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在本科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的關鍵。因此,要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轉變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發揮學生的自我教育作用,借助網絡載體等新手段,讓思想政治教育在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發揮更好、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本科應用型人才;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0-0261-03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國已進入了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為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和人性全面自由發展的需要,應用型本科教育應運而生。而作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和提高應用型本科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渠道。創新本科應用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提高本科應用性人才的整體素質,保證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完成人才培養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本科人才的含義
大學最基本的職能是培養人才,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多種多樣。通常來說,如果按照人們在實際的社會生產、生活中所發揮的作用、性質的不同,可以將人才劃分為理論性人才與應用性人才。這兩種類型的人才沒有層次上的高低,都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人才。理論性人才主要指專注于理論的研究,并通過其專業的、創造性的研究不斷發現經濟及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而應用型人才承擔的主要是轉化理論、技術,應用于生產的任務。具體一點而言,應用型人才主要是在一定的理論規范指導下,從事非學術研究工作,其任務是將抽象的理論符號轉換成具體的操作構思或產品構型,將知識應用于實踐 [1] 。
應用型人才具有不同的層次和水平,按照在生產活動過程中所運用的知識和能力所包含的創新程度、所解決問題的復雜程度,可以將應用型人才進一步細分為工程型、技術型和技能型 [2] 。本科層次的應用型人才應該主要定位在工程型和技術型人才上,應用型本科教育與高職高專教育的根本區別在于,它著眼于培養有理論有技術的應用型人才,所培養出來的人才應該是復合型人才。所以說應用型本科培養的是更高層次的應用性人才,不僅手上有做事的技能,還要學會用眼睛去觀察,用頭腦去思考。即要有“做事的套路、觀察的套路和思考的套路”。
作為高素質復合型的人才,對本科層次的應用型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知識方面,應用型本科人才要具有以通識為基礎的深厚專業理論和可供廣泛遷移的知識平臺,具備較強的終身學習能力和職業轉換的適應能力;在能力方面,除了具備某種崗位所需的基本的操作技能、技藝外,還要具備探索能力、創新能力,把發現、發明、創造轉化為具體實踐或接近實踐。在思想素質方面,應具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作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可缺少的人才,本科應用型人才必須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能夠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忠實實踐者。
二、思想政治教育對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意義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科應用型人才是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當今知識經濟時代,高素質復合型人才至少具備以下幾方面的能力,即道德素質、創新素質、審美素質、技能素質和身體素質。其中,創新素質是核心,道德素質是根本。國內外的許多研究也表明,復合型應用型人才除了具備基本的技能素質外,還應具有較高的道德素質。試想一個擁有大量知識,掌握了尖端的科學技術的人是一個道德不端、心術不正的人,那他的知識越多、本領越強,對社會的危害也就越大。所以說,在科技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逐漸意識到,科學技術的發展始終是一把“雙刃劍”,方便人們生活的同時,也為人們制造出更大的隱患,并不是說有知識的和掌握了科學技術的人就一定能造福于人類。因而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中,不能光關注知識和技能的培養,而更需要關注的是良好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所以說,在教學中既要教會學生做事,更要培養學生如何做人,只有將教會學生做事和做人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實現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
高等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合格人才。合格人才不僅要在專業技術上過硬,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也要靠得住。江澤民同志曾指出:“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3] 在本科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如果忽視了對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一味追求所謂的“才智”,從而忽視了學生“三觀”的教育,那最終培養出來的只能是“蠢才”、“歪才”。
社會主義教育培養的合格人才還要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堅持和高舉鄧小平理論的旗幟。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并不是與生俱來的,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和社會實踐過程不斷確立的。忽視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能培養出社會主義建設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也是不符合黨的教育方針,背離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本科應用型人才健康成長的內在要求
時下,就全國高校而言,雖然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和精神面貌整體上是好的,但在社會上不良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的影響下也存在著不少問題。譬如,大學生好逸惡學、考試舞弊、心理脆弱、輕生自殺等事件不斷出現。要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的不是專業的知識和技能,而是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打下科學理論的基礎,引導和幫助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塑造個體健全的人格,形成崇高豐富的精神世界,健康良好的心理品格,高尚優秀的道德品質,確立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的政治方向。這樣,才能增強青少年抵制錯誤思潮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侵蝕的能力,積極健康的成長。
(四)思想政治教育是本科應用型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
高素質的本科應用型創新人才不僅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的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第一線崗位需要,還要具有創新能力,能通過對所掌握知識的運用以及對客觀事物的觀察、分析、綜合、評價發現新問題和解決新問題。人的創新能力由人的基本素質決定,它包括創新意識、創新思維等多方面要素。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本科應用型人才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首先,它有助于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全面把握當今時代的特點,增強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并深刻認識到21世紀是需要創新的時代,創新是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思想政治教育所開展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 、人生理想信念等教育都有助于激發人們創新意識,且同時能進一步激勵人們進行更高層次的創新追求。民族主義、愛國主義教育能進一步增強創造主體開拓創新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人生理想信念教育為人們不斷地探索、創造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其次,還有助于發展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思維要求在思維過程中,破除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思維定式,積極采取發散性思維、逆向思維、 求異思維、聯想思維等思維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批判的、開放的、發展的學說,通過對唯物辯證法的學習,培養學生的科學懷疑態度和問題意識,絕不盲從權威、迷信書本,敢于懷疑,從而不斷發現新問題,進行新思考、提出新觀點,給出新答案。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務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
(一)轉變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由單向灌輸向雙向交流拓展
傳統的思政理論課教學主要以教師的單向灌輸式的教學為主。教師高高在上,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處于絕對的權威,主宰著傳授給學生的內容,主宰著學生的思維模式,主宰著學生遵守的思想政治規范準則。整個教學過程成了教師的一言堂,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只能單方面的接受教師的“灌輸”,思想政治教育由此也就由人格培養演變為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授。我們說,理論知識的教育固然必不可少,但我們也該清醒的認識到良好的道德品質、自主創新的能力不是僅僅通過課堂知識的傳授就能獲得的,單向灌輸式的傳授不僅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反而會禁錮學生的思維,扼殺學生的想象力。況且大學生正值青春期,自我意識、獨立意識增強,他們不喜歡“我說你聽”,喜歡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因此,根據學生身心特征,應實行教學互動,“即我—你關系……師生各方并不把對方看做是一個對象,而是看做與我討論共同話題的對話者……在這個關系中教師和學生都是作為真實的完整的人在交談、相遇,各自的情感與理性、直覺與感覺、思想與行動、經驗和知識等都時時展現在對方面前……雙方都在理解中獲得了溝通和共享。”[4]師生雙向互動式教學模式,充分尊重學生,求得心靈的溝通,彼此理解,彼此信任,彼此合作,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在參與互動的交流思考中培養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在輕松愉快的過程中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人格培養的目的。
(二)轉變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觀念,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自我教育作用
大學生非常關注自身的發展問題,只有讓學生感覺到思想教育對自己個人長遠發展的重要作用,才能夠樂于接受,這也正是我們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著力點。在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活動中,要求教師善于引導學生積極地開展討論、進行思辨、參與實踐、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發揮學生自我教育的作用,通過自我的體驗與驗證,加速對知識理論的內化。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獨立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給學生以充分的人性理解。所有這些都必須更有效地作用于大學生,只有把大學生真正激活起來,才能把人類社會的知識財富轉化為大學生個體的知識,把凝聚于知識中的智力活動方式轉化為大學生個體的智力素質,把蘊涵于知識中的思想觀念、思想道德規范轉化為大學生個體的思想和行為,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轉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緊密結合學生實際,與時俱進
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上一定要結合應用型人才的特點,做到與時俱進。首先,針對應用型本科學生行業性、技術性強的特點,思想政治工作要結合他們的職業特征和就業趨勢進行,通過社會實踐 、訪談、實地考察、調查分析等活動把思想政治工作與建立正確的人生觀、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和意識結合起來,避免了內容的空洞,保障了學生的政治熱情和追求進步的積極性。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要結合當前的改革開放,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好形勢和當前的國際國內形勢進行。形勢是最好的教育材料,國際上資本主義國家矛盾重重,內外交困,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社會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日益改善。這些事實充分證明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的正確性,使廣大學生對黨和國家的前途充滿信心,對個人的前途充滿信心,從而進一步鼓勵自己奮發向上。最后,對學生進行以培養國際意識和全球視野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大學生用世界眼光來把握時代潮流,跟上世界科技革命迅猛發展的形勢。
(四)轉變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借助網絡載體,提高思政工作時效性
進入信息時代,互聯網已經成為大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信息網絡化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既帶來了良好發展的機遇,又使其面臨一系列嚴峻的挑戰。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下,我們必須轉變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積極借助網絡載體以提高思政工作的時效性,才能積極應對信息網絡化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出的挑戰。課堂教學受時間和形式的限制不能深入和廣泛地進行互動交流,而在課下通過網上論壇、聊天工具、電子郵件等則可彌補這一不足;網絡還為學生提供了更為豐富的信息,教師也可以及時將相關資料發布到網上讓所有網絡成員同步共享,并平等地進行討論,發表觀點與看法;教師還可以借助集文字、聲音、圖像和動畫為一體的信息高度形象化的網絡媒體來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總之,只有利用好了互聯網,才能讓思想政治教育更貼近學生實際、貼近學生思想、貼近校園生活,才能更有針對性、更有效地展開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出更多優秀合格的本科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潘懋元,石慧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歷史探源[J].江蘇高教,2009,(1):7.
[2]錢國英,王剛,徐立清.本科應用型人才的特點及其培養體系的構建[J].中國大學教學,2005,(9):54.
[3]教育必須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G]//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冊,1999:6-879.
[4]金生鈦.理解與教育——走向哲學解釋學的教育哲學導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137-142.
On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SHI Lei,YAN Yan
(Department of Law and Politics,Changzhou University,Changzhou 213164,China)
Abstract: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tudent education and it’s also the key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Therefore,innova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by changing the concept,playing the students’ self-education roles,using the network carriers can make it play better,bigger role in cultivating of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training.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innovation
[責任編輯 陳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