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是指胎齡超過28周而未滿37周,出生體重低于2.5kg的活產新生兒。現將收治的127例早產兒在住院期間的護理措施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2008~2010年收治患兒127例,男91例,女36例,其中28~32周23例,32~35周61例,35~37周43例。
早產兒特點
外表:早產兒體重大多在2.5kg以下,身長不到47cm,頭圍在33cm以下,哭聲小,四肢肌張力低下,皮膚紅嫩,胎毛多,耳殼軟,乳暈不清,足底紋少,男嬰睪丸未降或未全降,女嬰大陰唇不能蓋住小陰唇。
呼吸:早產兒呼吸中樞相對不成熟,呼吸不規則,常發生呼吸暫停。早產兒的肺發育不成熟,表面活性物質少,易發生肺透明膜病。有宮內窘迫史的早產兒,易發生吸入性肺炎。
消化:早產兒吞咽反射弱,容易嗆乳而發生乳汁吸入。胃賁門括約肌松弛、容量小,易溢乳。早產兒以母乳喂養為宜,但需及時增加蛋白質。
神經:神經系統的功能和胎齡有密切關系,胎齡越小,反射越差。早產兒易發生缺氧,導致缺氧缺血性腦病。此外,由于早產兒腦室管膜下存在發達的胚胎生發層組織,因而易導致顱內出血。
體溫:體溫調節功能更差,棕色脂肪少,基礎代謝低,產熱少,而體表面積相對大,皮下脂肪少,易散熱,汗腺發育不成熟和出現寒冷發抖反應。體溫調節困難且不穩定,因此,早產兒的體溫易隨環境溫度變化而變化。
護 理
早產兒室配備:與足月兒分開,還應增配嬰兒培養箱、紅外保暖床、微量輸液泵、吸引器和復蘇囊等設備。工作人員相對固定,為加強早產兒的護理管理,最好開展系統化整體護理。
維持體溫穩定:早產兒體溫中樞發育不完善,體溫升降不定,多為體溫低下,因此早產兒室的溫度應保持在24~26℃,晨間護理時提高到27~28℃,相對濕度55%~65%。應根據早產兒的體重、成熟度及病情,給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加強體溫監測,2~4次/日。一般體重小于2.0kg,應盡早置嬰兒培養箱保暖。
合理喂養:按照早產兒的體重、月齡,參考其活動、哭鬧、大小便及有無病,給予5%糖水或奶喂養。以母乳喂養為主,牛奶喂養時,牛奶與水按1:1或2:1的比例稀釋,奶量計算方法較多,臨床常以熱量需要計算。喂養方法可視早產兒病情而定,生活能力即吸吮能力較強者可直接哺喂或奶瓶喂養;能力弱者予滴管喂養。
預防感染:早產兒抵抗力比足月兒更低,消毒隔離要求更高。更應加強口腔、膚及臍部的護理,發現微小病灶都應及時處理。經常更換體位以防發生肺炎。制定嚴密的消毒隔離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維持有效呼吸:早產兒易發生缺氧和呼吸暫停。有缺氧癥狀者給予氧氣吸入,吸入氧濃度及時間根據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若持續吸氧最好不超過3天,或在血氣監測下指導用氧,預防氧療并發癥。呼吸暫停者給予彈足底、托背、吸氧處理。
密切觀察病情:由于早產兒各系統器官發育不成熟,其功能不完善,護理人員應具備高度的責任感與嫻熟的業務技能,加強巡視,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發生以下情況,應及時報告醫生,迅速處理:①體溫不正常;②呼吸不規則或呻吟;③面部或全身青紫(或蒼白);④煩躁不安或反應低下;⑤驚厥:早期或重度黃疸;食欲差、嘔吐、腹瀉、腹脹、出生3天后仍有黑便;硬腫癥;出血癥狀;24小時仍無大小便。
急救護理
呼吸道管理:當早產兒接受呼吸機輔助換氣治療時,正確的翻身、叩背、吸痰方法是維持有效機械呼吸的關鍵。在病情危重期,各種管道、監護儀較多,翻身時動作要輕柔,細心觀察各種管道的位置放置是否合適,勿出現折疊、管道脫開等情況。30~60分鐘翻身1次,方法是一手扶患兒側臥,另一手食指、中指緊挾拍背器,有節奏地輕拍背部。拍背后,將吸痰管輕輕插入氣管導管內,一邊捻轉吸痰管,一邊退出,將痰液吸出,必要時重復吸痰。經常檢查氣管導管的位置,以防脫管。
靜脈通道護理:選擇、保護并且有計劃地使用每條靜脈極為重要。根據用藥選擇穿刺血管,根據情況選用靜脈套管針或頭皮針,保證一次穿刺成功。密切觀察穿刺部位,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保證患兒的各項治療。定時用生理水沖管,防止血管堵塞,保證各管道通暢。
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患兒病情危重,且變化快,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應安排責任心強的護士三班特護,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及時準確地為治療提供可靠的資料。
喂養護理
患兒吸吮、吞咽功能較差,入院后禁食1~2天,病情平穩后開始鼻飼喂奶,2~3ml/次,每3小時喂1次。每次喂奶前用5ml注射器接胃管回抽,觀察胃內有無殘余奶,以了解胃腸消化功能。隨著體重的增長每隔2~3天增加奶量2~3ml,喂奶次數減少。
討 論
由于早產兒各器官發育不成熟,功能低下,易并發各種疾病,故對早產兒護理非常重要,早產兒室實行24小時專人護理,并利用各種儀器監護,及時了解病情變化,及時評估病情,并制定和實施各種護理計劃、護理措施,阻止病情進一步發展,減輕機體的損害程度,保證高水平的護理質量。根據早產兒的特點,通過一系列的護理措施以及先進儀器設備和精湛的技術,提高了早產兒的存活率。
參考文獻
1 張家驤,魏克倫,薛興東.新生兒急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02.
2 張教花,張秀芹.極低體重兒的重癥監護[J].護理研究,2004,18(3):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