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村金融信息化建設現狀
(一)農村金融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
隨著各商業銀行對農村金融市場的逐漸重視,農村金融信息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一是實現了數據大集中,降低了基層金融機構信息系統建設的成本和風險,為農村金融信息化工作的開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二是銀行業金融機構內和機構間均實現了互聯互通,安全、快捷、方便的金融信息化網絡初步建成。三是信息化系統建設速度大幅提高。地方性金融機構新系統、新業務不斷上線,有力地推動了農村金融信息化的發展。四是多渠道電子銀行得到較快發展。ATM、POS、電話銀行、網上銀行等多渠道電子服務方式服務“三農”。五是建立了信息安全管理機制。從人才、技術、流程等方面建立主動防御的縱深信息安全體系,建立了設備層、網絡層、系統層和應用層的信息安全機制。六是壯大科技人員隊伍,加強人員信息化培訓。
(二)農村金融信息化程度參差不齊
目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信息化程度較高,全部實現了數據大集中,但是其營業網點逐漸收縮至縣城。農業發展銀行功能較為單一,且分支機構也只設到縣城。農村信用社實力不斷壯大,營業網點較多,由于先天實力不足,農村信用社資金清算至今仍沒有完全納入全國支付清算系統,雖然縣級金融機構全部接入大小額支付系統,但鄉鎮網點大小額支付系統覆蓋率低。各村鎮銀行由于規模較小,以托管方式依附于其他銀行開展業務,推動農村金融信息化發展的局限性較大。
二、農村金融信息化面臨的問題
(一)農村金融信息化主體缺位
近幾年來,隨著工、農、中、建等國有商業銀行改革進程的推進,縣域網點大量撤并,信貸權限上收,導致縣域信息化主體和金融服務嚴重缺位,加劇了城鄉信息化資源不平衡。雖然縣域營業網點數量有所提高,但仍然擺脫不了“散、弱、小”的問題,制約了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提升。
(二)農村金融信息化進程緩慢
雖然縣域以下金融機構都非常重視信息化的發展,信息技術投入占整個銀行投入的比重逐年增加,但總體發展速度依然相當遲緩,研發能力薄弱,遠遠跟不上金融服務需求,不能充分滿足農村經濟建設發展的要求。
(三)農村金融信息化工作效率低
當前,農村各金融機構沒有形成各自獨特的功能定位,沒有形成有效的競爭機制,政策性、商業性以及合作性金融功能的沖突,造成了金融信息化工作效率低下。調查發現,作為在縣域發展較早的農業銀行,其依托信息化的資金運用效益仍然較低,業務范圍過于狹窄,集存取款、貸款、結算為一體的“金穗惠農卡”服務覆蓋的也只是少數農民。
(四)農村金融信息管理職能弱化
部分金融機構對科技隊伍建設缺少足夠重視,科技人才的培養體制不夠完善,科技人才儲備不足。農村金融機構雖然通過近幾年大量招收優秀大學生,緩解了用人緊張的情況,但是由于營業網點擴張速度較快,科技人才仍有較大缺口。
(五)農村金融信息化創新力度不夠
調查發現,主要涉農金融機構中,農發行、農行和郵政儲蓄銀行絕大部分縣域分支機構受體制、權限、產品種類等因素的制約,金融產品創新存在一定難度。在省級層面,省級機構有一定的研發或向總行推薦產品的權限,但因受監管和產品經營范圍局限,積極性、主動性有待進一步提高。更重要的是,縣域金融機構真正貼近市場,他們最了解縣域中小企業和“三農”的業務需求,但受審批權限的制約,業務渠道單一,難以依托信息技術進行自下而上的產品創新,延長了金融產品創新的周期。
三、農村金融信息化的發展對策
(一)完善農村金融信息化體系
構建一個以人民銀行為中心,農村信用社為主力軍,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為骨干,郵政儲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以及農村保險機構為補充的農村金融信息化體系,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服務。一是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開展農村征信體系、支付結算體系等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二是解決好農村金融信息傳遞“最后一公里”問題。改變傳統以縣城為信息化建設為中心的思路,逐步建立以鄉鎮為金融信息服務中心,覆蓋所有自然村的金融信息化網絡,徹底解決信息傳遞“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三是加大人員培訓和引進力度。農村金融機構相對于專業性金融機構來說,信息化的難度要大的多,對技術人員的要求也較高,加大對現有人員的技術培訓顯得尤為重要。
(二)營造農村金融信息化的政策環境
當前推進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可以積極推動地方政府出臺支持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建設的政策,對金融機構在農村的新設網點給予土地、稅收等方面的優惠,對在農村布設ATM機、POS機給予政策補助。同時,建議盡快在政策上調整農村地區支付結算的收費標準,出臺農村使用銀行卡的優惠政策,商業銀行也應降低對農村地區支付結算的收費。
(三)優化農村金融信息化生態環境
應采取多種形式加大對新的金融服務方式、服務領域、服務渠道、創新服務產品的宣傳力度,要利用自身基礎設施優勢增強銀行的社會服務功能,不斷拓寬服務領域,壯大自身實力。加強信息技術的窗口功能,利用信息技術面向農村農民宣傳金融知識和金融服務,提高農民財富管理能力和信息化技術應用能力。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大力加強基于信息技術的金融創新,提高產品創新能力,實現由“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的轉變。應利用信息化手段繼續豐富金融服務方式,拓寬服務領域、拓展服務渠道、創新服務產品、延伸服務對象,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促進社會金融環境和服務質量的不斷提升。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做好信息安全風險管理,做好信息安全發展規劃,完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對現有應急管理組織、機制和各專項應急預案要進行深入的分析、評估,加強應急預案、應急資源和應急隊伍建設,確保銀行信息系統安全,為社會提供安全高效的金融服務。
(責任編輯 劉西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