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肝癌是我國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傳統治療方法以手術切除治療為主。近年來,隨著醫學影像學的發展,經皮穿刺肝動脈化療及栓塞介入治療及下腔靜脈支架置入術,為該病有效可行的治療方法,已成為其首選的治療手段,肝癌的介入手術是通過導管動脈灌注化學藥物和栓塞制劑從而阻斷腫瘤的血供,控制腫瘤的生長,使腫瘤壞死縮小,而對肝組織血供影響小。此方法具有損傷小、恢復快、并發癥少、適應證廣、費用低、療效顯著等優點。
本文通過術前準備、術中配合、術后護理、等三環節,探討實施有效的介入治療的護理,預防和減輕介入治療的不良反應和并發癥的發生,從而提高腫瘤患者的生存年限。現將手術護理介紹如下。
術前準備
健康教育:介入治療屬新療法,患者及家屬均有不同程度恐懼和懷疑、憂慮。醫務人員應作好心理護理讓患者了解此次手術的術前準備如術前,1天練習床上大小便,術中憋氣以配合造影,術后的注意事項及并發癥,使其心理上有足夠的準備。
碘過敏試驗:為術中造影檢查做好準備。做碘過敏試驗前詳細詢問患者有無過敏史。嚴格掌握禁忌證及患者對造影劑不良反應的危險因素,如腎功能不佳、哮喘病史、蕁麻疹、糖尿病、心臟病等。對這些患者盡量不用離子型造影劑,選用非離子型造影劑,非離子型造影劑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離子型造影劑;盡量減少造影劑的用量。
穿刺部位備皮:備皮范圍為臍水平至雙側大腿上1/3段(尤其是會陰部)的體毛。
常規檢查:生化指標、心電圖、X線攝片、腹部CT等。
術前用藥:術前6小時禁食、水,術前30分鐘用鎮靜劑(安定注射液10mg肌肉注射)。
介入手術用藥:非離子型造影劑(優維顯),化學治療藥如5-FU、羥喜、阿霉素,栓塞劑如明膠海綿、碘化油。其他藥品如肝素、利多卡因、等滲生理鹽水、地塞米松等。
常用器械準備:常用導管為盤曲導管、RH導管、0.035mm導絲、穿刺針、4F~5F動脈鞘。還有60~80cm連接管。無水酒精、球囊、微導管等。
常用手術方法:患者取平臥位,常規碘伏消毒以后,腹股溝處用利多卡因經生理鹽水稀釋行局部麻醉,術中肝素化,在X線透視導向下,通過非離子型造影劑造影,導管經皮穿刺到股動脈置動脈鞘送導管到達肝總動脈或肝固有動脈[1],到達供給腫瘤血液的動脈血管,觀察肝動脈的分布、腫瘤部位、大小、數目和供血情況。病灶區域先緩慢注入5-FU加生理鹽水,再注入羥喜加生理鹽水,最后注入阿霉素加碘化油等化療藥物,以阻斷供給腫瘤營養的血管,從而抑止腫瘤的生長。治療完畢后拔管、穿刺點加壓10~15分鐘。用碘酒、酒精消毒,無菌紗布覆蓋、用彈力繃帶包扎,0.5kg砂袋壓迫。穿刺點無出血,患者無不適用平車推入病房。
術中配合
巡回護士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熟悉手術操作步驟,正確傳遞醫療器械,認真仔細進行化療藥物配制,做到藥物劑量配制準確,并妥善保管貴重器械。術后認真仔細核對,檢查保管和定點放置。手術中一定要密切觀察患者生命指標,隨時配合醫生進行搶救[2]。
術后護理
穿刺部位護理:防止穿刺局部出血及血腫。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進患者肝臟合成凝血因子減少,血小板降低,因此要特別加強出血傾向的觀察。患者術后絕對臥床休息,穿刺部位應給予0.5kg砂袋加壓,穿刺側肢體勿屈膝屈髖,下肢制動6~8小時,身體與患側肢體保持一直線,可左右平移,適當活動臀部、腰部,患肢可局部按摩等。防止穿刺口包扎松動移動,觀察局部穿刺點有無滲血、血腫。由于在手術中應用的栓塞劑,使血液黏度增加而且血流緩慢容易引起靜脈血栓及動脈栓塞。還應加強觀察下肢皮膚顏色、皮膚溫度及足背動脈搏動情況,并與對側比較,連續14小時做好相應記錄。防止動脈栓塞及靜脈血栓形成,一旦發生滲血和血腫形成及足背動脈搏動消失應立即報告醫生。術后6~8小時,指導患者進行下肢活動,并可抬高患肢30°。必要時給予藥物處理。
生命體征監測:密切觀察患者血壓、脈搏、呼吸,做到勤觀察,勤記錄。又因造影劑對腎功有一定影響,還應注意24小時尿量情況,做好特護記錄。
胃腸道反應癥狀:由于使用了化療藥物,因此可引起惡心、嘔吐癥狀,而肝硬化患者有食管靜脈曲張,劇烈的惡心、嘔吐容易造成消化道出血,可給予止血藥物防止出血,給予止吐劑如昂丹斯瓊靜推等。
發熱:大部分患者手術后可出現不同程度發熱,多在38℃左右,個別患者體溫>39℃,為術后吸收熱。是因為肝血管瘤組織缺血壞死,體內對毒素的吸收,短期為肝組織水腫、炎癥及栓塞物的反應所致。多發生于術后5小時~3天。體溫達38.5℃,給予物理降溫及抗生素治療后,體溫可降至正常。如體溫持續不退可予冰袋降溫或酒精擦浴,退熱出汗后應及時為患者更換衣褲,保持床單的平整干燥,并做好生活護理、口腔護理等。于1周后發熱多因合并骨髓抑制造成機體抵抗力降低,感染所致。
肝區疼痛:術后肝區疼痛為肝動脈栓塞后肝組織腫脹至肝包膜張力增高所致。疼痛程度與包塊大小、疼痛敏感程度及患者耐受性有關。多為栓塞部位腫脹,出現右上腹脹痛,影響睡眠和飲食。一般可持續3~7天,疼痛逐漸消退。輕度疼痛可不需處理,疼痛劇烈在排除急性膽囊壞死的情況下予以度冷丁或強痛定止痛。
并發癥:常見的并發癥為急性膽囊炎,栓塞劑進入正常臟器血管后會造成其缺血壞死,常見的是膽囊動脈受累引起膽囊壞死。
飲食指導:給予低鹽、低脂、高蛋白、高熱量、富含維生素的易消化飲食,可少食多餐,多食水果、蔬菜,保證營養的攝入。同時多飲水,以利于毒素排出,忌干、硬、粗糙、生冷刺激性食物,以防止門靜脈高壓患者因靜脈曲張而造成出血。
隨訪:介入術后囑患者1個月、3個月、6個月回醫院復查肝臟彩超、CT平掃、肝功能、血常規以及觀察患者右上腹不適或腹痛的改善情況等,根據腫瘤生長情況,決定再次手術的時間。
肝癌患者的介入手術治療是一門新興微創手術,作為本院的新業務新技術,護理人員應完全掌握其手術的術前、術中、術后的護理常規,熟練配合醫生操作,確保手術順利進行,從而預防和減少術后并發癥,提高腫瘤患者的生存年限。
參考文獻
1 王建華,王小林,顏志平.腹部介入放射學.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8:156-161.
2 王洪萍,王小燕.血管內介入治療在婦科腫瘤中的應用與護理.上海護理,2004,9(5):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