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簡稱慢性肺心病患者是由于肺組織、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變引起肺組織結構或功能異常,產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動脈壓力增高,使右心室擴張或肥厚,伴有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心臟?。?]。肺心病是我國呼吸系統的常見病,在冬春季節和氣候驟變時容易發生,尤其是近年來社會人口老齡化、室內污染嚴重、吸煙等因素的影響,該病發病率及病死率都有所升高,因此,如何運用合理的治療及護理方法,降低發病率和病死率,是十分重要的,2007年1月~2010年11月對9例肺心病患者實施了整體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9例,男3例,女6例,年齡65~78歲,均具有多年的慢性支氣管炎病史,兩例男性有長期吸煙病史,2例病情較重,合并有心律失常。入院后給予抗炎、解痙平喘、強心、利尿、吸氧等治療和積極有效的護理,所有患者均好轉出院。
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
焦慮:由于病程長、經濟負擔重、不適應醫院環境而焦慮。①經常巡視病房,以拉家常的形式了解患者的情況,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病房環境,規章制度,主治醫師、責任護士,宣傳科普知識,如吸煙與該病的關系,幫助患者戒煙,為患者排憂解難。②對于經濟負擔重而引起焦慮的患者,一方面針對病情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發生的原因及誘因,另一方面及時采取保健措施,以減輕疾病的復發而節約開支。③對于不適應醫院環境的老年患者患者對生活行動上給予必要的照顧。通過采取以上措施患者使患者感到醫院的溫暖患者工作人員的關懷患者焦慮情緒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增強了對生活和治療疾病的希望和信心。
氣體交換受損:與二氧化碳潴留、缺氧、呼吸道感染、氣道分泌物增多等有關。護理措施:①給予半臥位或坐位,協助排痰,保持呼吸道通暢。②給予低流量、低濃度持續吸氧,給氧濃度25%~29%,流量1~2L/分。③在呼吸平靜時作腹式呼吸或縮唇呼吸,選擇可以增強呼吸膈肌、腹肌和胸部肌肉活動,減少呼吸次數,加深呼吸幅度,增大通氣量,降低殘氣量,從而改善通氣和換氣功能。通過以上措施,患者無發紺、呼吸頻率、深度、節律趨于正常,有的患者呼吸平穩。
清理呼吸道無效護理措施:①對于神志清醒患者一般狀況好患者能夠配合的患者患者指導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颊弑M量采取坐位,患者先進行深而慢的呼吸(5~6次),后深吸氣至膈肌完全下降,患者屏氣3~5秒,患者繼而縮唇,緩慢地通過口腔將肺內氣體呼出,再深吸一口氣,屏氣3~5秒,身體前傾,從胸腔進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患者咳嗽同時收縮腹肌幫助痰液咳出。②對于痰液黏稠和排痰困難者,采用翻身、拍背、更換體位等方式可以引起咳嗽反射,幫助排痰。通過以上措施,患者能夠進行有效咳嗽,咳嗽次數及痰量減少,呼吸道通暢。
活動無耐力:與心肺功能減退、心臟負荷過量有關。護理措施:①在心肺功能失代償期絕對臥床休息,如半臥位或坐位患者以減少機體耗氧量。②病情好轉:患者根據耐受耐力讓患者適當床上活動進行呼吸功能鍛煉提高活動耐力。③避免一切不良刺激:患者嚴格控制輸液量和飲食量,排便不暢者患者給予通便藥物。④對于心律失?;颊呋颊吡⒓赐ㄖt師給予心電監護嚴密觀察心率、呼吸、血壓、面色變化,備好各種搶救藥物及器材。通過以上措施,患者日?;顒恿吭黾樱桓械狡凇?/p>
潛在并發癥:肺性腦病。護理措施:①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出現頭痛、煩躁不安、表情淡漠、神志恍惚、精神錯亂、嗜睡和昏迷等癥狀時及時通知醫師并協助處理。②用藥護理:遵醫囑應用呼吸興奮劑,觀察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出現心悸、震顫、驚厥等癥狀,立即通知醫師。通過以上措施,本組患者無1例發生并發癥。
討 論
慢性肺心病是一種慢性病,常反復急性加重。應告知患者積極預防原發病避免和預防各種可能導致病情加重的誘因,堅持家庭氧療。對本組患者入院時能及時找出現存的健康問題及時提出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并在實施過程中積極尋找潛在的健康問題,不斷修改護理措施使護理措施有根據有目的地進行。由于尋找護理問題及時,采取措施恰當9例病情均得到緩解和控制。
參考文獻
1 尤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