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民眾關注并希望參與社會、政治事務。民意調查形式靈活多樣、調查范圍廣泛、調查方式專業規范,是溝通政府與市民的有效渠道。調查能否客觀、準確地反映市民的真實意愿和訴求,選題與問卷指標的設置非常關鍵。從提高問卷調查科學性的角度出發,論證民意調查選題與指標設置(以態度調查為主)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民意調查;選題;指標;研究
中圖分類號:D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0-0228-03
在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過程中,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成為各級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標;在“以人為本”的問題上解放思想,使人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在各級政府工作中占據重要位置,各級政府政績優劣、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將不再只靠經濟指標評定,還要通過市民的滿意不滿意來評定。因此,各級黨委和政府利用社情民意調查資源提高決策和工作水平的需求將日益增長,人民群眾也會盼望有更多的渠道對社會事務發表意見,這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表現。
民意調查形式靈活多樣、調查范圍廣泛、調查方式專業規范,是當前國際流行的了解不同利益群體意愿表達的一個有效渠道,其調查主題應以人們的態度觀念為主。而問卷設計、尤其是態度觀念調查的問卷設計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設計者必須充分運用自身的知識和經驗,把好“選題關”;嚴格按照問卷設計的一系列步驟,結合調查目的,從指標的信度、效度進行整體構思;科學進行問卷指標設置,并進行反復研究與修改,才能在技術上將調查的前期工作誤差盡可能控制在小范圍內,最大程度地測量并解讀出市民的真實意愿,為政府進行科學決策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
一、調查選題的確定
(一)選題思路:圍繞政府工作和市民訴求的統一確定調查選題
調查目的是調查所要達到的具體目標,是調查的意義所在。每一項調查都具有特定的調查目的以及由調查目的所界定的調查主題。要進行一次成功的調查研究,首先要明確調查目的,通過研究目的尋求研究問題,構建問題的操作化定義和指標體系。可以說,充分地表現調查主題,達到調查目的,是問卷設計基本的質量要求。
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進一步完善,不同行業、不同層次市民的利益需求和政策需求日趨多元化,民意訴求與政府決策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尤其隨著建設和諧社會目標的提出,建立調節利益沖突的機制,使市民意愿能夠得到充分表達并整合到公共政策過程中,顯得尤為迫切。因此,通過民意調查,了解不同利益群體的意見和要求,反映社會各階層、各團體的態度和看法,具有廣闊的舞臺和顯著的意義。社情民意調查作為溝通市民與政府的橋梁紐帶,必須按照“市民關心、領導關注”的選題思路,致力于客觀、準確、及時地反映民意,為有關部門了解民意、科學決策以及開展工作績效評價等提供了有益參考。
(二)選題方向:圍繞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目標,選定調查選題的具體內容
1.研究市民對經濟發展的評價與感受。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如何,市民對此有何評價,市民的感受如何,這些方面的情況既影響市民的心理與行為,也影響政府的經濟決策,是政府經常想了解的內容。如,2005年廣州市統計部門開展了關于廣州經濟發展的區域優勢的調查結果表明,廣州經濟發展最受市民認同的是其中心城市地位和經濟實力,離市民要求較遠的是市場經濟秩序、就業環境和社會保障,這一調查結果就為有關部門加快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起到決策參考作用。
2.研究市民對社會發展的評價與感受。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基礎,但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水平并不能完全代表該地區社會發展的水平。如,廣州市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經濟強市以及外來人口高度聚集的人口大市,目標是要建設成為“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的現代化大都市,社會發展的狀況如何?市民對此是否滿意,有哪些希望等等信息,都是政府解決問題、科學決策的前提。2006年廣州市統計部門進行了一項關于廣州建設現代化大都市的調查結果表明,市民眼中的廣州,本地人認為宜居住,外地人認為宜創業。相關的調查結果發布后,廣州地區各大新聞傳媒均以較大篇幅刊播,主要的新聞網站也紛紛轉載,并且還得到了主管領導的肯定,認為調查結果真實,反映了廣州城市發展特點。因此,通過民意調查及時了解市民對所居住地區社會發展狀況的評價與感受,可以為有關部門改善和提高社會發展水平、找準方向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及時的信息資料。
3.研究市民對民生熱點問題的評價與感受。建設和諧社會,促進社會和諧,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要正確把握和妥善處理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近幾年來,各地黨委政府紛紛出臺惠民政策、便民措施,每一樁、每一件都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如,2009年廣州市統計部門開展了“市民對廣州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評價調查”,調查結果得到廣州市領導的重視,批示要求:“在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中,堅持突出重點、狠抓關鍵、主攻難點、克服不足,進一步提高群眾滿意率。”因此,在全面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通過民意調查就市民對民生熱點問題的看法與需求定期進行追蹤調查和研究,可以為政府和有關部門有效解決問題,維護社會穩定提供具有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二、調查問卷的設計
優質的問卷必須是容易被調查者所愿意接受并能正確理解且提供真實信息的問卷。問卷設計是根據調查目的和要求,將所需調查的問題具體化,使調查者能順利地獲取必要的信息資料,以便于統計分析的一種手段。問卷設計技術發展于量表測量技術,其調查內容的綜合性與嚴謹的研究構思又超越量表測量技術。問卷設計的步驟大致包括以下幾步:資料收集與問題構思、初步設計、試訪和修改、形成定稿。
一份完整的問卷由一系列指標構成。指標就是指問卷中所設計的要求被調查者回答的各個問題。指標設計的好壞,對于能否收集到準確、有效的信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設計問卷前,必須從保證指標的信度及效度兩方面進行整體構思。
(一)問卷內容必須圍繞調查目的的需要
問卷內容的構思必須以滿足最終統計分析、有效達到預定調查目的為原則。問題和選項的設置都應圍繞調查所要達到的目的,考慮調查結果的深入分析。關于問卷內容的設計,一般應重視以下兩個問題:
1.確保問卷收集的信息能夠有效達到調查預定目的,即問卷的效度(有效性和準確性)。提高問卷效度的關鍵可以通過建立“目標樹”,將調查的總目標逐步具體化。問卷設計者在設計問卷前,應根據調查目的初步設想一下總的設計思路,確定一系列調查內容,將這些內容分為相互聯系、相互遞進的若干小部分,再在各個部分中設計相應的調查問題,切忌東拼西湊、雜亂無章。
例如,假定我們認為市民對就業形勢的評價與下列因素有關:(1)對就業形勢好壞的主觀感受;(2)自己或家人失業的可能性;(3)目前找工作的難易程度;(4)影響再就業的因素;(5)對政府促進就業的政策、措施的評價等等。問卷的編制主要以這五個調查變量為根據,每一個調查變量分別擬定幾個題目。例如,關于對政府促進就業政策的評價,就要注意收集資料,對近幾年政府在這方面出臺的政策、措施要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如鼓勵自主創業、發展社區服務等。
2.問卷獲得的資料能否客觀、真實地反映問卷對象的真實意愿,即問卷的信度。在實際問卷調查中,如果在基本相同的條件下,同一個被調查者在不同時點上對同一個問題給出相同或近似的答案,那么就可以說這一指標是可信的。由于社會調查問卷側重于態度資料的收集,受被調查對象的主觀因素影響較大,因而容易影響信度。因此,問卷發放的時間和情景,問卷的“指導語”和題項設計與撰寫技巧等因素都會影響問卷信度。
指標信度出現問題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一是指標中所用的語言不明確或太過抽象,使被調查者產生不同的理解。例如,有的調查問卷中關于個人的收入情況因遺漏了“沒有收入”這一選項,使得在校、無業、在家料理家務等無收入人員被錯誤、籠統地歸入“500元以下”這一項中,導致低收入者占總體的比例偏高。二是定序變量尺度劃分過細,使被調查者很難準確把握該選擇哪一個選項。比方說對“你對廣州社會治安的滿意度如何?”這一問題進行調查,如果規定被調查者從七個尺度中選擇一個滿意程度,被調查者將很難做出穩定的選擇。
要提高指標的信度,在問卷設計過程中必須注意幾點:一是指標中的語言要清晰、通俗易懂,使被調查者一目了然,而不會產生不同的理解。二是對于較復雜的社會現象,可采用復合尺度法,用多個指標對其進行全面測量。三是將選項中的層次進行適當的合并。
(二)問卷的撰寫必須注重完整性和對信息的科學提煉
1.多樣化的指標類型及提問形式。一份完整的調查問卷,一般包括標題、指導語和問題三個方面。問卷的指標類型包括:(1)靜態指標,如問卷中的個人、家庭基本情況等;(2)行為指標,即了解過去或現實的實際行為,如問卷中問到的是否買車、買房、采取了哪些措施改善家庭經濟狀況、過去一周工作了幾小時等等;(3)態度指標,如對目前的就業形勢是否滿意,對政府出臺的社保政策、就業政策是否滿意等等。
問卷提問的形式則有是否式、排序式、類別式、條件式(滿足了條件才回答下面有關的問題,否則可跳答)、線段式(常用于情緒或態度方面的測量)、表格式、問答式(即常說的開放題)。
2.注重指標設置的技巧運用,有助于獲取被調查者的真實信息。指標設置的技巧涉及面廣,主要需注意以下幾點:(1)不能有歧義,如提問“您在哪里畢業”,會使被訪者難以準確回答,應明確時間段,改為“您大學畢業于哪個城市”。(2)不能有誤導,如提問“近兩年政府在加強社會保障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對此,您是否滿意?”或者“市政府已批準在中心城區禁行摩托車,您的意見如何?”以上兩個問題均已先下定論再問被訪者意見,有可能產生誤導。應改成“您對近兩年政府在加強社會保障工作方面的工作是否滿意”、“你是否贊成在中心城區禁行摩托車?”(3)提問不能過于籠統、空泛,如“您認為大眾傳媒對青少年會產生影響嗎?”可進一步細化為“您認為電視選秀節目對青少年的價值觀會有影響嗎?”(4)提問不能想當然,比如,如果直接提問“失業后您將怎么辦?”時,有可能引起被訪者抵觸情緒。對此類問題應注意語氣婉轉,改為“假如失業,您首先會怎么辦”。(5)避免用艱深難懂的詞語或專用名詞,盡可能遷就被訪者的知識范圍,比如提問“你贊成初中升學考試采用標準分數計分嗎?”如果被訪者不清楚標準分數的計分方法,他的回答不一定是他真實的意思表達,有可能影響問卷的信度,調查所獲得的資料也可能不準確。(6)對于一些觸及個人感情或政治敏感性的問題,要特別注意,以免引起被訪者的情緒困擾或不真實回答,如提問“你曾經在考試中作弊嗎?”如果不是在特定的研究環境中,大多數的被訪者都不會如實回答。
3.結合調查手段等因素考慮問卷的長度與指標數量。要使問卷的設計能夠切合實際,獲得的資料易于整理和統計,必須從問卷的長度、形式綜合考慮。關于問卷的長短,必須結合調查手段(入戶、郵寄、電話)綜合考慮,遵循“目的性”、“簡明性”原則,重點突出,以獲得重要的資料為前提,避免可有可無的問題出現。集中精力在“需要知道”的問題上,盡量減少那些“知道也好”的信息。實際的問卷設計過程中很難做到這一點,很多問卷一般都會包含一些多余的問題,從而擾亂資料的整理與統計的思路,使得在后期統計分析時,面對大量的問卷資料,不知從何入手,甚至陷入困境。
4.集思廣益,對問卷初稿進行討論、試訪與修改。問卷設計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問卷的質量與設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及其對調查目的、調查主題的了解及把握程度密切相關。由于單個人員的設計難免存在局限性,因此,必須廣泛征詢意見。調查問卷擬定初稿后,負責調查執行、數據分析和調查報告撰寫的有關人員須對問卷進行集中討論,從問卷格式的規范性,指標與調查目的的關聯性,問題的完整性、邏輯性、準確性等多方面進行把關。對一些調查內容比較復雜的問卷,還會邀請基層有豐富調查經驗的調查督導員、調查員參與討論。問卷基本定稿后,還會對一些居民戶進行試訪,從邏輯性、全面性角度觀察問卷的指標設置切合調查主題的程度,對問卷的效度進行檢測。總之,要設計一份高質量的問卷,必須多問(征詢意見)、多想(構思完整)、多看(收集資料)。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孫立平認為,在目前的中國社會,利益表達的制度化安排還不太健全,民意調查作為一種不同利益主體的利益和意愿表達的替代性渠道,是擴大公民有序參政議政的有效方式,必將在中國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成為政府科學政策不可缺少的依據之一。在這種情況下,對民意的了解和準確解讀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選好選準課題,是確保調研成果受到關注的前提;科學設置問卷指標,是確保調查結果客觀,分析結論經得起檢驗的關鍵。做好了這兩項工作,調查工作成效將有更大保證。
[責任編輯 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