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服務要求,醫院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越來越顯現出它的重要性,而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是保證護理工作進行的關鍵。住院患者心理變化大多是焦慮、缺乏安全感,有孤獨感,緊張不安,他們需要予以同情、關心和諒解,使患者感到安全、放心、親切,有所寄托,精神上得到安慰,病情也會迅速地好轉,作為患者的貼心人——護士,在與患者朝夕相處,為患者做心理護理時,只有通過經常的語言溝通,才能掌握患者的思想動態,因勢利導,因人施護。而語言溝通是護士與患者之間進行情感交流,信息傳遞的重要工具。護士通過語言溝通了解觀察病情,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幫助患者遵守醫囑,配合治療,達到康復的目的。語言溝通是思想感情的交流,應采取平等、真誠和關心的態度,尊重他們人格、工作、興趣、愛好,使患者愿意與護士交談,通過交談可以增強患者與家屬對醫護人員的了解,增強患者戰勝病痛的信心。使患者愉快地、盡早地、安全的度過治療休養階段。
與患者溝通要針對患者在住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抓住溝通的時機,隨時隨地的有目的地進行。例如,在為患者作肌肉注射及靜脈輸液時,為分散患者對疼痛的注意力,可以與患者聊天,詢問一下他的病情,通過治療,近期的感覺如何,以及對護理工作有何要求;又如,我們在為患者做會陰擦洗時,可以邊做護理,邊和患者及家屬講解一些針對其病情的護理要點,使其學會自我護理,學會自我保健,從而提高生活質量,使患者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治療。
與患者溝通的基礎是尊重患者,不論其年齡、職務、文化程度等,要使患者有在家的感覺。溝通還要抓住、抓準機會,針對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溝通方法和交流技巧。例如,體力勞動者因長期從事體力勞動,有病總想否認,病情加重到嚴重影響生產與生活才去到醫院,一旦住進了醫院,認為有醫護人員的治療,不用想那么多,對醫護人員非常信賴;而知識分子常年從事腦力勞動,對身體的各種不舒服十分敏感,急于知道病情;而兒童對于病痛極為敏感,往往大哭大鬧,當其精神好轉后,急于去玩,往往不注意治療結果的鞏固;而老年人則擔心復發,懷疑是否根治。另外,男患者對禁煙一時受不了,女患者帶入病房較多的化妝品,而影響環境。患者也通過語言來感受護士態度的熱情、冷淡。美好、恰當的語言可促進交往密切護患關系。常言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工作中也常??吹?,護士一番溫柔的話語,靈巧的操作,能令病痛者停止呻吟,令垂死者重燃生命的火花,而不負責任的一句冷漠傷人的惡語和一個不耐煩的動作,可使疑心重患者迅速萎靡下去,以至于喪失生活的勇氣??傊?,語言能治病,亦能致病。美好的語言能對大腦起到良性刺激增加機體抗病的能力,促進患者身心健康。這就要求護士提高語言交流技巧,對待各種各樣的患者,在溝通的過程中要尊重患者的意見,但又不放棄自己的正確觀點,認真聽取患者的意見后,仍要給患者以正確的指導,充分發揮護士和患者的雙向積極性,達到治療護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