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感染已成為一個當今非常突出的公共衛生問題[1],又是一個當前醫院管理中的難題。護理管理是醫療質量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運行狀況直接影響醫院感染管理的質量與水平[2]。醫院感染工作幾乎滲透到護理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每一項操作及每一個需要護理的患者中[3],因此加強護理管理力度,是控制醫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我院感染辦與護理部共同發揮護士長的管理作用,健全組織機構,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加強護理人員對醫院感染知識教育和考核,做到相互配合,協調發展、持續質量改進。結果,醫院感染管理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醫院感染率逐年下降,有效地提高了醫護質量。充分發揮護理管理在醫院感染控制中的協同作用,可有效地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
加強管理,提高對醫院感染的認識
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制定完善了醫院感染的各項管理制度及相應的獎懲措施,護士長及主任配合院感科及時修訂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和措施。護理部對重點科室制定護理質量考核評分標準,感染辦對各門診、急診、檢驗科等制定相關感染質量考核評分標準,使其形成制度化、規范化的管理模式。
健全感染管理體系:成立由院長直接領導的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醫院感染管理科-各臨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組三級管理組織。一級管理由科主任或護士長主管,由科室監控醫生及護士每個月隨時進行自我監測督查,及時發現及時整改;二級管理為感染班主任、專職人員及各科護士長組成的感染持續質量檢查督導小組,每個月按院感質量考核標準對各科室進行督導檢查,結果上報并反饋到科室,限期整改,與科室績效考核掛鉤;三級管理由院感部門及護理部每周隨時督查,不定期對全院各科進行隨機檢查,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立即整改。
加強院感知識培訓工作:護士是治療、護理操作、消毒滅菌工作中的具體執行者,每天的各項操作是否符合標準,特別是夜間或緊急搶救情況下是否符合操作要求等。所以護理部及院感辦把院感知識作為重要內容來抓,教育護士,提倡“慎獨”精神,嚴格按制度及操作規程來辦事,每年進行全院性醫院感染知識考核,優秀者進行獎勵;定期選派人員參加全國各地舉辦的學習班,對新知識、新技能進行全院培訓;定期培訓護士長,由護士長對科室內人員進行每個月2次培訓并有記錄;結合每月護理質量檢查,隨機提問護士有關消毒隔離知識,促進護理人員學習院感知識的自覺性,強化醫務人員醫院感染的防范意識,強調標準預防,使感染管理工作在人人參與中不斷加強[4]。
加強重點環節的管理
增加人員和物品的投入。主管領導對醫院感染非常重視,對重點科室進行了改建,給供應室增添了全自動清洗機、干燥柜、超聲波、脈動真空滅菌器等一流的設備,給各科室配備了足夠的防護設備,增加了護理人員的編制,有效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
加強重點人員的管理:加強工作責任心,對工作不認真、老齡化的護士、新上崗人員及實習護士加強重點管理,進行嚴格的獎懲制度,合理排班,互相監督,對工作責任心強、有帶教資格的老護士充分利用,讓其做到認真帶教,發揮其工作職能。
加強護士手衛生管理:醫護人員手被污染是造成醫院感染的重要途徑,認真徹底的洗手是預防醫院感染最直接、簡單、經濟、有效的措施,為此,對全院人員進行了洗手規范化的培訓,在洗手處張貼洗手圖,不定時進行檢查與監測。
加強醫療用具的管理:對一次性醫療用具及消毒藥劑及器械建立審批登記制度,必須購入和使用具有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的衛生許可證并經衛生防疫部門監測消毒效果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的產品。可復用的醫療器具嚴格由消毒供應室統一進行回收-分類-清洗-檢查-包裝-滅菌-發放-使用流程管理,在護理工作中,每天都要使用各式各樣的醫療用具,在使用前除主管部門監測外,護士是最直接的管理者,其質量的好壞護士最先發現,如果護士不及時發現不合格的醫療用品,就會引起醫院感染發生,所以在操作中要認真檢查使用的物品、確保患者安全。
加強護士長監控環節的管理:護士長是學科帶頭人,又是行政管理者,通過護士長例會及院感監控會議,把院感管理的各項要求、制度,目前存在的問題、整改措施及有關精神等進行傳達和落實,在日常監管中,應以新思維、新方法、新技術來領導護理團隊,從日常工作抓起,使所有人員自覺遵守各項操作常規及制度。
嚴格醫療廢物的規范管理:嚴格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執行,對污染的醫療器具放在污染區的固定位置,對醫療垃圾進行分類放置,2次/日對各科室產生的醫療垃圾按要求進行統一收集,注明科室并登記,用專用密閉運輸工具通過指定路線運送到醫療廢物暫存點進行規范化管理。
加強重點科室的管理:護理部與感染辦將手術室、供應室、產房、NICU等重點科室作為醫院感染管理重點部門,納入護理質量管理的重要內容,嚴格執行限制探視,做好自身防護,以最大限度地控制感染的發生率,在加強重點科室管理的同時不要忽視病房管理。
正確合理使用抗生素
護士在使用抗生素前必須做到:及時采樣送細菌培養和藥敏,合理用藥,正確及時執行醫囑,根據患者病情提醒醫生及時停用抗菌藥物,向患者及家屬宣傳過度使用抗生素的危害。
加強監督,促進落實
嚴格落實消毒隔離制度:按質量考核標準,監督督查落實,組織全院護士認真學習其重要性,嚴格執行護理管理“五到位”:①洗手消毒到位[5];②環境、物品清潔消毒到位:每天進行濕式擦地、掃床、物體表面用含氯消毒劑擦拭,定期開窗通風,紫外線消毒等;③消毒與監測到位:進入無菌組織或器官的物品必須滅菌,接觸黏膜物品必須達到消毒,做到一人一用一滅菌;④隔離到位:同類感染患者相對集中,不明原因要單獨安置:⑤防護工作到位。
加強監督管理:做到每周有檢查,每月有檢測、分析、反饋,全院各部門能及時了解醫院感染信息及發展動態,為臨床醫務人員和管理人員指明了控制感染的方向,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感染率2008年1.44%,2009年1.24%,2010年0.7%,逐年下降,在年終目標管理檢查和醫院管理年檢查中,感染控制工作得到了專家們的一致好評。
總之,護理部與感染辦的通力協作是護理管理在預防醫院感染管理中走向科學化、規范化的橋梁,護理管理部門積極協助組織全院護理人員預防控制感染知識的培訓、監督、指導護理人員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消毒與隔離,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管理等有關醫院感染管理的規章制度。有效控制了醫院感染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張玉強,何多多,楊杰,等.加強醫院感染管理的工作方法[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12):1543.
2 翁曉美,丁巧玲,王秀貞.基層醫院護理部在醫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114.
3 傅根蓮.加強護理管理有效控制與預防醫院感染[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116.
4 袁斌.加強重點科室醫院感染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7):996.
5 姜賽琳,詹亞梅,吳景芳.綜合醫院護理人員手部病原菌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11):1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