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患者常以老人為主,圍手術期心律失常比較常見。部分圍手術期心律失常可使手術的風險增大,術后并發癥增加,嚴重甚至造成患者死亡。
圍手術期心律失常的發生率
有機構對擇期非心臟手術患者圍手術期心律失常發生率的統計顯示: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發生率7.6%,其中術中心律失常的發生率2%,術后6.1%[1]。較大的泌尿外科手術,患者年齡大,心功能不全,既往有心瓣膜病或冠心病等器質性心臟病或心律失常病史,以及存在慢性肺部疾病,電解質紊亂等其他因素者圍手術期心律失常發生率高。
圍手術期心律失常的發生原因
其發生原因有兩種:①合并存在的基礎心臟病及心律失常;②繼發于泌尿外科疾病與外科手術、麻醉相關的心律失常。
術前心律失常:常與合并存在的基礎心肺疾病、電解質紊亂及腎功能衰竭有關。
術中和術后心律失常:與手術和麻醉創傷產生的應激反應,原有的心臟病變加重,創傷引起的兒茶酚胺分泌增加,全身炎性反應增強有關。一過性低血壓、低氧血癥、心肌缺血、電解質紊亂是術中術后心律失常的常見原因。
圍手術期心律失常的處理
術前心律失常的危險分級與處理:根據其嚴重程度不同將患者分為高危、中危、低危3組。高危組:①新近期心肌梗死,臨床癥狀或ECG顯示有心肌缺血,不穩定型心絞痛。②失代償性充血性心力衰竭。③重度房室傳導阻滯,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出現有癥狀的室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心室率未得到控制。④嚴重的瓣膜病。中危組為輕度的心絞痛;以往有過心肌梗死或心電圖有病理性Q波,以往有過可代償的充血性心衰;未得到控制的糖尿病。低危組為:高齡(年齡>70歲),左心室肥厚,左束支傳導阻滯,ST-T改變,心房顫動,心功能減退,腦卒中史,未得到控制的高血壓[2]。高危組患者行高中危手術時均有很大的風險,中危組患者如行高危手術則需進一步的輔助檢查。低危組或無臨床危險指標者行泌尿科手術是安全的。對術前存在心律失常的患者應分析其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并盡力去除。對有癥狀或血流動力學改變的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進行積極的治療,包括對因和對癥治療。術前頻發性室性早博或短陣性室性心動過速者,應用胺碘酮加以控制;陣發性室速可用維拉帕米、普羅帕酮或電復律終止其發作;對快速性房顫者應用洋地黃、β受體阻滯劑減慢心率;對慢速性房顫且心功能正常者可不治療;對重度、莫氏二度房室傳導阻滯,病竇綜合征者術前應放置臨時人工心臟起博器;一般性的房性早博可不必處理。
術中、術后心律失常的處理:術中發生的心律失常一般不用處理,但嚴重心律失常必需及時處理,其關鍵是糾正導致心律失常的原因。包括手術剌激、麻醉、低氧、電解質及循環動力學異常等。術中術后持續心電監護,給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給予鎮痛、鎮靜藥物,減輕應激反應;控制輸液速度,避免心衰。
總之,泌尿外科患者在術前仔細評估全身情況,充分的術前準備,術后密切的病情觀察,是患者安全度過圍手術期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Polanczyk CA.Coldman.L Morcantonio ER.et.al.Supraventrivalar.arrhythmia inpatients having noncardiac.surgery:clincalCorrelatea and effect on leagth of sray[J].Ann Intern Med,1998,129(4):279-285.
2 美國心臟病協會.非心臟手術圍術期心血管評估指南,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