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井離鄉”,是個很悲壯的詞。
不是迫不得已,人們不會離開故土。而這一幕,在今天的中國卻不斷上演。“移民潮”成為中國社會每個階層關注的熱點,而這一次,顯然又不同于多年前的“下南洋”“走西口”“闖關東”……
移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生存,二是發展。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力,當國內環境污染、食品安全、教育質量、體制壓抑等等每天都在上演之際,或許,走出去“呼吸點新鮮空氣”,未嘗不是一種選擇。
現階段的“移民潮”,主要分為這么幾個階層。
一是普通百姓。這部分人包括普通工薪階層、技術精英等等,這部分人更多的愿望是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受到國外良好的教育。這些家庭原本經濟實力有限,省吃儉用,為了下一代能夠有一個更好的起點。
二是企業家。他們更多的是考慮財產的安全問題。鑒于中國法律和市場的不完善,這部分人的發家或多或少鉆了政策的空子,“原罪說”如同鬼魅,始終伴隨著他們。而國內仇富心理、微妙的政商關系,加速了他們離開的步伐。
三是官員。“裸官”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似乎有把老婆孩子、財產轉移到國外,自己留下來獨自抗爭之嫌。
歸根到底,“集體性的不安全感”撥動著他們內心那根最脆弱的神經。
有人說,“移民潮”是在“用腳投票”,站在大歷史的視野下,“移民”一旦成“潮”,必將對國內社會環境形成壓力,為改革積聚能量。
希望這種倒逼機制,為中國公民社會的建設帶來新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