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為一結構簡單的導尿管道,表面上有上皮被覆,周圍有少量的結締組織和平滑肌圍繞,所以發生尿道腫瘤、息肉、濕疣主要為上皮源性腫瘤、浸潤性乳頭狀腫瘤,腫瘤生長在尿道內哪個位置都可切除。目前,經尿道腫瘤電灼、電切術,已成為尿道腫瘤、息肉、濕疣治療的首選方法。激光治療尿道腫瘤、息肉、濕疣是近代腔內泌尿外科中最新進展,在基層醫院電灼或氣化電切術仍是治療尿道腫瘤、息肉、濕疣的主要方法,1995~2009年治療1000例,對其中89例并發癥防治做進一步討論。
資料與方法
術組患者1000例,男797例,女203例;年齡16~68歲,平均46.8歲;病程3個月~2年,平均0.8年。其中尿道腫瘤296例,尿道息肉136例,濕疣568例。1000例患者均為小腫瘤(直徑1~3mm)、多發性散在小腫瘤、尿道內外口海綿體冠狀溝局部小腫瘤,女性尿道內、陰道內單個或散在性腫瘤。
電灼或氣化電切術方法:采用德國產styoz氣化電切鏡及好克DOH-Ⅲ型氣化電切鏡。腰麻或局部麻醉,使用5%葡萄糖溶液做沖洗液,根據腫瘤的形態,采用不同的切割方法。①首先取活粒,明確腫瘤性質。②用電凝電極電灼腫瘤表面直達基底,然后電灼基底部。③簡單而快速的方法是電灼直接電灼瘤蒂部,切斷瘤蒂,整塊切除腫瘤,再電凝基底部。④對淺肌層浸潤性瘤蒂、帶蒂腫瘤可直接電切蒂部。⑤腫瘤電切術應切除一部分腫瘤邊緣和基底部外觀正常的組織。⑥電切切流應小于TURP的電流以免造成尿道急劇收縮,導致尿道穿孔。
結 果
實際手術時間5~30分鐘,平均12分鐘,出血少,平均沖洗液500~1000ml,保留尿管3天,拔管后排尿通暢911例,出血39例,不通暢2次電切19例,尿失禁3例,遠期尿道狹窄2例,腎積水3例,尿道感染16例,陰囊水腫7例。
討 論
尿道腫物電灼或電切術的手術方法大致同膀胱腫瘤電灼電切術。常見的并發癥:①出血:輕微出血可自行停止。嚴重術后出血可F24號尿管壓迫尿道止血,必要時加壓包扎陰莖。②陰莖陰囊水腫:一般多在1~2天內吸收。③尿道或尿瘺:主要是技術操作不當所致。④尿道狹窄:與高頻電流熱操作有關。治療可采用尿道內切開刀切開。⑤近端尿道導致術后尿失禁,所以要遵循“寧淺勿深”的原則,寧可再次手術,也不造成尿道穿孔或尿失禁的風險。并發癥的處理原則同TURP。⑥避免膀胱壓力以防感染,尿液逆流引起腎盂腎炎。拔管后長期隨訪,定期復查TVP或膀胱造影。
腫瘤性手術后,帶瘤細胞和尿液逆流而造成上尿路腫瘤種植,主張尿道膀胱內絲裂霉素、阿霉素長期灌洗,預防腫瘤種植。
參考文獻
1 吳階平,主編.泌尿外科.濟南:山東科學出版社,1993:502.
2 韓振藩,李水清,主編.泌尿外科手術并發癥.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435.
3 郭應祿,主編.腔內泌尿外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