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及生存壓力等多方面的原因,產后抑郁癥的發生率一直未見降低,預防產后抑郁癥的發生對于改善母嬰生活質量等均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近來通過對患產后抑郁癥的婦女進行心理疏導與音樂治療,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本組37例患者均來自本地區及周邊地區,既往無精神疾病史,無情感障礙、成癮物質濫用史,無心、肝、腎等臟器的嚴重疾病,無嚴重產科并發癥。曾在我院行規范產前檢查,接受健康宣教,在我院分娩,并接受每周1次的產后隨訪。在隨訪過程中發現存在產后抑郁癥入選。
產后抑郁癥的診斷標準:產后抑郁癥的診斷采用Edinburgh產后抑郁量表(EPDS)。EPDS內容包括10個問題,分別反映心境、樂趣、自責、焦慮、恐懼、應付能力、失眠等情況。由受試者根據自已癥狀出現的頻度“從未”、“偶爾”、經常”、“總是”4個等級進行評分,每個問題得分為0~3分,各項得分累加即為量表總分。得分范圍0~30分。EPDS總分>13分可診斷產后抑郁癥;EPDS總分<12分可認為無產后抑郁癥。
分組: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干預組與對照組。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及生產方式、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干預組20例,均來我院進行心理疏導配合音樂治療,治療周期4周。專業對照組17例,僅進行產后隨訪。兩組入組前與4周后均填寫EPDS問卷。
處理:心理疏導內容包括傾聽患者的傾訴,了解患者的苦惱和擔憂,幫助患者認清自己的情緒困擾和心理失調的非理性認識,代之以邏輯的、合乎理性的理念,幫助患者建立一種較實際的、合理的人生哲學,使其善于接納現實,不苛求他人與自己;同時明確抑郁癥是常見的病癥,經科學治療可得到緩解。
音樂治療由音樂專業人士根據患者欣賞水平選擇歌曲列表。通過不同風格的歌曲來依次達到宣泄不良情感、緩和矛盾情感,支持和強化內心深處的積極情感等效果。音樂治療1次/日,每次30分鐘,4周1療程。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5.0軟件建立數據庫,統計兩組確立診斷時的EPDS評分及4周后EPDS評分,對評分資料進行兩獨立樣本t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經EDPS評分發現干預組干預前后的評分差值較對照組顯著增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討 論
產后抑郁癥是產褥期精神綜合征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不僅危害產婦健康,而且會影響到新生兒的健康成長,甚至威脅到婚姻、家庭和社會,因此應引起重視。
目前對抑郁癥的治療主要有藥物治療、認知行為治療、心理治療、電休克治療、體育療法、音樂療法、重復經顱磁刺激療法、電針療法等等[3,4]。本研究致力于通過非藥物療法改善產后抑郁癥。
通過心理疏導使患者建立起較合理的思維方式,正視現實生活中的矛盾,建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的方法,又被稱為認知療法,已被基于循證醫學的研究所證實,并廣泛地應用于抑郁癥的不同情況。
音樂療法是指運用音樂特有的心理、生理效應,使受治療者在相關人員的指導和幫助下,通過專門設計的音樂內容,經歷音樂的體驗,以消除心理障礙,恢復心理及生理健康,達到強健身心、防病治病的目的[5]。本研究請音樂專業人士協助,針對患者欣賞水平選用音樂開展音樂治療,較好地解決了依從度的問題,且收到了較好的療效。
本研究利用心理疏導與音樂療法聯合,發揮了兩種療法的互補作用。該方法費用低廉、簡便易行、輕松愉快,適合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顧明芳.產后抑郁癥的發生率及其心理社會因素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04,19(19):28-30.
2 陳露露,周英.產后抑郁癥相關因素分析[J].重慶醫學,2010,39(8):982-983.
3 黃生輝,陳林慶,賀思云.抑郁癥的非藥物治療概述[J].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08,9(6):51-53.
4 林衛,吳愛勤,萬好.認知行為治療對難治性抑郁癥的療效對照研究[J].中外治療,2010,15:1-3.
5 邱萍.音樂療法的臨床應用簡述[J].中華現代臨床護理學雜志,2007,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