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生活現代化的進程和城市交通事業及高層建筑的迅速發展等,批量急診病患呈上升趨勢。而批量急診病患的急救護理質量的高低,集中反映了醫院綜合水平、急救能力及職工的素質。規范了批量病患的急救流程護理管理,在救治護理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批量急診病患57批次,計191人。其中包括車禍傷41批次139人、氨氣中毒1批次3人、一氧化碳中毒5批次15人、大面積燒傷1批次3人、建筑工傷9批次31人,年齡5~72歲。經急救護理后轉入手術室68例,重癥監護室22例,病房92例,檢查處置后離院9例。針對病情,采用規范的急救護理流程,提高了搶救成功率,取得了一定經驗,現總結匯報如下。
院前急救
人員配置:急診科配有司機5人,醫生6人,護士7人,均熟練操作各種急救技能,熟悉各種急危重癥的急救護理流程。
設備配置:配有救護車5輛,車上配有除顫儀、簡易呼吸器、車載吸引器、氣管插管、心電圖機、血糖儀、血氧飽和、夾板、急救箱(內有各種急救藥品及輸液用具)、氧氣筒等。
院前急救護理流程:與衛生局120調度中心建立信息網絡通訊,接出診調度指令后,打印調度單,按指令所示的地點一車一醫一護趕赴現場,白天1分鐘內、夜間2分鐘內出車。到達現場后,經醫護的初步判斷傷情后由司機通過車載通訊系統將大致的病情、病員數量通知院內當班護士及120調度中心,以便做好急救和增派車輛準備。醫生和護士首先將患者脫離現場,進行檢傷分類,做出醒目的標識。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急救檢傷分類標準:①生命垂危,需要立即治療,而且有望救活的傷員(紅色標志,提示優先1級);②生命沒有立即的危險,需要緊急但不是立即處理的傷員(黃色標志,提示優先2級);③需要簡單處理的傷員(綠色標志,提示優先3級)[1]。以便于途中和院內的救治、護理與觀察。護士測量血壓、吸氧,據病情留置針建立1~2條靜脈通道及相應的對癥處理,如保持氣道通暢、抗休克等,協助醫生行心肺復蘇、傷口包扎等,為院內急救護理提供有利保障。
院內急救
院內急救護理流程:①啟動綠色通道制度:當班護士接到司機通知后,立即啟動綠色通道應急預案,電話通知醫院總值班、科主任、護士長、擔架陪護隊及聽班護士,由總值班協調,麻醉師、陪護隊及聽班護士提前趕到科室,同值班的護士、醫生待命,備好一切搶救器械、藥品等。對參加救護的醫、護、陪護人員進行分組,實行定患者、定醫護、定陪護人員的分工責任制。這樣,統一指揮,調動全院力量爭分奪秒進行搶救,確保患者得到及時救治護理。②緊急救護:患者到達醫院急診科,馬上進入急救綠色通道。總值班、科主任、護士長負責指揮救護工作,1個急救小組負責1名患者。由護士進行編碼及腕帶雙重身份識別,醫護分別評估患者的全身情況,如神志、瞳孔、血壓、氣道等,迅速實施搶救生命的各項措施,如氣管插管、心肺復蘇、抗休克治療等。分別為患者填寫各種化驗單、檢查單、搶救記錄,從各項治療、護理、患者的安全到檢查全程陪同。③心理護理:突發的意外傷,不論病情輕重都會給患者造成心理傷害,當患者呻吟或面露痛苦表情時,護士一定要給患者心理支持,通過微笑的表情、真摯的交談、輕柔而熟練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④患者的轉送工作:在進行急救的同時,與相應科室及時聯系,做好接納患者的準備。病情相對穩定的患者,由陪護隊員及時轉送至ICU、手術室或各科病房。這樣相對緩解了人員緊張狀況,也有利于危重患者的重點搶救。
緊急救治后的各項后續工作:①各項醫療費用的處置:每個患者均一律免掛號、付費等手續,所有治療、檢查、用藥均有總值班簽字,實行先治療、檢查、手術、住院,后付費的急診綠色通道制度。②規范搶救護理記錄:為規范護理人員的操作行為,減少護患糾紛,據科室情況,制訂了急診搶救護理記錄單,它包括日期、患者的入院時間、姓名、性別、年齡、接診地址、實施搶救時間、送各項檢查的時間、生命體征、主要搶救措施、病情變化、用藥情況、參加搶救人員及患者的去向等,以及“三無”患者隨身攜帶的貴重物品、現金,由當班護士2人清點后雙簽名等。
討 論
急救護理工作流程的實施,有效地激活了護理人員的團隊精神,避免和減少了各種糾紛和事故的發生;縮短了管理寬度,對年輕護士的培養發揮了良好的帶教作用,使急診護理質量得到持續性提高。
制定急救綠色通道應急預案,建立健全醫護體系,總值班協調,責任到人,分工明確,科學的管理,有序的組織搶救,以最大限度降低造成的傷害,是提高搶救成功率的重要環節。
簡化就診流程,減免手續,實行首診首接負責制,保障快速、高效的綠色通道暢通無阻,是批量病患搶救成功與否的關鍵。
重視急救技能培訓:為加強急救隊伍建設,我院采用各種形式進行急救演練:如急救技能培訓,與社會相關部門協同進行不同性質的重大突發事件的模擬演練等。每次搶救或演練后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改進搶救程序與方法。通過培訓演練,將過硬的急救技術和嫻熟的急救理論相結合,建立了一支相對穩定并具有較好的素質、高度責任心及敏銳觀察力的急救護理隊伍。
準確、及時、客觀、內容齊全的急診護理搶救記錄,有利于規范護士行為,提高急救護理質量,減少護患糾紛。
整理工作:搶救工作結束后,整理清洗用物,歸還原處;補充急救藥品;補辦一切手續,完善各種記錄;完成醫療費用、藥費等的結算等。
由于醫院完善的管理體系,合理的急救護理流程及急診綠色通道制度,組織的及時嚴密,分工合理,加之醫護人員牢記“責任重于泰山,時間就是生命”的科室精神及熟練的理論、技術,在批量急診病患的救護過程中每次都能及時準確、有效、順利完成搶救工作,沒有出現漏治療、漏觀察及醫囑執行不及時的情況,順利地完成多次批量急診病患的救護工作,提高了患者的救治率。
參考文獻
1 馮庚,楊萍芬,付大慶.院前急救預案、現場急救攻防策略.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