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一種能迅速有效地消除術后癥狀,預防傷口感染,既實用而又簡便的方法是我們對痔瘺術后傷口愈合必須重視的問題,2010年10月~2011年4月對200例痔瘺術后患者進行分組治療對照,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混合痔、肛瘺術后患者200例,分成消腫止痛膏外敷治療組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齡25~72歲,平均43歲。馬應龍麝香痔瘡膏組100例,男62例,女38例;年齡28~70歲,平均49歲。方法:①手術方式:200例患者手術方式均采用外剝內扎術或肛瘺切除術,術中采用腰硬聯合麻醉,術后1天開始常規傷口換藥,2次/日,不使用任何抗生素治療。②換藥方法:兩組患者均在術后1天開始換藥,換藥方法均是將藥膏直接涂在局部創面上或紅腫熱痛處(換藥之前都予痔瘡坐浴液500ml+溫開水稀釋至1000~1500ml坐浴,每次20分鐘),連續換藥7天1個療程。
消腫止痛膏的組成與功效:由大黃、黃連、黃柏、苦參、芒硝、紅花、白芷、冰片、白及組成。方中大黃、黃連、黃柏、苦參清熱解毒燥濕,芒硝軟堅消腫,紅花活血化瘀,白芷祛風消腫止痛,冰片清熱解毒止痛,白及涼血止血生肌。
療效評定標準:用藥1個療程后作療效評估,根據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后癥狀與治療前癥狀對比作評價。①顯效:癥狀有明顯改善或好轉;②有效:癥狀有改善或好轉;③無效:癥狀無改善或好轉。
結 果
觀察結果:兩組在顯效率上差異有顯著性(P<0.05),尤其在治療混合痔術后并發水腫、血栓疼痛劇烈時,療效更佳。
討 論
祖國醫學認為痔瘡等肛門疾病多因風濕燥火諸邪乘虛而入,郁久化熱,蘊積于肛腸,致肛門局部氣滯血瘀,經絡不和而成。肛門術后因手術創傷及肛門自身特殊生理環境,每天排氣、排便等刺激而出現水腫、疼痛、滲液、滲血等癥狀而嚴重影響傷口愈合,甚至可引起傷口感染及大出血等合并癥。消腫止痛膏方中大黃、黃連、黃柏、苦參清熱解毒燥濕,芒硝軟堅消腫,紅花活血化瘀,白芷祛風消腫止痛,冰片清熱解毒止痛,白及涼血止血生肌,諸藥合用共達清熱燥濕、活血生肌、祛風止痛止癢之功。經實驗研究證實其有明顯的抗菌消炎,消腫止痛,收斂止血的作用。以其外敷治療肛門術后出現的癥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從而使傷口早日愈合,減輕患者痛苦,縮短住院時間。其臨床療效優于馬應龍麝香痔瘡膏組(兩組比較均P<0.05)。本藥經長期使用觀察,無任何不良反應,外敷后有明顯的涼爽舒適感,且制作方法簡便易于掌握,是痔術后治療較理想的膏劑,很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顧伯華.實用中醫外科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310-311.
2 鄭觀炳,李華山.痔外坐液熏洗治療肛門疾病的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1996,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