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綠假單胞菌為條件致病菌,常引起免疫力低下的重癥患者出現相關的醫院感染,本菌所引起的感染病灶可隨血流散播而發生菌血癥和敗血癥,是造成患者致死的重要因素。在臨床細菌研究中只提供細菌耐藥率與敏感率的檢測結果已不能滿足臨床需要[1],為了給臨床提供更加詳細的數據,總結2008年4月~2011年3月血流感染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特點,除測定藥物的耐藥率(R%)和敏感率(S%)外,同時按照國際標準計算出各類抗菌藥物對不同細菌的MIC 50和MIC 90值,使臨床可用來計算PK/PD相關參數。
資料與方法
2008年4月~2011年3月經臨床和血培養證實且病例資料完整的104例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患者為調查對象??咕刂委熐盁o菌操作采血5~10ml注入專用血培養瓶中采用美國BACTEC-9120全自動血培養系統培養,血培養瓶為含樹脂增菌培養瓶(美國B-D公司)。按常規操作規程進行菌種鑒定,包括菌落形態,生化試驗和數碼鑒定系統鑒定至種。
抗菌藥物:抗菌藥物共計14種(見結果),分別由羅氏公司和衛生部生物制品所提供。
藥敏試驗:藥敏試驗嚴格按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協會推薦的瓊稀釋法測定,收集菌株的MICS值質控菌株為大腸埃希菌ATCC25922[2,3],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
統計學處理:數據分析采用WHONET-5.3軟件,按照CLSI/NCCLS 2007年文件M100-S17規定的折點判定耐藥(R)和敏感(S)。
結 果
14種抗菌藥物對銅綠假單胞菌抗菌活性其MIC 50,MIC 90,R%,S%值分別為:多黏菌素B:2,2,7.7,90.3;美羅培南:1,16,11.8,79.5;亞胺培南:4,32,22.2,71.6;頭孢克肟:128,256,96.1,3.1;頭孢曲松:128,>256,67.1,1.6;頭孢他啶:2,32,81.6,15.6;頭孢噻肟:128,>256,67.1,11.2;頭孢吡肟:2,128,24.3,64.2;頭孢哌酮/舒巴坦,2,64,23.5,63.1;哌拉西林/三唑巴坦:16,256,21.5,75.8;阿米卡星:4,>256,20.1,70.7;環丙沙星:0.25,64,20.5,60.1;左氧氟沙星:2,32,25.2,68.4;替加環素:8,16,93.8,3.5。
討 論
銅綠假單胞菌具有天然和獲得性耐藥性,其耐藥菌機制為產生抗菌活性酶,如Esb1酶、Ampc酶和碳青酶烯酶,以及生物被膜的形成,結合靶位的改變,主動泵出系統等。其中主動泵出系統在多重耐藥機制中起主導作用[4]。從本研究中可見血流感染的銅綠假單胞菌對多藥耐藥,敏感率最高的是多黏菌素B(90.3%),且具有較低的MIC50和MIC90值,對血流感染的銅綠假單胞菌有較好的抗菌作用。美羅培南敏感率為79.5%,低于國內其他學者的報道[5]。碳青霉烯類抗生素具有廣譜,殺菌力強的特性,但臨床上大量的應用使得銅綠假單胞菌對其耐藥性增加[6]。長期應用抗菌素還易導致二重感染和不良反應,應引起重視。本實驗中美羅培南敏感率79.5%,已低于國內其他學者的報道。其次是哌拉西林/三唑巴坦75.8%,也有較高的敏感率。亞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率在70%以上,可作為臨床聯合用藥和交替用藥的選擇。其他幾種藥物其耐藥率較高。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情況嚴重,臨床上多采用聯合用藥,在選擇抗生素時應根據藥敏試驗數據,選擇MIC50和MIC90值較低的抗生素制定抗菌方案,才能降低細菌的耐藥,控制感染的進程。
參考文獻
1 顧俊明,李家泰,等.2004年~2005年住院患者細菌耐監測研究.中華檢驗學雜志,2008,31:615-622.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0:1-4.
3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vd institute.Mioo-s17,Perfov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seventee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Wayne,2007.
4 莫非,萬珊,費櫻,等.銅綠假單胞菌B-內酰胺酶耐藥相關基因檢測[J].中華醫學感染雜志,2008,18(92):281.
5 黃連勝,鄧紅玉,陶宏坤.醫院感染銅綠假單胞菌的分布及耐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7):835-836.
6 馮霞,林紅燕,楊俊何,等.銅綠假單孢菌耐藥性與廣譜抗菌藥物消耗量相關性研究.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6,6(3):15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