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腫瘤學的發展,腫瘤護理特別是心理護理已成為腫瘤防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各種疾病中,很少有如癌癥般給患者以巨大的精神壓力。癌癥不僅影響一個人的正常生活,也危害其家庭;不僅損壞機體正常功能,并且造成形象改變,以及患者在家庭中角色的改變,加重了恐懼、焦慮、抑郁、憤怒、罪責、絕望等情緒反應。尤其經過一段化療后,患者的用藥量大,靜脈穿刺困難或病情反復時,患者更容易陷入緊張、悲觀中,往往不愿繼續治療。實驗證明,這些負性(消極)情緒對機體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直接影響預后。因此,護士應具備高度的同情心,深切理解患者的心理活動規律,通過溝通與疏導,轉變患者的消極情緒為積極情緒,配合化療等治療的進行,使之成為向癌癥斗爭的動力,是心理護理的主要任務。
腫瘤化學治療患者的心理特點
腫瘤患者確診后一般的心理:①緊張恐懼;②否認猜疑;③悲觀絕望;④憤怒變態;⑤強烈求生欲,對化療反應引起的思想顧慮。
制定合理的心理護理措施
對癌癥患者的真實病情要適度保密,以免患者過于緊張與恐懼;對已經知道自己患癌癥的患者應給予科學的理解、安慰與鼓勵,使患者能正確對待疾病。
對消極、失望的患者要分析原因并做好心理上的安慰、調養精神與生活的指導,告知綜合治療癌癥的重要意義。以意志與情緒對治愈疾病的能動作用,排除不利于治療的有關心理社會因素。
要及時把握患者的心理活動,抓住時機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盡量消除患者的悲觀情緒,向患者介紹疾病的特點、化療藥物的作用和不良反應。同時以治愈的病例為典型,激發患者以樂觀自信的心理正確對待疾病,并在精神上得到鼓勵,在治療上看到希望。
要動員患者周圍的人關心體貼患者。親人情感的微妙變化,會影響患者的情緒;如果親人對他關心、體貼,患者的悲觀情緒就會減輕甚至消失,反之,患者悲觀心理會加重。因此,做好患者親屬的動員工作是扭轉患者悲觀心理的關鍵步驟。
在醫院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重視語言交流。護士應態度和藹、舉止文雅,對患者要在治療和精神上給予支持,要耐心、細心,更要有愛心,要經常接近患者,明確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但切不可說出消極的語言而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同時用自己嫻熟的技術取得患者的信賴,爭取患者的配合。
要為患者創造溫馨舒適、安靜優雅、溫度適宜的生活環境。室內要保持空氣流通、光線充足,窗臺上種植一些花草能陶冶患者情操。良好的生活環境有利于患者的身心休息,促進病友間的人際關系,增強彼此抗病的信心,使患者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積極配合治療,達到治療目的。
在對癌癥患者的化療過程中不僅殺傷了腫瘤細胞,同時也伴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對造血系統、胃腸道、毛發和生殖細胞等都有影響并出現惡心、嘔吐、脫發等癥狀,患者出現恐懼憂慮心理,甚至有的對治療缺乏信心。護士應為患者創造一種敢于提出問題的氣氛,并給患者以實際指導,如飲食、日常生活等方面及如何預防和減輕化療不良反應等。療程結束,指導患者進行力所能及的活動和鍛煉。
精心的護理,精湛的技術,可以消除患者的身心痛苦,增強其信任感和安全感,這是做好心理護理的物質基礎。在臨床實踐中深切體會到,心理護理是癌癥患者在化療中得到有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