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挪威酒精飲料稅收制度改革及其啟示
?笪 劉曉鳳1,2
(1.華中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湖北 武漢430079;
2.湖北經濟學院 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430205)
[摘要]挪威在酒精飲料稅收制度方面不但成功地進行了消費稅改革,限制了酒精飲料消費,糾正了外部效應,而且還對酒精飲料包裝開征了環境稅,實施了專款專用政策,平衡酒精飲料消費的私人成本與社會成本,加大違章違法行為懲處力度,并在酒業領域實施專賣制度、許可證制度。這些改革使挪威的酒精飲料稅收制度從以稅收為基礎向以控酒為基礎轉變,其改革的經驗對我國酒精飲料稅收制度改革也提供了值得借鑒之處。
[關鍵詞]酒精飲料;消費稅;環境稅;外部效應
[中圖分類號] F815.33;F812.4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0461(2011)08-0085-04
挪威人均飲酒量為6升,低于世界平均值。與酒相關的疾病發生率也較低,這與挪威的酒精飲料稅收制度不無關系。挪威政府認為酒價是影響酒消費水平和相關疾病的關鍵因素。除了普通銷售稅或公司稅以外,政策制定者運用酒稅來干預價格,通過酒稅減少相關傷害實施公共健康策略,取得最佳的成本效益。挪威酒稅符合使用者付費規則,政府征收的稅收用于補償健康服務、政策部門和司法體系在處理飲酒造成的犯罪、傷害和疾病時的成本費用。
一、挪威酒精飲料稅收制度的基本內容
(一)消費稅
挪威酒精飲料的消費稅依據酒精含量而定。酒精含量在4.7%以下的酒精飲料,酒消費稅稅率按照每百升酒精含量的不同等級而定,其中對酒精含量在0.7%以下的酒精飲料,是按照非酒精飲料從價征收。對酒精含量在4.7%以上的酒精飲料,酒消費稅稅率按照成品中的純酒精量而定。酒精含量在4.7%~22%的酒精飲料,酒消費稅稅率也是按照成品中的純酒精量而定。烈性啤酒中的每厘升酒精、餐酒或烈性葡萄酒也是如此。每厘升蒸餾酒的稅率是烈性啤酒、餐酒和烈性葡萄酒的近兩倍。
(二)環境稅
在挪威的稅收制度中規定了酒精飲料包裝需交環境稅,其稅率根據回收和再利用率的增加而減少,如玻璃包裝回收率為0時,稅率為4.97挪威克朗/單位,回收率為95%時,稅率為0挪威克朗/單位,回收率為90%時,稅率為0.49挪威克郎/單位;另外,每個酒精飲料包裝還要額外收費。還頒布了廢舊飲料包裝回收法令,規定任何酒精飲料的進口商和生產商都需要建立和經營或加入某個回收系統中,該系統通常包括了在零售處建立的回收點、簽訂合同的回收運輸公司和處理廠等,挪威污染控制署會決定對該系統是否給予批準。如批準,污染控制暑會提前一年給該回收系統制定一個需要實現的回收率,如該回收率完成,則會減免該進口商的環境稅。生產商或進口商還需在商品包裝中注明該包裝可被回收和可被返還的金額。飲料銷售點接受消費者從其處購買的飲料和酒的包裝并可給予現金返回[1]。
表22010年酒精飲料包裝物環境稅稅率表
(三)增值稅
所有酒精飲料、酒精包裝容器的增值稅稅率均為25%。在國內銷售中,增值稅的計稅依據為銷售價格;在進口時,增值稅的計稅依據為報關價格。
二、挪威酒精飲料稅收制度的改革
二戰前挪威不對葡萄酒征收特別消費稅。但在戰爭中,挪威開始對葡萄酒征收消費稅,在二戰中和戰后所有酒精飲料的消費稅稅率大幅提高。提高酒稅是國會采取的限制使用外匯儲備的措施,但同時也受到社會政策與公共健康目標的激勵。盡管在20世紀50年代末和20世紀60年代成為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成員時酒精飲料稅收制度有些變動,酒消費稅的主要制度一直維持到20世紀90年代初。最初,挪威啤酒消費稅稅率按照固定稅額從量(每升)征收,分為兩類。烈性啤酒的稅率明顯高于中度啤酒的稅率。餐酒、烈性葡萄酒和蒸餾酒的消費稅部分依照不同的酒精含量從量(每升)征收。酒精含量越高,酒稅稅率就越高。還有依據葡萄酒和蒸餾酒價格征收的附加稅,這就意味著即使酒精含量相同,昂貴的酒精飲料也比廉價的酒精飲料稅收高。在一定程度上,這種征稅方式更有利于國產酒精飲料而不利于進口酒精飲料。始于1990年的與歐洲經濟區談判,現行酒消費稅制在實施中是否存在歧視的問題被提出,隨后酒消費稅制開始改革。1992年7月1日,挪威政府對酒的消費稅制進行改革,降低了葡萄酒和蒸餾酒的從量稅,提高了消費稅的基本稅率。1995年,取消了葡萄酒和蒸餾酒的從量稅,引進了7類新的啤酒消費稅,至此,改革告一段落。自1995年起,酒精飲料的消費稅開始只依照酒精含量計征,造成各類酒精飲料中的廉價酒價格上漲,而高價酒的價格下滑。到1997年,各類酒精飲料分為4個主要類別,所有類別的消費稅稅率隨酒精含量的提高而增加。稅制越來越簡明。盡管挪威加入了歐洲經濟區(EEA),酒精飲料的消費稅稅率幾乎沒有任何下降。只是在后來,才略微調低酒消費稅稅率[2]。2002年,酒精含量在22%以上的酒精飲料消費稅稅率降低了15%,酒精含量在4.75%~22%之間的稅率降低了5%,這種調整主要是為應對酒精飲料跨境貿易的增加而實施的。
1974年挪威規定對不能回收的飲料容器征收30%的從價環境稅,這一措施使挪威啤酒罐的數量從1973年的1,200萬只銳減到1975年的140萬只。1993年,挪威引入新的包裝物規定,酒精飲料包裝物的環境稅稅率依據循環利用率而定。回收率低于25%的酒精飲料包裝物稅率為25%,回收率不低于25%的包裝物稅率與回收率成反向變動,即回收率越低[3],稅率越高。后來又對環境稅由從價增收改為從量征收,同樣遵循回收率高稅率低的原則。
挪威在1993年前對所有貨物(包括酒精飲料)和勞務征收20%的增值稅,1993時增加到22%,1995年提高到23%,2001年起提高到24%,2005年提至25%,盡管對食品和飲料的增值稅實行低稅率,但對酒精飲料沒有稅收優惠。
三、挪威酒精飲料稅收制度改革的經驗及其啟示
(一)酒精飲料稅收是政府收入的組成部分
伴隨公司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的收益上升,酒稅在挪威政府收入中的相對重要性有所下降。但酒的消費稅、銷售稅始終是政府收入的重要組成,且酒消費稅是平衡貿易的重要手段。酒業以消費稅、銷售稅或增值稅、公司稅、所得稅和社會保障稅等多種方式貢獻于中央和地方政府收入。在酒的零售由國家所有的壟斷經營體控制下,銷售收入是政府凈收入的源泉之一[4]。
我國是世界白酒生產和銷售第一大國,白酒也是我國少數幾個高稅產品之一。但實際上,白酒的稅收貢獻與其地位遠遠不相稱。20世紀80年代初,全國煙草和以白酒為主的酒行業向國家提供的稅收基本相同,而2009年,酒類產品的稅收只是煙草行業的8.43%。主因是白酒稅收的嚴重流失,酒行業稅收格局為“大酒廠避稅,中型酒廠欠稅,小酒廠逃稅或根本不繳稅”。我國應加強酒消費稅征管,維護國家稅收的嚴肅性,通過嚴格規范釀酒企業納稅,上調企業納稅基準,促進國家稅收的增收。強調對酒消費稅政策執行情況檢查,及時糾正稅率適用錯誤等政策問題,加強酒消費稅日常管理,查漏補缺,保全稅基,增加收入。
(二)高稅收引導替代消費,糾正外部效應
挪威有著斯堪的納維亞地區最高的酒稅。較高的酒稅符合逆彈性法則,逆彈性法則認為在相同條件下,需求價格彈性低的商品稅收效率損失小于高價格需求彈性高的商品。價格彈性受到一定因素如酒精飲料的種類、飲酒文化、可支配收入的變動、目標人群和長期或短期效果的影響。挪威酒精飲料的高價很大程度上可歸于高消費稅,而酒精飲料的高價格會引起消費模式的變動,特別是會影響特定目標高危人群,如年輕人,酗酒者。酒稅政策對蒸餾酒的稅率高,不僅是由于釀造葡萄酒和啤酒中每升純酒精的生產成本高于蒸餾酒,更由于政府的定價體系是要引導人們轉向低濃度酒精飲料和非酒精飲料消費,以降低危害或血液中酒精含量。政府通過稅率和價格引導消費者逐步減少對烈性白酒的消費,鼓勵人們飲用酒精度較低的優質葡萄酒。多年來的酒類銷售統計表明,挪威烈酒消費量逐年下降,葡萄酒銷量逐年上升。挪威酒的消費量比其它地方都要低,這與其高昂的酒稅不無關系[5]。
稅收通過提高酒產品成本、降低可得性從而減少了消費需求。增加酒產品價格限制了一些人群的購買。人均酒消費量的降低可減少相關后果,如慢性?。ǜ斡不龋┖蜕鐣怃J問題(暴力、傷害等)。從另一個經濟角度看,適當的稅收關注于社會成本,并區別飲酒需由社會承擔的外部成本和由消費者個人負擔的內部成本。過量飲酒、濫飲方式產生社會成本,表現為喪失生產力、曠工和工作表現欠佳及直接或間接傷害引發的醫療費用。挪威酒稅的主要政策目標是使與酒相關的健康和社會問題最小化,盡可能消除私人經濟利益。征稅著眼于抑制酒精飲料消費以防止社會和健康問題,減少相關社會負擔。挪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限制酒精飲料的實際可得性與經濟上的可獲得性。在挪威,幾乎所有的酒精飲料都是在政府控制的專賣店里銷售。挪威不僅通過高稅收限制酒精飲料經濟上的可得性,還通過其它手段限制酒精飲料的實際可獲取性,外賣的蒸餾酒、葡萄酒和烈性啤酒只在國有酒品專賣店有售,且限時銷售。酒精飲料的生產、批發及零售均需申領許可證。地方政府有權決定酒類產品能否銷售、何類酒類產品可以銷售及誰可獲得酒品銷售許可證。這種酒類專賣制度得到了包括公眾、酒類供應商和政府等社會各方面的支持。而且,挪威完全禁止所有濃度在2.5%以上的酒精飲料的廣告。
酒屬于限制性消費品,挪威采取較高的稅率限制消費,而我國酒稅稅率與挪威相比,不是低,而是過低,這一問題應該引起政府部門的關注。需要提高稅率,利用稅收杠桿,提高酒價,會適當限制消費的數量和人群,有助于維護酗酒者自身以及他人的健康,奠定幸福生活的基礎,進而增加財政收入,優化資源配置,調節社會生活,乃是利國裕民之舉。還可設立國家酒類專賣管理局,垂直管理各地酒類專賣管理機構。規范和健全酒類批發、零售許可證制度。國家統一印制批發、零售許可證,批發許可證由省級專賣局發放,零售許可證由地市級專賣局發放。這樣就有利于國家從源頭上管理酒精飲料,限制消費。
(三)稅收收入專款專用
挪威來自酒稅的收入不作為一般性收入,而用于特別目的,運用稅收補償酒所造成相關傷害的經濟成本。酒稅從用于彌補相關傷害成本的角度來看是合理的。酒對飲酒者、第三方會產生負作用和成本(即負外部性),政府征收的酒稅可以用于支付酒相關傷害(健康照料、政策制定和家庭支持)的財政成本,也就是由銷售方和飲酒者按照消費比率負擔,而不是由所有納稅人來負擔,從而將成本內部化。而來自于酒產品包裝物的環境稅也用于環境的保護,實行??顚S茫脖U狭谁h保所需的資金,限制環境污染和促進能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充分體現挪威政府在保護環境、節約能源方面的政策導向,產生了較好的調節、引導作用。實踐證明,環境稅是落實污染者負擔原則,將環境外部成本內部化,把環境保護目標納入總體經濟社會政策的有效手段。
酒稅是對社會財富的一種再分配。以政府主導的再分配要體現公平的特征,酒稅的課征和使用也應該體現這一特性。在稅收收入的使用上,酒稅不應等同于其他稅種,專項收入應該專項使用。在酒稅的使用分配上,我國可以嘗試設立專門的基金對酒稅進行??顚S?。比如,對酒征收的消費稅用于提高各類醫療保障,尤其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貧困醫療救助籌資水平的重要來源,與健康醫療掛鉤;對環境造成破壞的酒產品包裝容器征收環境稅,征稅所得可專門用于國家環境的改善。并將環境稅定位于一種行為調節稅,主要是刺激降低污染行為,鼓勵采取保護環境行為,而不是單純地籌集資金或創造稅收收入。通過對環境資源的定價,改變市場信號,降低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的污染排放,鼓勵有利于環境的生產和消費行為,這樣才能夠實現征稅的初衷。
(四)嚴處違章違法行為
挪威稅務機構對違章違法納稅人都可實施凍結賬戶、劃扣資金、查封拍賣財產、處以罰款等措施。國家還設有專門的稅務法庭對違法納稅人案件進行審理判決,稅務機構也可向獨立法庭移交涉稅案件。未按規定申報繳納稅款的納稅人被稅務部門處以較高的罰金;納稅人一旦犯有偷稅罪,將判處比刑事犯罪還重的徒刑。挪威還規定涉稅違法案件可無限期追溯。在納稅人心目中,稅法具有不可抗拒的威力。納稅人與稅務機構配合很好,稅務機構與納稅人之間相互信任。這種信任無疑是以較高的公民納稅意識和嚴格的法律規定為基礎的。
我國應打擊偷稅漏稅行為,保證國家稅收的增收,維護國家稅制的嚴肅性。加大稅務與公安、工商聯合執法的力度,充實執法隊伍,進一步在流通中打擊偷稅漏稅的不法行為,依法查處,酒類生產流通領域多次違法追究刑事責任,形成威懾力量,打掉偷稅漏稅違法活動的囂張氣焰。
(五)稅收與其它手段相配合
稅收對濫飲者或采取危險飲酒模式者效果并不明顯。并非所有人對價格的反應都是一樣的,酗酒持續給成年人和年輕人帶來健康和社會問題。結果,進一步提高酒稅會抑制酒產品的購買,但同時又會鼓勵合法的家庭葡萄釀酒與非法家庭白酒釀造。甚至可能出現走私酒品。合法酒品購買的邊際遞減可能被其它渠道的酒品消費增長所抵消甚至超越。挪威關于酒的公共教育在防范酒問題中發揮了主要作用。不僅公立學校進行禁酒宣傳,更有志愿組織如禁酒協會廣泛開展禁酒教育活動,這些組織主要負責宣傳相關知識,由挪威貿易聯合會、挪威工商聯合會和挪威社會事務部提供資金支持。為倡導無酒生活模式,挪威中央和地方政府向禁酒組織提供資助,建立基金向無酒旅店和服務業提供低息貸款,還有全國性地針對計劃建立無酒餐廳、舞廳、公共服務場所及其它安排如面向年輕人的搖滾俱樂部等所有社會成員、組織或城市均可提供資金支持的規定。挪威還有最嚴厲地酒駕規定,對酒駕者可處以吊銷駕駛執照,罰款和監禁。此外,挪威還成立戒酒所對有酒問題者提供治療幫助。
在采取稅收措施的同時,我國也應注重通過法律手段來達到禁酒的目的。禁止電視臺在每天早上7點至晚上22點的時段播放酒廣告。通過限價令抑制國民酒類消費,對供出售的酒實行最低限價。設立公共場所禁酒法案,禁止在大街上、體育館、公園內以及公共交通設施上飲用酒。除通過法律等手段來禁酒,還應不斷加大宣傳和疏導,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通過教育手段來引導國民尤其是年輕人改變傳統的生活方式,當務之急就是要改變正在成長的一代人的心態,尤其是呼吁中國青年開始“新生活運動”,選擇新型的、現代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導全民族減少對酒類的依賴。還應加大對酒駕的懲處力度。
[參考文獻]
[1] Karlsson,T. Nationella Regelverk och Overtramp (National Regulations and Breaches)[J]. Alkohol Narkotika,2001(95):20-23.
[2] Leifman,H. Estimations of Unrecorded Alcohol Consumption Levels and Trends in 14 European Countries,Nordisk Alkohol- Narkotikatidskrift[J]. Nordic Studies on Alcohol and Drugs (English Supplement) ,2001(18):54-70.
[3] Skog,O-J. Commentary on Gmel Rehm's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eory on Collectivity of Drinking Culture[J]. Drug and Alcohol Review,2001,10(3):325-331.
[4] Norstrom,T. Estimating Changes in Unrecorded Alcohol Consumption in Norway Using Indicators of Harm[J]. Addiction,1998(93):1531-1538.
[5] Horverak,φ. osterberg,E. The Prices of Alcoholic Beverages in the Nordic Countries [J]. Addiction,1992( 87):1393-1408.
Norwegian Alcohol Beverage Taxation Reform and Its Enlightenment
Liu Xiaofeng1,2
(1. School of Education,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China;
2. School of Public Fina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Wuhan 430205,China)
Abstract:Norway does not only reform consumption tax successfully on alcohol beverage taxation limiting alcohol beverage consumption and correcting external effects, but also levies environment tax on alcohol beverage package, enacts earmarking policy to balance private cost and social cost of alcohol beverage consumption, intensifies punishment on offence of law and regulation and carries out alcohol monopoly system and license system. These reforms change Norwegian alcohol beverage taxation from revenue base to temperance base. Its experiences provide worthy enlightenment to Chinese alcohol beverage taxation reform.
Key words:alcohol beverage;consumption tax;environmental tax;external effect
(責任編輯:李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