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的新破產法在內容與結構上有很大進步,但只是將適用范圍擴大到合伙企業等商主體,仍未將自然人納入進去,這不失為一個缺憾。建立自然人破產法律制度,可以促進公平競爭,是市場主體地位平等的體現,同時也是彌補新破產法的不足以及與國際破產規則接軌的需要。通過對自然人破產制度的必要性與可行性進行分析,并結合中國具體國情,構建自然人破產法律制度的框架。
關鍵詞:自然人破產;人格破產;復權;自由財產
中圖分類號:D9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0-0112-02
從世界范圍來看,許多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都是先有自然人破產制度,再有企業法人破產制度的。近年來,中國法學界的眾多學者也在大力倡導建立自然人破產制度。自然人破產制度的建立,對促進社會進步和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等都有重要意義。
一、概述
1.自然人破產的含義。自然人破產制度是指當自然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時,由債權人或債務人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出申請,由法院宣告債務人破產,將其全部財產公平分配給債權人,并對該自然人的身份采取某種限制措施,經過一定期限后解除該限制措施并免除其剩余債務的法定程序。
2.自然人破產立法問題。自然人是否可以被宣告破產,關鍵要看法律是否賦予自然人破產能力。從世界范圍來看,關于自然人破產能力問題,立法上有兩種模式:(1)一般破產主義,即承認所有自然人均有破產能力。(2)商自然人破產主義,即承認只有商自然人才有破產能力,其他的自然人不具有破產能力。
二、自然人破產的必要性
1.有助于完善中國破產法體系,全面實現破產法的功能和目的。破產制度是一種解決債務人不能清償多數債權人到期債務的機制。其功能在于當債務人無力償還到期債務時,最大限度的公平的實現債權人的債權,免除債務人破產程序終結后仍未能清償的債務。其目的是使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得到公平有效的解決,這對于法人還是自然人是沒有區別的。
2.有利于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提高執行效率,保障司法權威。在中國,市場經濟日益體現為一個緊密而復雜的網絡,一旦出現某個債務人還不起債的情況,就必然會影響到一定范圍內的商品流通秩序,形成難以解開的市場鎖鏈。瀕臨破產的債務人已不具有償還債務的能力,即使通過民事訴訟,法院的生效判決也得不到執行,這對國家司法權威產生了負面的影響。如果賦予自然人破產能力,一些主體就可借此程序被市場淘汰出局。債務鏈條被截斷,有利于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同時,使債權債務通過法律途徑進行解決,提高了執行效率,保障了司法的權威。
3.有利于體現主體平等的精神,實現社會公平效益。主體平等是私法的基本精神。在中國市場經濟制度中,企業法人、非法人經濟組織以及自然人均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參與社會主義的建設,它們在法律上都應該是平等的市場主體。但中國現行的破產法并未賦予自然人破產能力,使他們不能像其他市場經濟主體一樣擁有“東山再起”的機會,這違背了主體平等的私法精神。
4.是加強國際交往,與破產法國際規則接軌的需要。中國已加入WTO,與其他國家的國際經濟交往日益頻繁,而且,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范圍的擴大,國際間以自然人為主體的經濟往來與日俱增。如果中國依然拒絕設立自然人破產法律制度,那么,當中國境內的外國自然人或外國境內的中國自然人具備破產條件時,在處理程序上則必然會出現矛盾沖突的情況,這將會造成許多司法實踐上難以解決的問題,將不利于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發展。
5.有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賦予自然人破產能力,讓自然人利用破產程序擺脫債務,獲得“東山再起”的機會,其實是對弱者的保護,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寬容,有利于和諧的社會風氣的形成。建立自然人破產法律制度,能夠平衡和保障債權人、債務人的利益,同時,使人們相信法律并積極利用法律途徑來解決糾紛,從而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基礎。
三、自然人破產的可行性
1.自然人破產有理論和實踐支撐。自然人破產制度與法人破產制度的目的和功能是相同的。法人破產制度在中國已施行了多年,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中國的法律工作者都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法人破產制度中的某些實體和程序上的規范可以為自然人破產制度所用。
2.有國外及其他地區成熟經驗可資借鑒。在許多市場經濟發達的西方國家及中國港臺地區,自然人破產制度經過長期的發展和演進已經較為成熟和完善。中國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合理、有效地利用這些寶貴的經驗,促進中國的發展。
3.物權法等財產法的完善和相關政策的實施為實行自然人破產培育了制度環境。首先,物權法已在中國頒布實施,為中國私有財產權提供了明確有力的法律保護。反映到破產法上,為自然人破產提供了基礎的法律保障。其次,中國法制的逐步健全,《公司法》、《個人獨資企業法》、《合伙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外商獨資企業法》都已經出臺,《民法通則》與《合同法》中也有對主體加以規制的規范。這些法律的實施,為自然人破產制度提供了較好的法制環境。
4.中國已建立了與自然人破產制度相配套的社會保障體系。自然人破產意味著法律規定的自由財產以外的其他自然人的財產都應分配給債權人,即使自然人留有一些生活必需的財產,也極其有限,加之法律對破產人的消費及從業資格的限制,使破產人很可能出現生活困難的現象。中國現行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會再就業制度以及社會保險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幫助破產人重新起步,為自然人破產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堅實的后盾。
四、自然人破產制度的基本框架設計
1.財產申報制度。自然人破產制度能夠順利啟動的前提是自然人的財產必須清楚。若沒有相應的財產登記制度,那么破產財產無法確定,自然人破產程序就不可能順利進行。自 2000年 4月 1日以來,中國實行了《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規定》,自然人在金融機構新開立存款賬戶辦理儲蓄存款時,必須出示本人法定身份證件,使用實名。這對于實行自然人破產來說已經初步奠定了基礎。但筆者認為,除了實行實名制以外,還應要求自然人在必要時進行財產登記申報。自然人應對重大的經營活動備案,供工商部門或司法機關審查,以核實其財產變化情況是否屬實。在執行程序中,應將被執行人本人及其共同生活家庭成員所有的、價值超過一定數額的財產,如實向法院申報。被執行人只能在法院限定的申報財產范圍內進行消費,超過此范圍的消費,可視為高消費。
2.對自然人破產能力作出合理界定。根據中國法律的規定,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始于法人成立時,終止于法人消滅時。相應地,法律關于自然人的破產能力也應當有明確的限制。
3.自然人破產申請條件。自然人破產法律制度應規定申請自然人破產的具體條件:債務人申請的應該符合:(1)債務人必須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2)必須是有證據證明債務人對已到期的有效債務喪失支付能力,而且不可能在短期內恢復支付能力。(3)債務人必須以書面形式向其本人所在地人民法院提出申請。債權人申請債務人破產的應該符合:(1)債務已到期,而且經債權人向債務人提出還債請求后,在一段合理的時間內債權人的債權仍未得到滿足。(2)債權人可以自己申請也可以由他人代理申請。(3)債權人或其代理人應書面向債務人所在地的基層法院提出申請。
4.自然人破產和解制度。在設立和解制度的同時也必須進行一些限制:(1)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和解應貫徹公平自由原則,并應以書面形式達成。和解協議應至少包括如下內容:1)雙方同意和解的意思表示;2)和解期限;3)債務人清償債務的方式;4)債權人對債務人履行和解協議的監督途徑及債務人的配合監督的義務;5)違反和解協議的責任;6)和解協議到期后的處理方式;7)其他雙方認為必須規定的內容。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后,人民法院應中止破產程序;(2)為自然人破產和解規定最低清償債權比例(按照國際慣例設定為40%),低于該比例的不能和解;(3)規定自然人破產和解擔保制度。依此制度,自然人和解協議的有效成立必須設立相應擔保,包括物的擔保(擔保物權)、人的擔保(保證)和定金;(4)設立和解監督人,建立和完善和解程序中的監督機制,從而有效地約束破產人的民事法律行為。
5.設立人格破產與復權制度。與企業法人破產后果不同的是,自然人破產并非消滅破產人人格,自然人破產后仍作為一個完整的主體在社會中生存。但是,破產畢竟表明破產人在一些方面存在瑕疵,因此,人格破產法律制度應運而生。人格破產是指債務人受破產宣告后被限制或喪失某些公民權利或職業權利。具體來說分為設定限制高消費制度和限制從業資格制度。
復權制度與人格破產制度相輔相成,即破產人依據破產法律的規定或者請求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解除其因破產宣告所受破產程序以外公私權利限制或者資格限制,以求恢復其固有權利的一項制度。筆者認為,中國對人格破產的復權應當采取申請復權制度,即一定期限(以三至五年為宜)屆滿后,由破產人向法院申請解除破產限制,由法院作出許可復權的裁決。自然人申請復權,必須滿足法定的條件,我們可以參照各國的做法,概括如下:(1)破產人已清償或以其他方式解除全部債務的;(2)履行強制和解內容,且無欺詐破產和欺詐和解的情形;(3)破產程序終結已達到法定的可復權年限。
五、結束語
自然人破產立法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產物,是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在中國建立自然人破產法律制度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迫切需要。中國應當盡快完善自然人財產登記申報制度,加快社會誠信體系的建立,完善和細化破產犯罪制度,推動自然人破產法律制度的構建。
參考文獻:
[1]何湘萍,劉歆衎.論自然人破產[J].法制與社會,2008,(22):93.
[2]王宏,陳艷.中國建立自然人破產能力制度的成因分析[J].法制與社會,2008,(3):63.
[3]史玲.中國建立自然人破產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9,(5):71.
[4]邱柳.試論中國個人破產法律制度的制度準備[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13.
[5]徐靜.中國個人破產制度的建立[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9,(1).
[6]郭薇.關于自然人破產制度的立法思考[J].商場現代化,2009,(4).
[7]陳笑晴.論構建和完善中國個人破產制度[J].法制與社會,2008,(15).
[8]陳正云,劉憲權.破產欺詐及其防治[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87.[責任編輯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