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病例在臨床上并不多見,瘤體破裂疼痛一般以急腹癥癥狀來診,但病情較為嚴重,且死亡率高,因此,搶救必須及時、準確,觀察病情需認真細心,才能及時發現病情的變化,為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2011年2月成功搶救腹主動脈夾層瘤患者1例,現報告如下。
病歷資料
患者,男,43歲。因“腰背部疼痛、胸脹悶1天,伴上腹痛、嘔吐2小時”來急診。入院查體:T 36℃,P 110次/分,R 25次/分,BP 180/80mmHg,急性痛苦面容,訴腹痛,腰背部疼痛、胸脹悶不適并伴偶有惡心、嘔吐,患者較煩躁,面色蒼白,出冷汗,上腹有壓痛,無反跳痛,腹肌平軟,腰區叩擊痛不明顯。患者既往有“高血壓”及“慢性胃炎”病史,醫生擬診“腹痛查因,急性胃腸炎”置入搶救室立即給氧,開放靜脈通路,心電監測脈搏、呼吸、血壓,并抽血化驗血常規、電解質、淀粉酶、心肌酶。急查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速,微量血糖6.7mmol/L,醫囑給予肌注胃復安、靜滴654-2、泮托拉唑、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治療,疼痛無明顯緩解,后遵醫囑給予杜冷丁75mg肌注,疼痛稍有緩解,但維持時間短,約半小時后疼痛加劇,呈刀割樣疼痛,并放射到胸背部,患者坐臥不安,呻吟不止,此時測P 130次/分,R 28次/分,BP 160/70mmHg,血常規示WBC 28.7×109/L,血紅蛋白147g/L,中性白細胞90.3%,血淀粉酶、心功酶普正常。為明確診斷,由醫護人員護送去做腹部超聲及CT檢查,腹部B超結果提示: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動脈內膜破裂;CT結果證實:腹主動脈夾層動脈(Ⅰ型)早期瘤破裂。即按醫囑補充足夠的血容量的同時予硝普鈉靜滴,用微量泵以12.5~25.0μg/分開始滴注,維持血壓在100~120/60~90mmHg,并隨即急診護送入心血管重癥監護室治療。后追蹤,患者治療3周后病情好轉出院。
討 論
臨床觀察與護理:
⑴疼痛:90%的患者首發癥狀是疼痛,且極易誤診為急性心肌梗死、急腹癥等[1]。夾層部位不同,疼痛部位、放射方向不同。多數疼痛在前胸靠近胸骨部位呈劇烈撕裂樣或刀割樣疼痛,向肩背、頭頸、腹部放散,夾層波及腎動脈時,可引起腰痛。對疼痛性質、程度及部位的觀察有助于判斷病情及做出正確的診斷。本例患者應用強鎮痛劑后效果欠佳,表明病情仍在進展,需及時報告醫生予以處理,并囑患者要絕對臥床休息,不要在床上翻滾或按壓、拍打疼痛部位,同時應協助患者做好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防止血腫向動脈壁外膜破裂而引起大出血。
⑵休克:本病可呈現血壓與休克表現不相稱的臨床特點,即患者發病后出現面色蒼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心率加快等休克癥狀,而血壓卻不降低或稍有增高,應予以重視,并密切觀察患者意識狀態、末梢循環、尿量、血壓等變化,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水量,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降壓治療,根據病情調整用藥,本例患者疼痛劇烈、并冒冷汗、面色蒼白,心率加快而血壓高,應用強止痛藥后效果不佳,且無休克征象,因此需要護士密切觀察病情的變化,為醫生提供診斷和治療的依據。
⑶血壓與脈搏:及早控制血壓,減少主動脈內壓力及左心室收縮力是本病的治療原則,因為壓力越大,中層滋養血管越容易出現痙攣、缺血,甚至壞死而引起大出血。在應用擴血管藥物時,需進行血壓監測,調整到以維持心腦腎供血的最低水平的指標,可維持在100~120/60~90mmHg的范圍內。同時應嚴密觀察心率、節律、脈搏、呼吸等變化。若雙上肢血壓不一,脈搏搏動兩側不等,血壓偏低側脈搏減弱,此征象可為早期診斷提供依據,應及時報告醫生,準確地為醫生診斷提供信息。
⑷夾層累及相關系統的觀察和護理:動脈夾層在發病和擴展過程中,可引起相關臟器供血不足、夾層血腫壓迫周圍軟組織或波及主動脈各大分支,可引起相應器官系統,如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呼吸、消化及泌尿系統等受損的表現。因此密切觀察其病情的變化,早發現早處理,不致病情惡化發展。
⑸心理護理:劇烈的疼痛使患者容易產生恐懼和焦慮心理,煩躁不安、精神緊張、焦慮恐懼等心理狀態不利于病情控制。因此,在鎮靜止痛和控制血壓、心率的同時,不能忽視患者心理感受,應加強心理護理,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感受,及時評估患者的應激反應和情緒狀態,并確定相適應的心理護理對策,與患者及家屬做好溝通,幫助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之間治療及護理。
⑹護送此類患者一旦確診應收入專科重癥監護室,護士應通知病房醫護人員做好接收患者的準備。待患者病情穩定,備好急救箱由醫護人員護送入院,與病房醫護人員做好交接班。
⑺做好出院指導,對于病情穩定,即將出院的患者,應予以醫學保健知識指導,以便能有效地控制血壓。囑其出院后,堅持按醫囑服藥,飲食以低鹽、清淡、低膽固醇、低脂肪為宜。適當活動,避免過勞或情緒激動,禁止吸煙與飲酒,控制體重,定時測量血壓,定期來診復查。
主動脈夾層瘤病情發展快,誤診率及病死率高,在臨床上是少見且嚴重的急癥[2]。本例患者原有慢性胃炎病史,且有腹痛癥狀,開始以“急腹癥,急性胃腸炎”來處理,病情無明顯好轉,要引起提高警惕。因此,護理人員應熟悉主動脈夾層瘤的特征及性質,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熟練掌握其發病的主要癥狀及急救和護理程序,對提高主動脈夾層瘤的治愈率或改善其預后有主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曹清,任美玲.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院前急救及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4):57-58.
2 封華,丁海燕.10例主動脈夾層瘤支架植入術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8):608-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