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十分精細,切口縫合亦很嚴密,手術已經很成熟,但術中和術后仍可出現各種可樣的并發癥,使術后患者視力不能恢復到理想水平,甚者,由可避免盲轉為不可避免盲。所以,必須根據各個并發癥的原因及時作好對癥處理。
白內障術中并發癥
后囊膜破裂伴玻璃體脫位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并發癥,一經發生,盡量將溢出之玻璃體剪除,若有條件者可行玻璃體切割術。
晶狀體皮質殘留:如赤道部殘留少量皮質,一般可自行吸收;如殘留較大塊皮質,可引起明顯的眼前節反應,形成瞳孔后粘連、后囊膜混濁等,因此術中應盡量將殘余皮質清除干凈。
角膜上皮損傷:多由于進入眼內的器械引起,前房內操作過多,時間過長或沖洗過多等都會使角膜內皮受到損傷,甚至失代償。主要以預防為主。
術后并發癥
感染:感染多發生于手術后2~3天內,為嚴重的并發癥,表現為術眼疼痛,結膜充血水腫,角膜光澤降低,切口浮現灰黃色浸潤,房水混濁甚至積膿,進一步發展,角膜水腫加重,其周邊發生黃色浸潤環,玻璃體混濁,積膿,視力喪失。一旦發生感染應立即取材做細菌培養及藥敏實驗,全身及局部應用大劑量抗生素,有前房積膿者可行前房穿刺和注藥。化膿性眼內炎應做眼內注藥,必要時行玻璃體切割術。
術后炎癥反應(非感染性):手術對眼內組織的毀傷,術中使用藥物對眼內組織的非常刺激,術中帶入眼內物質,晶體皮質遺留,術中玻璃體溢出以及人工晶體的毒性綜合征有關。患者主訴持續或間歇性眼痛,以虹膜炎癥為主,房水混濁,前房積膿,人工晶體表面沉著物等,糖皮質激素可減輕癥狀和體征。
角膜水腫:一般角膜的線狀混濁無須處理,多在1周內自愈,如為持續性角膜水腫,可給予皮質類固醇局部點眼或結膜下注射,也可用高滲眼水及營養角膜的藥物,如素高捷療,高滲葡萄糖等,嚴重的可以浮現大泡性角膜炎,這是由于角膜內皮失代償所致,經處理失效時,可行角膜移植術。
前房積血:前房積血多來自切口,出血較少的可以不必處理,出血較多的,占前房1/2以上,為預防眼壓升高,角膜血染,可做前房沖洗。
術后淺前房:①切口滲漏:可由于玻璃體嵌頓于創口或切口對合不良所致,一般經散瞳,加壓包扎即可。②睫狀肌脈絡膜脫離:其首要癥狀是眼壓降低,治療方法是散瞳,加壓包扎,使用高滲劑,皮質類固醇等。
葡萄膜炎:術后1周內浮現的葡萄膜炎多屬于手術反應,可能與晶狀體皮質遺留,玻璃體脫出,陳舊性脈絡膜炎被激惹等因素有關。處理方法是散瞳,全身及局部應用皮質類固醇治療,如果晶狀體皮質遺留過多,應該再給予抽吸沖洗。如果術后數周浮現前房積膿,瞳孔閉鎖,應注意霉菌的感染。
瞳孔上移及變形:虹膜鑲嵌創口或玻璃體脫出所致。其處理可用激光或手術做6:00位瞳孔切開。
繼發青光眼:前房延緩形成所致周邊前粘連、瞳孔阻滯、術后炎癥、植入性虹膜囊腫及纖維性內生均可繼發青光眼,晶體皮質遺留阻塞房角,或自身過敏反應,術后前房積血阻塞房角,黏彈劑遺留都可以引起眼壓升高,要針對不同病因加以處理。
人工晶體異位:人工晶體異位會給眼部造成不良影響,前房型人工晶體異位可以并發葡萄膜炎,繼發青光眼、角膜內皮失代償、黃斑囊樣水腫等;后房型人工晶體異位可造成玄光、復視、高度遠視等。處理方法是密切觀察,實時處理造成人工晶體異位的緣故原由,如抗炎治療,激光分離黏連,部分病例需將人工晶體復位,必要時進行固定或更換人工晶體。
黃斑囊樣水腫:這是黃斑部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的結果,一般術后3個月視力逐漸下降或突然下降,或浮現中心暗點、水腫,十分顯著者,黃斑部可浮現花瓣狀或星芒狀改變,視網膜增厚呈暗灰色,中心凹周圍有小囊腫,點狀出血,還可以浮現視網膜遍平脫離。以預防為主,手術的動作應輕柔、精確,避免非常刺激虹膜,若有玻璃體脫出,必須徹底清除,以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視網膜脫離:軸性近視,周邊葡萄膜炎,馬凡綜合征或一眼浮現視網膜脫離者術后有發生視網膜脫離的傾向。一旦發生視網膜脫離,則按視網膜脫離原則進行處理。
術后屈光不正:包括術后球鏡誤差和散光。對于眼軸過長或過短的眼以及角膜屈光手術后的患者,要選擇合適的IOL測算公式。術后出現散光,癥狀較輕可行驗光、配鏡即可,較重者可通過角膜手術進行矯正。
后發性白內障:由于遺留的晶體上皮細胞增生移行于后囊,形成纖維素膜,使視力再次下降。另外,晶體皮質的遺留,炎癥反應均可加速后發性白內障的形成。一旦形成后發性白內障要行手術切開后囊或激光切開后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