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由于抗菌譜廣,療效確切,對人體不良反應小而受到廣大醫務工作者及患者的青睞。但青霉素在應用過程中有部分患者易出現過敏現象,甚至出現“過敏性休克”而危及生命。特別在農村及基層醫療機構,青霉素過敏反應發現不及時、處理不及時易致醫療事故的發生。所以醫護人員在應用青霉素過程中要高度警惕,密切觀察,以防青霉素過敏反應的發生,使過敏反應剛發現即可得到有效治療。
2006年4月~2011年5月對5例患者再次應用青霉素過程中出現以胃腸絞痛,嘔吐為主要癥狀的過敏反應報告如下,與同行們共勉。
病歷資料
例1:患者,男,12歲,2006年4月13日因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腫大給予5%葡萄糖200ml+青霉素560萬U靜滴,青霉素過敏試驗陰性,既往無青霉素過敏史。輸液約15分鐘左右,患兒出現腹部絞痛,以臍周明顯,當時醫生診斷為青霉素引起的胃腸不適反應,給予654-2 4mg靜注,2分鐘后,患兒出現大汗,面色蒼白,并嘔吐1次,HR68次/分鐘。立即停用青霉素,給予地塞米松5mg靜注,地塞米松5mg+5%葡萄糖100ml維持滴注。5分鐘后腹痛減輕,約8分鐘癥狀消失。
例2:患者,男,5歲,2009年7月6日因支氣管感染,給予青霉素320萬U+5%葡萄糖100ml靜滴,青霉素過敏試驗陰性,既往無青霉素過敏史。輸液約3分鐘,患兒出現腹痛,并嘔吐1次,面色蒼白,出汗,立即停用青霉素,并給予地塞米松2mg靜注,2分鐘后癥狀消失。
例3:患者,男,5歲,2010年10月21日因支氣管感染,給予青霉素320萬U+5%葡萄糖100ml靜滴,青霉素過敏試驗陰性,既往無青霉素過敏史。于第2天,即2010年10月22日,患兒因病情未減輕再次就診,給予苯唑西林鈉2g+5%葡萄糖100ml靜滴,約20分鐘患兒出現腹痛,呈陣發性加劇,立即給予654-2 3mg靜注,患兒腹痛未減輕,且面色蒼白,呼吸頻速,立即停用苯唑西林鈉,給予地塞米松5mg靜注,地塞米松2mg+5%葡萄糖100ml維持靜滴,約10分鐘腹痛消失。
例4:患者,男,6歲,2011年3月8日因上呼吸道感染、咽頰炎,給予青霉素400萬U+5%葡萄糖130ml靜滴,青霉素過敏試驗陰性,既往無青霉素過敏史,輸液約12分鐘,患兒出現腹痛,并嘔吐1次,胸悶,精神萎頓,立即給予地塞米松5mg靜注,并停用青霉素,3分鐘后癥狀消失。
例5:患者,男,6歲,2011年4月10日因咽痛,扁桃體Ⅱ度腫大,給予青霉素400萬U+5%葡萄糖130ml靜滴,青霉素過敏試驗陰性,既往無青霉素過敏史。輸液約10分鐘,患兒出現腹痛、面色蒼白、大汗,立即停用青霉素,并給予地塞米松5mg靜注,5%葡萄糖100ml維持靜脈通道,約4分鐘后,癥狀消失。
討 論
臨床常見的青霉素過敏反應一般為蕁麻疹、哮喘、及過敏性休克,本文5例患者均以腹痛為首發癥狀,把這5例稱為青霉素過敏反應“胃腸型”,且為Ⅰ型速發型。理由如下:①青霉素本身不具有抗原性,其在體內降解產物青霉噻唑酸及制劑中所含高分子聚合物雜質可與人體蛋白質結合所形成的抗原抗體復合物具有抗原性,這種抗原抗體復合物可刺激機體漿細胞產生IgE,而出現Ⅰ型變態反應。而漿細胞主要分布于鼻咽部、氣管、支氣管、及胃腸等處的黏膜固有層中,所以,這些部位也是I型變態反應的好發部位。②引起Ⅰ型變態反應的物質有組胺、LTS、PG、PAF激肽。
這些介質的生物學效應有:①引起靶器官平滑肌強烈收縮,以氣管,支氣管,胃腸,膀胱等為甚;②引起血管擴張、微血管通透增加,局部水腫;③黏膜腺體分泌增加;④這5例患者抗過敏治療均有效,這說明均為過敏反應。
以上5例患者青霉素過敏反應情況相似:①既往應用過青霉素而無青霉素過敏史;②此次青霉素過敏試驗均陰性;③過敏癥狀相似,即腹痛伴有面色蒼白、出汗、嘔吐、胸悶。因為這3條原因,易誤認為其他反應而非青霉素過敏反應,所以醫護人員在應用青霉素過程中,一定要高度警惕、嚴密觀察,加強醫護人員責任心。
為了盡量避免或減少青霉素過敏反應的發生,前輩們總結了許多經驗和教訓,在這里再重復1次。①青霉素應用前要詳細詢問病史,有過敏史者不用,有其他藥物過敏史及變態反應性疾病應慎重;②注射前一定要做青霉素過敏試驗,繼用過程中青霉素換批號或廠家不同,應重做過敏試驗;③青霉素應用應臨時配制,因放置時間過長,青霉素可分解為青霉烯酸及青霉噻唑,易致過敏;④青霉素過敏反應的發生不僅第1次易出現,即使在連續應用過程中也可出現;⑤青霉素過敏反應形式多樣,在應用過程中要嚴密觀察,患者稍有不適應警惕過敏反應的發生,隨時做好搶救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