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本身對孕婦來說也是一種較為重大的生活事件,會使孕婦產生壓力直接影響孕婦的心身健康,增加妊娠并發癥的機率,影響胎兒的發育。一旦孕婦患上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將使孕婦產生更多的壓力,嚴重影響健康。目前國內研究表明入院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的依從性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但僅僅在住院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是不夠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病理過程是逐步階段性發展的,因此早期進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對于該病的認識,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對于控制病情發展及減少母嬰危害有重要意義。
本文將進行過早期健康教育與未行健康教育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孕婦的妊娠并發癥,圍產兒并發癥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進行早期健康教育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其妊娠并發癥及圍產兒并發癥的發生率均低于未行早期健康教育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9年6月~2010年6月進行產前檢查且住院分娩的患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96例患者為觀察組,期間分娩未進行健康教育的52例為對照組,兩組孕婦在年齡、體重指數、孕產史、基礎血壓等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健康教育方法:對于確定為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患者予以疾病知識的宣教、心理護理宣教、飲食知識宣教、用藥知識宣教、促使孕婦堅持定期檢查,教會并督促孕婦每天數胎動,每周測體重,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識,以便發現異常時能及時就診。
研究方法:比較兩組妊娠并發癥(胎盤早剝、產后出血、HELLP綜合征等)、分娩方式(自然分娩、剖宮產)、圍產兒并發癥發病率(新生兒窒息、死胎、新生兒死亡、胎兒窘迫等)的發生情況。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應用X2檢驗,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結 果
兩組比較,觀察組妊娠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27,P<0.05)。觀察組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0.54,P>0.05)。觀察組圍產兒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5.17,P<0.05)
討 論
有學者研究表明[1],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病與個性心理、缺少運動、不良的飲食習慣、不定期進行產前檢查等有關。不良的心理狀態、生活習慣,不遵從醫生的指導將加重疾病的發展,從而造成不良的預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社會支持均低于健康孕婦[2]。早期將疾病相關知識告知患者調整患者心理狀態,使患者正確了解及認識疾病,將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從而降低和控制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及其并發癥的發生。高危孕婦在孕期中應遵醫囑進行系統的產前檢查,并適當調整飲食和進行必要的心理調節。國內有學者報道[3],1500例孕婦中有61.6%孕婦孕期未按醫囑進行系統的產前檢查,孕期普遍存在著不遵醫行為。因此,早期對于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孕婦進行健康教育,改善這些孕婦的遵醫行為,從而預防和控制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發展,顯得很重要。注意每位孕婦,有針對性地進行健康教育,根據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孕婦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相關知識和治療過程的理解程度,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案,宣傳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相關知識,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所產生的嚴重后果及相關預防改善知識,提高孕婦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知曉率、防病意識及自我保健能力。另外應重視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孕婦的主觀心理過程,加強與其的交流與溝通,取得高危孕婦對醫務人員的信任,從而提高其遵醫行為,有利于疾病的轉歸。
健康教育簡單易行,不受場地、資金的限制,便于邊遠地區,鄉村醫院開展,僅僅微弱的投資,多一些醫務人員的人文關懷將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的并發癥,改善圍產兒預后。
參考文獻
1 李春芳,茍文麗,劉金萍.妊娠早中期行為特征及焦慮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關系[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22(2):145.
2 熊波,晏元輝.妊娠高血壓疾病患者生活質量及社會支持調查[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19):58-59.
3 何燕嫦.1500例孕婦不就醫及不遵醫行為的調查與分析[J].現代護理,2006,12(16):1490-1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