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發展,公眾健康意識和維權意識日益增強,人們對兒科護理服務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兒科護理人員,因其服務對象具有年齡小、認知差、依從性強、陪護人員多的特點,加之兒童的生理功能發育未完善,防御功能差,決定了護理工作存在特殊性和瑣碎性。特別是在某些特定季節兒科病多發時,護理工作更是困難重重。為了做好兒科護理工作,開展人性化服務已事在必行。
通過對兒科護理工作的總結及滿意度調查,體會到護理人員的職業素質、業務素質和心理素質是提高兒科護理質量的關鍵。
重視職業素質修養
加強護理人員慎獨修養,兒科護理管理者一定要抓好長期教育工作,幫助護理人員明確各種道德行為的是非界限。護理的對象是人,人的生命無價,容不得半點馬虎。護理三查七對制度、值班制度、交班制度等都是用血的教訓換來的,護士一定要認真遵守。工作中還要有嚴謹的作風和慎獨的精神,不分人前人后,都要科學地按程序一步一步完成,嚴格完成每一次操作,遵守每一項操作規程。
關鍵是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素質
護士應掌握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發病年齡,流行季節,主要臨床表現和體征,兒童生長發育的一般規律,母乳喂養及兒科學等常識。如此才能較滿意地解答家長的提問,增加家長對護士的信任感。
要抓住年齡的特點來觀察病情。如新生兒不哭、不吃、不動、體溫不升是病重的表現;雙眼凝視、眼神呆直多提示驚厥;嬰幼兒高熱要注意是否有激惹征,警惕驚厥的發生。
掌握傳染病的流行季節和早期癥狀。如,甲肝春季發病較多,乙肝無明顯的季節性。肝炎早期類似感冒,有發熱、疲乏、納差,還要特別注意觀察皮膚、鞏膜黃染及尿色變化。流腦的高峰是在3~5月份,乙腦多發生在7~9月份,冬、春季為麻疹的流行季節等。
做好一般護理,及時解決病兒家屬提出的疑問,真正做到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做好健康宣教,同樣是腹瀉的患兒,但因年齡、季節的不同,病因和治療會有所不同。應針對每位患兒的不同情況進行個性化的健康教育和飲食指導,說明“同病不同治”的原因,避免患兒家長在互相交流時產生疑惑。
提供高質量服務并做到人性化管理,如設有飲水機,24小時提供飲用水,提供一次性水杯。備用各類退熱藥,遵囑予以未交費前先執行。
加強業務培訓: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學習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和技術水平,鼓勵護理人員不斷學習。進行日常禮儀、電話禮儀、上崗禮儀、微笑服務、文明用語的培訓。
提高護理人員的心理素質
來就診患兒各個年齡段均有,由于其家長社會地位不同、文化素質不同、家庭經濟條件不同,對服務的要求也就有所不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要做到因人而異。
富有同情心,理解父母的焦慮心情:當患兒和家屬來到時,護士應主動與患兒及家長溝通,熱情地接待,真正關心、關愛、理解患兒,使他們得到精神上的安慰。與患兒交往,護士需適時調整詢問和解釋的方式。對于年長兒,要同情、關心、安慰,講清檢查治療目的,配合的方法,消除其顧慮,積極配合治療。對于3歲以下的患兒,因其不能理解復雜語言,注意力不集中、易被外界事物吸引、易受鼓勵和激勵等生理特點,態度更要和藹,用簡單的語言通過鼓勵、夸獎等方法,取得患兒的配合,并取得家長配合與心理支持。
微笑服務,增加親切感與信任感:交談時語言要體現平等、符合孩子年齡要求,有針對性地消除他們的疑慮、恐懼心理,使患兒積極配合診療工作。在就診人數多的情況下,大家都想早一點看病,所以一定要做好按序就診,并對特殊患兒給予特殊安排。如對體溫39.5℃以上、抽搐、呼吸困難等急危重癥患兒應采取優先就診原則。
掌握溝通技巧:護理工作的對象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溝通必不可少,現代護理模式要求護士運用心理學、社會學有關知識對患者實施全方位的護理。護士的儀表是增強護患溝通的一個重要環節。一位面帶微笑,著裝整潔、莊重大方、精神煥發、情緒樂觀、氣質優雅的護士,會給患者一種親切、安全和信任的感覺。因此,需要認真學習并實施護理人員的語言和行為規范。要求每位護士都面帶微笑,著裝整潔地接待每一位患兒和家長,并在實際工作中加以質量監控,實現有內涵、有質量的微笑服務。
做好兒童保健宣傳工作
利用電子宣傳欄、院報、健康教育之窗等多種形式為患兒和家長宣傳有關疾病的防治知識。必要時針對患兒病情進行個別宣傳。
做好工休座談
及時了解、分析家屬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和流程,以便更好地滿足患兒和家長的需要,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討 論
在醫院改革工作中,通過對兒科人性化護理服務的全新認識和實踐,轉變了護理人員的服務理念,改變了護理工作的社會形象,提高了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實施人性化護理服務,為護患溝通提供了平臺,減少了醫患糾紛,使護理質量明顯提高,更有利于醫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