資源平臺。
(2)應突破以往資源建設單純依靠圖書館自身力量的觀念束縛,引入商業機制進行特色數據庫建設。目前圖書館的特色數據庫建設一般都是各自為政,各館自行購買設備,配備大量的人力物力完成建設,建成的數據庫供本館和有協作關系的少數幾個館使用。這樣建設的成本較高,成果的使用范圍狹窄,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造成資源的浪費。我們可以將數據庫商引入特色數據庫建設中,由建設館提出要求,數據商按照要求進行加工生產,并在解決版權的前提下將產品進行商品化,供全社會共享。
(3)采用外包形式由數據商進行館藏紙本資源數字化。有不少館有很珍貴的紙本資源,為了更好地使用和保存這些資源,各館都在想辦法進行數字化建設,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設備等等,投入較大,進展較慢。其實,紙本資源的數字化是數據庫商的強項,有很多數據商都是從紙本資源的數字化開始做起的。圖書館可以委托具有一定數字化加工能力的數據商對館藏的非數字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按頁支付費用;數據商也可以在解決好版權問題和費用問題后,將數字化后的資源放入數據庫內,供全社會共享。
3.2 由數據商進行數據整合實現共知
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必須先實現信息資源的共知。當前,各種形式的信息資源共存,要實現共知必須解決各類型資源的共同揭示問題,包括館藏不同類型資源的統一揭示、各成員館館藏各類資源的共同揭示等等,因此,必須建立聯合目錄實現資源的集成揭示。
由于工作量巨大并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在已開展的信息資源共享建設項目中,書目信息整合與共享平臺建設是影響資源共享建立和運行最為困難的任務之一。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元數據描述框架為支撐的信息集成、檢索、資源共享等信息服務系統逐步形成[5],使海量信息資源的組織與管理成為可能。元數據具有傳統目錄的“著錄”功能,其目的在于使數字資源的管理維護者和使用者了解、辨別資源,進而管理和利用資源。我們可以使用元數據組織方式來更好地組織圖書館的信息資源,不需要過去費力、耗時的統一編目程序,只需要將信息資源的元數據進行整合就可實現。但是,信息資源整合對擴展性、可靠性、安全性、互操作性、重用性和高效性等方面的要求很高,技術含量高、難度大,靠圖書館自己的力量很難完成。
數據商和平臺商是開展這項工作的專業機構,他們有專業的設備、專門的技術力量,按照資源共享的要求,在現有系統資源和服務的基礎上,以整合為出發點,開展對各種元數據的協同處理,實現圖書館內部和館與館之間各種資源的統一揭示。一方面,在圖書館內部,將本館的紙本資源、數字資源等各種資源的書目元數據進行整合,解決館內紙質資源的統一揭示和館藏聯合目錄及與電子資源整合問題,實現書目信息共知,在檢索結果中優先推薦電子資源,方便讀者利用;另一方面,在信息資源共享系統內,將各館的各類資源元數據進行整合,解決電子資源統一整合與聯合目錄問題,實現各館資源聯合導航,在檢索結果中優先推薦本館資源,使讀者方便地獲取得到許可的信息資源的全文并確定其他成員館該文獻資源的收藏機構,在本館沒有館藏時,可通過文獻傳遞獲得。
這種由數據商進行的信息資源整合操作簡便,各館只需要按照資源共享協議向數據商開放本館資源的書目元數據,由數據商定期進行收割,并整合到統一的資源共享平臺上就可實現。用戶通過網上導航鏈接遠程訪問方式查詢各高校的館藏書目信息,實現館藏書目信息的虛擬聯機檢索。
3.3 采用商業運作方式進行共享
信息資源共享要求以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效益,實現信息資源利用的效益成本最優[2]。基于商業運作模式的信息資源共享改變以往單純強調依靠成員館資源開展館際協作的認識,積極采用各商業網站及文獻數據庫系統提供商在文獻服務領域的成果、不回避、不重復[5],充分考慮圖書館信息資源與商業化信息資源體系的互補與共享問題,以全社會信息資源保障體系為背景,以大規模商業化全文數字信息資源為依托,以館藏文獻為補充,使用元數據建立聯合目錄體系、統一檢索與導航體系,建立館藏文獻信息資源與公共電子資源聯合保障體系,實現成員館信息資源和公共共享資源的統一整合和揭示。
(1)圖書館的經費一般都來自國家撥款,但是信息資源共享建設的資金保障完全靠國家投入是遠遠不夠的,應鼓勵各數據商與圖書館合作,數據商注入資金和先進的管理理念,主要負責資金投入、技術支持、市場運作等,通過商業化的運作模式推進信息資源共建共享,資源庫建成后共享使用,使用者支付適當的費用[6]。為了提高自己產品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數據商會盡可能地與其他資源庫建立連接,拓展資源的共享范圍。這種運作模式便于發揮企業和圖書館各自的優勢,數據商與圖書館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2)圖書館一般都是根據自己的讀者群需要和經驗購買信息資源,究竟能否滿足讀者的需要?花費的資金是否合理?沒有一個統一的評判標準。以商業化運作模式進行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就是要把市場需求即讀者的需要放在首位,生產什么樣的信息資源,生產多少,都由用戶市場的實際需求來決定[7],以此來規劃與帶動信息資源的加工、生產與營銷,并把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商業利益進行推動,可以促使信息資源產品快速的找準讀者需求,有助于提高文獻采訪的科學性,優化信息資源配置,增強圖書館的購買力。
(3)目前圖書館都是根據需要購買整個數據庫或其中幾個完整的專題,數據庫商一般不允許拆零購買,造成資金的大量浪費。應改變目前各類文獻資源按系統整體購買的方式,采用按用戶實際使用量結算費用,符合讀者需要、使用量大的數據庫,付出的費用就多,相反,付出的費用就少,避免圖書館為大量冗余資源買單。對于系統規模大、購買價位高、用戶有需求但使用頻次過低的文獻系統,尤為合適。
基于商業數字資源的信息資源共享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實現圖書館所藏的文獻信息資源的社會共享,使信息獲取者可以更快、更準確的從各種信息資源來源中獲取所需信息,最大限度的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一方面體現了信息產品的勞動屬性,另外一個方面有利于資源及其設備的維護和升級,為圖書館提供更好的后續服務提供經濟保障,為社會成員對信息資源的共享提供暢通途徑,為信息資源的全社會共享提供切實可行之路。
參考文獻
[1]劉金玲.網絡環境下信息資源共享的多層次模式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0,(2):4-6,34.
[2]汪瓊.論信息資源共享的市場組織機制[J].現代情報,2007,(4):5-7.
[3]張李義.我國數字化信息資源的市場運作及其電子商務模式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3,(5):40-42.
[4]強韶華,吳鵬,嚴明.面向信息資源整合的元數據注冊系統研究[J].情報科學,2008,(12):1878-1881,1911.
[5]顏務林,李亞芬.寧波市數字圖書館建設模式與運行機制研究——探索城市數字圖書館建設創新之路[J].圖書館,2009,(3):84-85,91.
[6]任長權,屈艷華,劉興順.網絡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商業化運作模式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7.3(下旬刊):188.
[7]李寶強,孫建軍,成穎.數字信息資源配置中的資源共享機制與市場交換方式[J].圖書情報工作,2007,(7):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