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喝酒,筆者想起了一段順口溜:喝酒像喝湯,此人在工商!喝酒像喝水,肯定在建委!人均一瓶不會剩,工作一定在財政!喝酒不用勸,肯定在法院!舉杯一口干,必定是公安!一口能干二兩五,這人一定在國土!喝掉八兩都不醉,這人是國稅!天天醉酒不受傷,老弟八成在鎮鄉……
身在官場而不喝酒,難!
傷神大于傷身
偶爾喝一點酒,叫做小酌。喝的是一種品位,喝的是一種文化。但是每天疲于應酬,為了喝酒而喝酒,那就要傷身了。
前些天,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體檢中心發布的湖北省公務員健康體檢統計報告顯示,九成公務員身體存在不同程度異常。其中,酒精肝已成為公務員第一職業病。中南醫院的專家說:目前醫學上還沒有真正為肝臟代勞、分解酒精的解酒藥,也沒解酒藥能預防、阻斷酒精進入身體后產生的副作用。
其實喝酒的人自己也明白,喝酒過量是要影響健康的。其實大多數人是不想喝的,最起碼是不想喝那么多,但因為“工作需要”,都喝壞了身體。
如果說上面的情況是被動的,身體雖喝壞了但腦袋還算清醒。但是下面的情況是,一喝酒就貪多,一多就說大話,神經被酒精麻痹,酒桌上胡言亂語一番。不管上級下級一律稱兄道弟,對誰不滿就脫口而出,這類官場人物也不算罕見。
最終結果如何呢?官不僅沒升上去,人也是惹了嫌,最后滿腹牢騷,還不明白自己究竟哪做錯了。
酒場如磁場
不過,話又說回來,盡管這酒有著種種危害,但是中國自古就有無酒不成宴之說。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上至皇宮貴族,下至市井百姓,都把酒當成生活的調味品,交友的助興劑。軍隊出征要喝壯行酒,班師回朝要喝慶功酒。文人墨客更是以酒助興,李白“斗酒詩百篇”千古流傳,杜甫“酒渴思吞海,詩狂欲上天”膾炙人口,就連一代梟雄曹操也感嘆:“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當下,酒文化雖然是淡了,但是酒的作用依然可以顯現出來。酒更是變成官場敲門磚,商海潤滑劑。平日里官場宴席上,又有幾個是真正“酒逢知己”?各色人物都是名利場上的追逐者、追隨者。
求職升官要請喝,領導下來要陪喝。不但要陪喝,還要摸清領導的脾性愛好,喜歡喝國酒還是喜歡喝洋酒,喜歡喝白酒還是喜歡喝紅酒,都要隨時準備著。
如果你去下級單位,那你是要喝酒的,否則別人會說你看不起基層同志;如果是自己陪著上級領導,那你更要喝酒,否則自己就甭想在這圈里混了。
其實這酒桌上的戰斗力一定不要小覷。某地一位領導為了招商引資,最后在自己已經喝醉的情況下,硬著頭皮,一仰脖子把一大杯白酒一口干掉,晚上難受得無法入睡。但為把項目談下來,他說:“值!”
飯桌上,酒是越喝越多,氣氛也越來越熱烈。本來不太熟的人,也都打開各自的壁壘,推杯換盞,你來我往,一席酒下來,都互相拍了肩膀。原來咱倆是老鄉,原來是校友,以后的事情自然好商量。
酒場就像一個磁場,你一進這個場,就會不由自主地拿起酒杯喝起來,不管你愿不愿意。這就是酒的魅力,這就是酒桌上的氛圍。
酒能成事,也能敗事,但不管怎樣,就是讓人離不開它。
酒場就像一個磁場,你一進這個場,就會不由自主地拿起酒杯喝起來,不管你愿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