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重視和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既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更是大學生成才的需要。主要分析了中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施的現狀,并提出了一些改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0-0281-02
大學生是重要的人力資源,大學生就業不僅關系到個人前途,也關系到全社會的和諧和穩定發展。由于教育體制改革的影響,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難度越來越大,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當前“就業難”現實的緩解有著重要的意義。重視和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既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更是大學生成才的需要。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
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大學生個人成長進步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針對大學生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的一種人生規劃,有助于學生正確的認識自己的優點與缺點,從客觀實際出發制定出合理、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當今世界,機遇與挑戰并存,到處都充滿了激烈的競爭,大學生就業、擇業更是面臨著殘酷的競爭,要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并立于不敗之地,大學生只有認清自己,為就業早做準備,建立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才能確定出合理、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才能在自己內在潛能上不斷探索和發展,才能把握稍縱即逝的機會,從而獲得成功的人生。
2.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學校不斷推進教學改革
一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大學教育觀念、管理體制、教學內容的改革。高校可以根據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有針對性地改進課程設置、優化課程內容,使教學更加貼近社會需要、貼近學生實際需求,促進學校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提高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和效率。同時適當增加社會實踐內容,鼓勵學生參與實踐,加強與社會交流和聯系,提高大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二是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理論有利于豐富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實踐經驗,職業生涯規劃好壞直接關系著高校學生工作理論的豐富和發展。三是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以職業生涯規劃為載體,借助于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形式和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更加明晰、內容更加系統、形式更加多樣、效果更加持久。
3.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大學生對自我職業生涯進行正確務實的規劃,在不斷提高自我能力的同時,也能夠更好地滿足目前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夠通過市場的方式合理分配社會人力資源,不斷促進各行業的發展,同時也滿足了整個經濟建設的需要,做到人盡其才。大學生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提高了就業能力,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地緩解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減少社會不穩定因素,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二、中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施的現狀
1.當前大學生缺乏職業規劃意識,往往導致理想和現實矛盾
大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職業生涯規劃中非常重要,關系著職業生涯規劃實效的成敗。一些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只注重理論學習,缺乏實踐經驗,對職業沒有深刻理解,導致職業意識淡薄。許多高校大學生不重視職業生涯規劃,誤以為職業生涯規劃是在自己就業以后才要進行的一種規劃。一些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應用上缺乏自主規劃意識,不能制定出與個人的具體情況相符合的科學合理的職業規劃,在就業過程中也缺乏對個人職業生涯的整體規劃。例如,一些大學生就業目標定位過高,過分強調大單位、大城市和高收入,從而過于理想化,而另外一些大學生缺乏自信,制定的目標偏低,難于起到激勵作用。另外,絕大多數學生沒有認識到就業形勢的嚴峻性,競爭意識不夠,缺乏緊迫感。
2.學校缺乏針對性的指導
目前,高校在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上還存在許多不足,一是高校在進行就業指導時使用的教材大多比較陳舊,內容與社會實際差距較大,指導性不強;二是雖然許多高校都設立了就業指導中心等機構,但是大多數都停留在泛泛而談的層面,沒有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個別指導,從而導致大學生不能對自己準確定位,影響日后發展;三是學校缺乏對學生的全程指導。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系統而連續的過程,應該從大學生一入校時就要進行有針對性的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而大部分的高校僅僅針對將要畢業的學生開設職業指導課以及開展就業指導的講座,并且側重的也只是提供一些就業政策方面的信息。
3.社會現狀對大學生職業規劃影響較大
在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現狀下,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能否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能否有比較穩定的收入這兩個因素是左右大學生擇業的根本問題。在中國“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的情況下,大學生更愿意在政府部門謀得一官半職,以獲得較高的社會地位。同時也有很大部分大學生看重經濟收入,客觀上目前的大學生的經濟壓力越來越大,在購房、子女、養老等方面的支出也越來越多,所以他們更注重年薪、福利等直接經濟收入。
三、改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對策
1.加強教育引導,切實增強大學生職業規劃意識
當今社會到處充滿了機遇和挑戰,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要教育學生具有危機意識和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提前為將來的就業作好充足的職業生涯規劃。高校要引導大學生樹立職業規劃意識,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找準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有意識和有目的地去接觸了解相關的信息和政策,提高自身就業能力和其他方面的整體素質。一方面,要讓學生客觀、冷靜的評估自己,避免職業生涯規劃的盲目性,從而制定出與自己實際情況相符合的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目標;另一方面,要綜合學生家長、老師和同學的意見來幫助學生正確評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從而制定出更為合理和切實可行的職業生涯目標。
2.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加強大學生職業規劃指導
加強大學生職業規劃的指導,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學校要把對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具體指導融入到日常教學中,融入到思想教育中,融入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要幫助學生制定一個可行性較強的職業生涯規劃,同時通過教學不斷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堅定的職業傾向、優秀的心理素質、健康的生涯心態和優秀的人格素養,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根據工作生活實際不斷修正自己的職業規劃。要堅持學生主體原則,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的自我分析、自我評估等需要發揮大學生的主體性,因此指導者在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時,要以參與者,探討者,商量者的姿態與大學生做平等互動的交流,而不是居高臨下的說教和訓導,讓學生認真對待自己的不足和優勢,根據自身情況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者一方面要根據社會需求和個體能力對大學生提出一些行為要求,確定適宜的發展目標,另一方面又要最大程度地尊重、滿足個體自身發展的興趣和意愿來規劃職業生涯。
3.健全制度機制,確保大學生能夠實現自我價值
高校要確保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取得實效,必須增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的系統性、持續性和制度化,從制度層面上明晰工作機制。首先,完善配套的管理機制。將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管理目標公布于眾,讓學生一入學就有個明確的目標,有針對性地提高自身能力。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參與管理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鍛煉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做到自我設計、自我規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其次,完善保障機制。高等院校應設立職業發展教育專項經費,用于開設課程、購置或研發軟件、采購相關書籍、人員培訓、調查研究和業務工作等各方面的支出。再次,健全評估機制。學校應定期測評學生的職業成熟度以及生涯發展所要求的重要素質和能力,以此鑒定職業發展素質教育的總體成效。最后,建立激勵機制。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學校應當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對在職業生涯規劃活動中表現比較突出的學生,學校應當給予精神上和物質上的獎勵,以此來激勵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有更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吳琪.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調查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7,(3).
[2]雷五明,趙北平.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的內容與實施[J].中國青年研究,2006,(9).
[責任編輯 陳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