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鏡檢查是消化系統疾病診斷中一項極為重要的檢查手段,不僅可以直接觀察消化道腔內的各種病變,并可取活組織作病理學檢查,還可進行內鏡下止血、取異物、息肉摘除等治療。盡管在術前做了咽部麻醉和其他準備工作,但是大多數患者術前多有緊張、恐懼和焦慮。在術中患者仍有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咳嗽、咽部不適甚至疼痛,難以很好地合作而影響胃鏡的檢查與治療,也給患者留下痛苦的回憶,不愿接受胃鏡的復查。2009年開展無痛胃鏡技術,減輕了患者的焦慮和緊張心理,提高患者接受檢查與治療的耐受性,使痛苦和不適降至最低程度,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9年2月~2010年12月開展無痛胃鏡診療患者316例,男178例,女138例;年齡16~70歲,平均42.8歲。臨床表現:上腹痛128例,上腹飽脹不適106例,黑便33例,吞咽困難29例,胸骨后燒灼樣痛17例,胃結石3例。
方法:術前對患者病情、臟器功能做綜合評估,確認患者無麻醉、胃鏡檢查禁忌癥。術前談話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檢查室及復蘇區配備氧氣、多功能監護儀、氣管插管器械及呼吸機。胃鏡檢查前常規禁食、禁飲。檢查時患者左側臥位于檢查床,鼻導管吸氧,建立靜脈通路,監測并記錄心率、呼吸、血壓及血氧飽和度,咽喉部用利多卡因膠漿局部麻醉,放入帶有固定帶的咬口墊后,靜注瑞芬太尼0.5μg/kg,3分鐘后靜脈注射異丙酚1~1.5mg/kg,待睫毛反射消失,全身肌肉松弛,稍用力托下頜無反應時開始插胃鏡,胃鏡進至幽門停止推藥,如需活檢治療或患者出現躁動則緩慢追加劑量。術中和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如術中出現呼吸頻率降低或屏氣、血氧飽和度下降、血壓降低、心率減慢等情況對癥處理。診療結束患者開始蘇醒后移至復蘇區直至完全清醒,再休息10分鐘方可離開。
結 果
所有病例均對操作過程無任何記憶,術中無1例惡心、嘔吐現象,滿意度100%,且BP、P、R及SpO2均在安全范圍。并發癥:輕微頭昏8例,一過性呼吸抑制2例,術后嘔吐1例。術中心率、血壓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心率下降時給予阿托品0.3~0.5mg,血壓下降時給予麻黃堿6~10mg。SpO2下降時采取抬高下頜等方法增加通氣后很快緩解。
討 論
無痛胃鏡檢是近年來麻醉藥物發展應用于消化內鏡的一種新型檢查技術。使用短效鎮靜麻醉劑,使患者處于麻醉狀態下完成診療過程,沒有疼痛、惡心、嘔吐等惡性應激反應,不會留下任何痛苦的記憶,同時利于醫生精細操作和提高檢查治療質量。相對于常規的胃鏡檢查,更加具有人性化,符合當今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無痛胃鏡擴展了胃鏡的臨床應用。普通胃鏡檢查時病人不易堅持,難以耐受,致使診療不成功或不徹底,而無痛胃鏡能提高診療準確性,尤其是在活檢及止血治療中[1,2]。
丙泊酚作為一種短效靜脈麻醉劑,半衰期短,輸注濃度和血藥濃度呈正相關。因此,麻醉深淺易調控,起效快,蘇醒迅速完全。丙泊酚用量存在個體差異,與年齡、性別、體重、有無飲酒史及毒癮史有關。對年老體弱及有其他系統合并癥患者,應注意丙泊酚對心血管及呼吸系統的抑制作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咳痰明顯者、嚴重阻塞性肺疾患、上消化道大出血、患嚴重高血壓、心肝腎疾病、有麻醉鎮靜藥過敏史者均應視為絕對禁忌證。嚴重鼾癥及過度肥胖或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宜慎重[3]。
總之,通過對316例患者實行無痛性胃鏡檢查,未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患者滿意度高。無痛胃鏡技術是安全、舒適、無痛苦的方法,具有使病人在檢查治療過程中保持安靜狀態,心肺功能穩定,減少了心、肺并發癥,具有普通胃鏡無可比擬的優越性。隨著人們對檢查手段無痛化要求的提高,無痛胃鏡技術也被愈來愈多的患者認識、接受。
參考文獻
1 凌杰斌,呂翠葉.淺談無痛苦性胃鏡術的體會[J].中國新醫藥雜志,2003,2(4):40.2 姜希望,李菊英,徐燦霞,等.無痛胃鏡檢查1100例報道[J].中國內鏡雜志,2001,7(1):40-41.
3 柴小青,方才,沈干.無痛胃鏡技術在保健門診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7,10(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