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性血液透析(MHD)是目前最廣泛亦最有效的治療終末期腎衰竭患者的腎臟替代治療方法之一。隨著血液透析技術的不斷改進,患者的生存期較以前有了顯著地提高,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焦點。有研究認為,心血管疾病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第1位死亡原因[1],這與MHD患者長期血壓控制不理想,營養狀態差,水鈉儲留嚴重,電解質紊亂以及透析不充分等有關。而對長期透析的患者,對透析治療的依從性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定期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對透析治療及飲食的認識,成為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內容。
資料與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月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齡25~74歲,平均51.7±12.3歲。均符合慢性腎功能衰竭診斷標準。意識清楚且愿意參加本次研究。病因占首位是腎小球腎炎;其次是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狼瘡性腎病。血液透析時間均在0.5~13年。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集體討論形式,建立患者健康教育俱樂部。定期組織活動。
健康指導內容
心理護理:有研究表明,血液透析患者常伴有情感障礙,可能與血透患者常常同時伴發各種軀體疾病較多見有關[2]。患者因長期接受血液透析,減少了正常的人際交往,對疾病的絕望、對透析的擔心等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心理。因此護理人員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科學的認識疾病??赏ㄟ^讓長期血透的患者在適當的場合、時間現身說法,交流治療中的感受,治療后病情的改善情況和配合治療的體會等,起到鼓勵和表率作用。同時給患者家屬講解有關疾病知識,讓他們共同參與心理干預,以減輕或消除患者的抑郁絕望狀態。同時向患者提供治療宣教刊物,使其掌握更多關于血透的知識。運用健康教育程序進行相關疾病知識的講解,幫助患者走出認識誤區。
動靜脈內瘺的護理:動靜脈內瘺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線。指導患者學會自己監測。避免在內瘺管采血、輸液、輸血,避免在內瘺肢體測血壓、提重物等。
飲食護理:指導患者遵守飲食原則:高熱量、優質低蛋白、高維生素飲食,水、鈉適量。血液透析患者水的控制:指導患者認識嚴格控制水的重要性,以2次透析間期體重增加3%為宜。鉀、鈣、磷的攝入: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患者易出現低鈣、高磷血癥,無尿患者易出現高鉀血癥,其對患者有生命威脅。一般無尿患者鉀攝入量應小于2g/日,尿量1500ml/日可不限制鉀的攝入。透析患者應注意補充鈣劑和活性維生素D3。
用藥指導:維持性透析患者常伴有高血壓、貧血等并發癥,因此需長期服用藥物,各種藥物的作用、服用的時間及方式均有不同。護士指導患者按醫囑服藥,對于記憶力差的患者,指導患者家屬將藥按3次/日擺好,防止發生誤服、漏服等情況。
運動護理:適度的體育鍛煉等可以增加患者的自信心,預防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并發癥。指導患者循序漸進的增加運動量,可以增加抵抗力。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運動時應穿著寬松、舒適、透氣的衣褲和運動鞋,并要注意量力而行,以運動后無不適感覺為原則。
規律透析:規律透析對患者非常重要,指導患者遵醫囑按時透析,隨時可以根據患者病情做適當調整,達到透析最佳狀態。
討 論
反復教育、不斷拓展知識面是提高患者依從性的關鍵[3],姜玲等認為,教育前首先評估患者的學習愿望及學習能力,與患者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及年齡層次,利用書面教育及口頭教育相結合,采用簡單易懂圖文并茂的方法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確定教育目標,增強患者的自我管理。同時讓患者充分認識到水鈉潴留的危害性。通過對透析患者系統指導,能合理的控制飲食,使患者對生活的信心有所提高,不同程度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朱艷麗.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退出原因及相關因素分析.中國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5.
2 朱寧,杜顯峰.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癥狀與血液透析穩定的相關性研究.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2,116:92-93.
3 姜玲,陳建民,等.提高血透病人水鈉控制依從性的探討.護士進修雜志,2005,20(9):85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