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程序是一種科學的、邏輯的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理論和工作方法,是在監床護理工作中,通過一系列有目的、有計劃的步驟和行動,實行系統的、全面的整體護理,并且是綜合的、動態的,具有決策與反饋功能的過程[1]。
由于肝穿刺活組織檢查的有創性和潛在風險,加上患者對B超引導下穿刺術的不了解,術前大多數表現為恐懼、焦慮的心理[2]。使患者不易接受或術中不能很好地配合,術后有可能會表現疼痛、出血、膽瘺、感染等嚴重的并發癥。因而應用護理程序的方法逐例實施針對性的護理,有效提高患者的應對能力,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取得滿意的監床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9年9月~2010年12月收治患者35例,男28例,女7例;年齡21~58歲,平均33.4歲。
方法:均在B超引導下行肝穿刺活組織檢查術。入院后按整體護理的護理程序進行護理,并逐例實施針對性護理。
結 果
34例避免了并發癥的發生,1例出現了肝區劇痛。無肝穿刺后出血等嚴重的并發癥。
討 論
術前評估:①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②生命體征情況。③血常規、凝血酶原時間測定,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④肝功能生化指標,病原學指標。⑤患者的心里狀態,對此項操作的態度及認識程度,是否掌握有效的配合方法。⑥家屬對患者的關心程度、支持力度。
術后評估:①評估生命體征的變化;②肝穿刺局部的觀察;③患者的心理狀態。
診斷:焦慮與病程長有關,恐懼與不知曉肝穿刺過程有關,舒適的改變與術后絕對臥床有關,潛在的并發癥與患者配合不當有關。
護理:⑴術前準備:①做好心理護理,根據患者不同的情況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向患者及家屬說明肝活檢的意義,潛在并發癥及其危險性,以及如何避免或減少并發癥發生的方法,使其消除顧慮、增強信心。②訓練患者呼吸與屏氣,首先是訓練患者掌握“吸氣-屏氣-呼氣”,訓練呼氣與屏氣是穿刺成功的關鍵。③訓練患者床上大小便。④術前3天常規靜滴維生素K1,以避免穿刺后可能引發內出血。術前30分鐘囑患者排空大小便,測量BP、P。并做好記錄。⑵術中配合:①護士協助患者采取仰臥位,肩外展,屈肘,手置枕后以張大肋間,并站在患者的身邊,指導患者進行呼吸配合。②安慰患者轉移其注意力,消除恐懼心理。③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傾聽患者的主訴,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④穿刺后經B超再次檢查肝臟情況,觀察有無肝包膜后出血,無異常情況用膠帶加壓包扎。⑶術后護理:①術后囑患者絕對臥床2小時,臥床期間做好生活護理。②密切監測BP、P、R,術后2小時內應每15分鐘測量1次,觀察有無胸悶,氣短,心悸,腹痛,皮膚濕冷,臉色蒼白等癥狀,如無特殊變化改為30分鐘測血壓1次,連測2小時內無變化可改為每小時測1次,連續6次,繼每4小時測量1次,直至術后24小時。若患者出現脈搏加速,血壓下降,煩躁不安,出冷汗,腹痛劇烈等現象,立即報告醫生并做好輸血的準備。③防止受涼引起的感冒咳嗽,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增加腹壓,誘發大出血。
肝穿刺活組織檢查能直觀反應肝臟病變及分布特點,有很好的臨床應用價值[3],但由于肝活檢的有創性和潛在的出血等風險,使患者不易接受或術中不能很好的配合,術后有可能出現出血、膽瘺、感染等嚴重并發癥。通過護理程序逐例實施針對性的護理,有效提高患者的應對能力,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取得滿意的臨床效果。由于肝活檢技術已經很成熟,只要掌握適應證、禁忌證,在肝穿刺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肝穿刺活檢操作可做到萬無一失。
參考文獻
1 徐君霞.護理程序在整體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中西醫雜志,2006,9(4):97.
2 王雪晴,俞蓉.肝穿刺活檢術前患者的心里狀態調查與護理[J].南方護理學報,2000,7(1):45.
3 徐建中,明芳,陳海燕,等.原因不明性肝炎44側肝活檢診斷價值[J].南通大學學報,2006,26(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