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妊娠是婦產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且未婚未育患者增多,隨著血(β-HCG)和高分辨率B超的應用,使大部分異位妊娠在未破裂前得以診斷,為藥物保守治療創造了條件,為尋找簡便、安全、療效可靠的藥物治療異位妊娠的方法,采用米非司酮治療異位妊娠,取得較好療效,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7~2008年收治未破裂且確診為異位妊娠患者60例,行保守治療,年齡18~42歲,停經時間32~66天,孕次1~5次,產次0~2次。
診斷標準:根據《婦產科學》第6版宮外孕診斷標準[1]。①癥狀:有停經史,腹痛,陰道不規則流血。②體征:腹部有明顯壓痛和反跳痛,尤以病側為明顯;婦科檢查陰道后穹隆飽滿,有觸痛,子宮頸有明顯舉痛,內出血多時子宮有漂感,子宮大小與停經月份不相符,子宮一側可觸及包塊,觸痛明顯。③其他檢查:血HGG陽性;陰道后穹隆穿刺抽出紅色不凝血;診性刮宮未見絨毛,僅見蛻膜組織;B超檢查宮腔內空虛,宮旁出現低聲區,其內探及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動。
病例納入標準:①宮外孕婦未破裂或流產型,內出血少;②無活動性出血,生命體型穩定;③B超未見輸卵管妊娠包塊內有胎心搏動及胎芽;④血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3000mIU/ml;⑤宮外孕包塊最大徑≤6cm;⑥患者自愿要求藥物保守治療。
療效判斷標準:根據文獻[2],①治愈:臨床癥狀消失,B超監測盆腔包塊消失,血HCG降至正常(<10mIU/ml);②有效:臨床癥狀減輕,B超監測盆腔包塊縮小,血HCG正常或接近(<10mIU/ml);③無效:臨床癥狀無變化,B超監測盆腔包塊無變化或增大,血HCG下降不滿意或上升而改用其他藥或有破裂出血等手術指征而改為手術治療。
病例剔除標準:①輸卵管間質部妊娠、殘角子宮妊娠、卵巢妊娠;②嚴重肝腎功能損害及血液系統疾病;③血Hb<10mg/ml;④血PLT<100×109/L。
治療方法:米非司酮組+中藥(n=30)和甲氨蝶呤組+中藥(n=30)。米非司酮組首劑米司酮100mg口服后,50mg每12小時1次,共4次,總量300mg;甲氨蝶呤組以甲氨蝶呤50mg單次肌注,4~7天測定血β-HCG無下降可重復1次,最大可達150~200mg。兩組均加用自擬宮外孕方(蜈蚣2條,赤芍12g,丹參12g,桃仁9g,莪術9g),日1劑,水煎,分3次口服,連服10劑。用藥后嚴密觀察腹痛,陰道流血和生命體征的改變,每周檢查盆腔B超及復查血β-HCG值。
監測:治療前,抽血查血常規,肝、腎功和血β-HCG以及床旁B超檢查。用藥后,仔細觀察脈搏,血壓、腹痛和陰道出血,藥物不良反應等情形。每4~7天復查血β-HCG,直至降到正常范圍,每周復查B超,了解包塊大小及腹腔積液情況。
統計學處理:采用X2檢驗,P<0.05有顯著性差異。
結 果
對照組30例中成功24例,成功率80.0%,6例保守治療失敗,行手術治療,失敗率20.0%;治療組30例27例成功,成功率90.0%,失敗率10.0%,兩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對照組用藥后出現輕度白細胞下降2例,口腔潰瘍4例,肝功能輕度改變2例,發生率26.7%,但均于停藥后1周左右即恢復;治療組白細胞輕度下降1例,輕度口腔潰瘍2例,胃腸反應2例,發生率16.7%,停藥亦較快恢復正常,兩組不良反應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
討 論
近年來,異位妊娠發生率增高,傳統的治療風險較大,并發癥較多,保守治療對婦女健康及患者以后生育能力的保存有重大意義。米非司酮為作用于受體水平的抗孕酮類藥物[3],具有抗孕酮作用,引起妊娠的絨毛組織和蛻膜變化,內源泉性前列腺釋放,促使LH下降,黃體萎縮,從而使依賴黃體發育的胚胎壞死而發生流產,最后局限在輸卵管腔內吸收或與輸卵管分離出血,由于米非司酮抗孕酮作用靶組織主要是含有高度孕酮受體的蛻膜組織對靶組織細胞作用弱,不會引起子宮輸卵管平滑肌的強裂收縮而導致妊娠的輸卵管破裂,因此臨床將其應用于異位妊娠的保守治療。配合中藥活血化瘀、散結、消包塊、殺胚胎,改善血液微循環,促進血腫包塊的分解和吸收。甲氨蝶呤是一種抗代謝類腫瘤藥物,是葉酸拮抗劑,可予二氫葉酸還原酶結合并抑制其作用,使四氫葉酸形成障礙,從而干擾RNA和DNA的合成,甲氨蝶呤能夠抑制滋養細胞增生,破壞絨毛,使胚胎停止發育、壞死脫落最終吸收,但其不良反應大,骨髓易受到抑制、誘發口腔潰瘍、消化道反應、轉氨酶升高、脫發等并發癥,本文甲氨蝶呤組也有輕度類似不良反應。方中經蜈蚣為主藥。蜈蚣味辛,性微溫,有小毒,入肝經。蜈蚣之小毒,類似蜂毒成分,取其毒性殺死胚胎,同時還有良好的通絡止痛之功。作用。赤芍味苦,性微寒,入肝經。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之功。現代研究發現其有抗血小板凝聚,抗血栓形成作用。三棱、莪術利于止血消腫,促進瘀血吸收,并可增強免疫;赤芍具有解痙、鎮痛及抗炎作用;丹參可改善微循環,促進吸收[4]。本文米非司酮+中藥保安治療異位妊娠30例,治愈率90%,明顯優于甲氨蝶呤+中藥組,且無明顯不良反應,故米非司酮+中藥作為保守治療異位妊娠的藥物用藥安全簡便、可靠,不良反應少,臨床效果較滿意,值得基層醫院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0-113.
2 魏煊,林瑞芳,宋敏.散結殺胚合劑治療早期宮外孕的臨床方法[J].河南中藥,1999,19(2):199.
3 翁梨駒.米非司酮的研究進展[J].中華婦產科雜志,1995,43(9):565-568.
4 劉英蘭,黃冰玉.不同甲氨蝶呤治療方案對破裂型輸卵管妊娠的治療觀察[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5,6(20):373-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