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物流行業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服務的便捷性和快捷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快遞行業獲得了快速發展。尤其是國外快遞加入中國快遞市場形成了快遞業的激烈競爭。而競爭的一個重要成功因素不僅在于技術的應用,更在于人才。快遞人才的市場需求巨大,但是在培養和社會認可方面跟不上市場的需要。針對快遞人才匱乏現狀,提出解決的有關建議。
關鍵詞:快遞業;快遞人才;職業技能;建議
中圖分類號:F24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0-0130-02
一、物流快遞人才的需求現況
(一)物流人才奇缺,各類人才需求參差不齊
從2003年以來,物流業成為熱門行業,物流人才的需求在物流業迅速的發展過程中變得“迫切”起來。由于物流業是一個跨行業、跨部門的復合產業,涉及社會的多個領域,物流人才的需求在各崗位、各層次、各類企業中有一定差異,但隨著物流在中國的深入發展,物流人才的缺口從量上來說是巨大的。據相關部門預測,2010年中國物流人才缺口為600萬左右,其中高級物流人才缺口約為40萬左右。
近幾年,隨著電子商務的商務模式快速發展起來,快遞業也得到了迅猛發展,對相關的物流快遞人才需求也相應成為支撐行業發展的支柱。
(二)快遞業的迅猛發展和人才匱乏
1.電子商務的發展帶來快遞業的急速發展。快遞物流與電子商務是網絡信息時代中兩個發展密切相關、業務互為支撐的行業。據了解,2008年中國個人網上購物銷售額達到1320億元,約占社會商品零售額的1%;其中,僅“淘寶網”的日交易規模就達到300萬筆,其中75%的交易商品需要通過實物遞送到客戶手中。北京正望咨詢發布《網上消費者購物滿意度和投訴行為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09年中國網上購物持續高速發展,有1.3億消費者共計在網上購買了2 670億元的商品,比2008年實現了90.7%的增長。這些網購業務中90%的用戶選擇了郵政普通包裹或快遞服務。隨著電子商務推動快遞業務發展的作用越來越顯著,快遞物流與百姓的生活更加息息相關,快遞物流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了[1]。
2.快遞人才的匱乏。目前快遞業分為國際快遞和國內快遞,從國際快遞來講,世界四大快遞巨頭已經先后進入了中國市場;國內快遞業、尤其是民營快遞業的發展在市場需求的巨大推動下,對快遞人才的需求急速上升。在某些崗位上可以說“一將難求”。其中比較集中就業的是基層的快遞派送員,集收派快件于一體,工作要求比較簡單;中高級快遞物流人才尚未獲得相關人士的青睞。
二、快遞人才需求分析
(一)目前快遞業務員的職業要求
2008年8月11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郵政局聯合頒布了出臺的《快遞業務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對快遞人才的職業技能提出了相應要求。快遞業務員是使用快遞專用其所長工具、設備和應用軟件系統,按照快遞屬性要求,從事快件收寄、分揀、封發、派送等工作的人員。本職業共設置有初級快遞業務員(國家職業技能資格五級)、中級快遞業務員(國家職業技能資格四級)、高級快遞業務員(國家職業技能資格三級)、快遞業務師(國家職業技能資格二級)、高級快遞業務師(國家職業技能資格一級)五個等級。不同等級對從業人員的學歷、相關工作從業經驗有不同的要求。其中職業工作要求分為快件收派件和快件處理兩部分。兩部分的工作由于職業等級不同,職業技能要求上也有差別。
以基礎快遞業務員的職業技能要求為例[2]:(1)快件收派件要求在快件收寄、快件派送、客戶服務三方面符合職業技能要求。例如,收寄工作中,能向客戶說明寄遞快件的服務范圍、資費標準、時限、運輸方式、保價和賠償的相關規定,后續處理和準備工作中,能盡快完成與后續環節的交接。(2)快件處理則要求在快件接收、快件分揀、快件封發等方面符合職業操作的基本要求。例如,針對到件快件,能及時驗視,能按要求卸載快件,能拆解進站總包,并核對快件清單和實物是否一致。
而中級快遞業務員則對是否能夠開展國際快遞業務加入了海關清關常識、快遞合同知識和業務英語知識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級快遞業務員又加入了保險、快遞產品分析、路線設計規劃與設計、客戶類型分析、有關單證制作和管理、外匯知識、調度基本方法、應對異常情況的處理方法和單據基礎知識等。要成為快遞業務師或者高級快遞業務師則需要具備市場營銷、成本管理、統計學、質量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識和豐富的工作經驗。根據《標準》,各等級快遞業務員在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方面的要求有比較明顯的差異。在理論知識比重中,職業等級越高,對于客戶服務、快件處理、快件統計分析和處理、培訓指導的知識要求就越高;職業等級越低,對于快件收派的基礎知識要求就越多。在職業技能比重中,職業等級越高,對于客戶服務、統計分析和快件收派處理、培訓指導的技能要求就越高;職業等級越低,對于快件收寄和派送的技能要求就越多。由此可以得出,快遞人才存在著層次上的差異,不同職業等級的快遞人才能夠給快遞業務提供的服務和發揮的作用是不同的。
(二)快遞人才匱乏的原因
1.快遞行業發展還不成熟。快遞行業興起和快速發展,不過短短幾年。行業的法律規范和行業標準不夠完善和成熟,相應的企業管理和操作流程不夠規范,監控和客戶服務保障措施還不到位。使得許多人對于快遞業務的及時性、可靠性、便利性等還存在著較大的疑慮。同時基礎設施設備不夠先進,對貨物的監控保障有限,網絡布點上局限于一線、二線城市,沒有滲透到城鎮和鄉村。
2.快遞人才的社會認可度低。(1)作業技術含量低,從業人員眾多且文化素質不高。由于快遞行業在引入先進的物流設施設備方面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使得依靠人工來完成快遞業務成為快遞業務實現的主要手段,作業技術含量不高,基層快遞從業人員多為體力勞動者,人數眾多但是文化素質不高。有時在作業過程中與客戶接觸形象有待改善,使得社會對快遞從業人員的認可度不高。(2)行業發展迅速,但收入差別大、人才普及度尚有待認同。在物流業快速發展和電子商務模式的推動下,快遞業呈現出每年遞增超過20%的快速增長態勢,但在快遞的不同類別、不同企業、不同崗位之間的收入存在著一定差別。如有些民營快遞公司人手少,老板兼員工,旺季月收入能突破五六千元;而一些較大規模的快遞企業攤子大,分工細,基層快遞業務員收入僅有一千多元。加上快遞行業近年來價格競爭激烈,導致行業內人才的職業技能水平參差不齊。
3.快遞成本的影響。成本是制約快遞業走向大眾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來,四大快遞巨頭紛紛落戶中國,搶占國內的快遞市場,而國內民營企業也風聲鶴唳,硝煙彌漫。快遞成本受到多方因素的影響一直成為價格戰的源頭,油價上升、人力資源成本上漲等因素,使得許多快遞企業遭受巨大損失。為此在人員成本上的付出也謹慎了許多,老板兼快遞派送員的例子在民營企業中并不少見,使得快遞業從業人員的市場受阻[3]。
三、解決快遞人才匱乏的有關建議、措施
1.規范市場秩序,健全法律法規[4]。快遞市場的不規范和無序競爭讓許多快遞人才對該行業望而卻步,也讓大眾對快遞行業的從業人員偏見頗深。例如,電子商務中的網購投訴中,一個居高不下的緣由就是快遞的服務問題。這種糾紛在很大程度上不僅是由于快遞人才的職業素養造成的,更多地是由于快遞市場的不規范,例如,“貨到先簽收還是先驗貨”,由于種種原因使得消費者、快遞公司、商家等各自都存在著很大的風險。只有健全快遞業的法律法規,實質性地推動市場秩序的規范運作,才能對快遞企業的良性循環起到促進作用。建議組織各快遞企業代表、行業協會代表、院校專家對快遞業缺乏的規范和法律法規盡快提出解決方案,更多地從實際業務需要出發,來推動快遞業的快速發展。
2.加強對快遞人員的培訓。盡管國家對快遞業務員出臺了相關的國家標準,但是這些考核標準和對應的職稱崗位并沒有在社會中引起足夠的重視。報關員、報檢員的考證培訓比比皆是,而對快遞從業人員的培訓僅局限于快遞企業的自身培訓,使得原本成本壓力就很大的快遞企業又承擔了一個重要的培訓職能。假如這部分培訓能夠在高職院校的物流管理相關學科中完成,將對快遞行業人才職業技能的提升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但是,目前,除了上海思博職業技術學院開設了國際快遞專業方向外,其他高職院校尚未對快遞人才的培養有相關方案。也使得快遞人才的培養不能夠滿足社會發展和行業發展對人才需求的需要。
3.合理控制快遞成本,轉向以服務質量為核心的工作重心。一味地壓縮快遞成本來擴大市場占有率,最終會導致快遞企業自身的危險處境。只有充分認識到快遞活動在人們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今后的發展趨勢,才能對快遞業的良性循環建立起正確的發展途徑。快遞人才的培養也才不至于受到快遞行業的殘酷競爭而夭折。
4.發揮快遞行業協會的作用。行業協會是聯系高職院校與企業的橋梁和紐帶,除了重視快遞行業的學術研究外,更應加強企業與高職院校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聯系,為快遞業的和諧發展在法律法規上、人才培養上、解決企業實際業務難題上發揮重要作用。更快更好更多地制定相關有約束力的行業規范來配合中國快速發展中的快遞業。
參考文獻:
[1]黃君發.電子商務:物流助推器[N].小康·財智,2009-08.
[2]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郵政局聯合頒布.快遞業務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Z],2008.
[3]中國民營快遞公司發展分析[EB/OL].中國快遞網,2009.
[4]黃海華.快遞行業發展迅速,法規滯后糾紛增多[N].解放日報,2006-05-08.[責任編輯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