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占各種惡性腫瘤比7%~10%[1]。隨著腫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和抗癌技術的不斷進步,乳腺癌患者的平均壽命不斷地增加,單側乳腺癌的術后隨訪時間不斷地延長,因此雙側原發性乳腺癌的發現率也不斷地攀升[2]。兩側乳腺先后發生獨立的原發癌灶時間間隔>6個月者稱為異時性雙側乳腺癌(BABC)[3]。2000年12月~2010年8月收治女性BABC患者15例,現將臨床隨訪資料分析如下。
資料與方法
首發乳癌年齡30~75歲,平均45.6±12.3歲;未絕經患者5例,已絕經10例。第二側乳癌年齡36~76歲,平均58.6±15.7歲。15例BABC中間隔時間6.4~12.7個月,平均8.9±2.6個月,患者再次就診原因均為一側乳腺癌根治術后發現第二側單發的乳腺腫物。
病理分期和治療情況:第二側乳腺癌再次行根治術或改良根治術后病理證實8例NO(無腋窩淋巴結轉移),4例N1,3例N2。單純性4例,浸潤性6例,炎性癌3例,隋樣性2例。術后病理分期7例Ⅰ期,6例Ⅱ期,2例Ⅲ期。
15例第1次癌,均行了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根據病理類型、淋巴結轉移、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和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2)表達情況、年齡等因素,給予CEF、TEC等方案放療、化療和內分泌治療。達到出院標準回家后繼續跟蹤追訪。第二側癌行根治術4例,行改良術例,行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術4例,均腋窩淋巴結清掃,術后同樣按照前次癌的治療方案放療、化療和內分泌治療。
結 果
4例行保乳術的乳腺癌患者術后8個月~2年間在患病側乳房上發現腫塊,擔心是乳癌復發進行了乳房切除術,5例死于肺轉移及多發轉移,均是對側癌Ⅲ期和Ⅱ期患者,3例死于心臟病和腦栓塞,余下7例患者健在,狀況良好。
討 論
雙側原發性乳腺癌是乳腺癌的特殊類型之一,異時性雙側乳腺癌(BABC)好發于絕經期及未接受規范放化療及內分泌治療的乳腺癌患者。眾多文獻資料顯示,通常以第2癌為起點計算生存率才能真正反映BABC患者的預后,并且預后與兩側乳腺癌發生的時間間隔無關。一側乳癌術后,對側可能存在亞臨床腫瘤細胞,一側乳癌術后對側乳腺發生癌的機率每年增加1%,存活時間越長,對側發生癌的機會就越多[4],因此,患單側癌后,對對側乳腺的處理非常重要。認為應該堅持這樣的原則:在臨床體檢未發現對側乳腺有可疑病變的情況下,應對對側乳腺進行定期檢查,時間3~6個月1次,主要檢查手段為臨床查體、鉬靶片、超聲,必要時行MRI檢查,不提倡對側乳腺預防性切除。乳腺鉬鈀檢查是目前很重要的方式,但是年輕女性效果不是太理想。
異時性雙側乳腺癌的治療原則與普通乳腺癌相同,手術方式應根據患側的TNM分期決定施行根治術、改良根治術、保乳術,術后輔助化療、放療和生物治療[5]。Carmichael認為[6],異時性雙側原發性乳腺癌患者的預后差于單側乳腺癌,所以,要重視雙側乳腺癌的高危因素[7,8]:①年輕時有放射性接觸史;②首發癌年齡較早;③有遺傳學上的改變;④有家族史;⑤小葉原位癌及浸潤癌;⑥多中心性癌;⑦首發癌病理類型特殊,如黏液腺癌、髓樣癌或混合性癌等。單側乳腺癌術后要終身復查,前5年內要特別注意是否發生第2側乳腺癌。臨床發現,分期早、間隔時間長[9]、首發癌年齡大預后好[10]。
根據本組資料認為,對于單側乳腺癌首先在思想上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對側乳腺同時要進行相關的檢查,常規雙側乳腺鉬靶攝片和彩色超聲檢查,甚至MRI檢查、腫物病理活檢等。應注意與轉移性乳腺癌相鑒別,對于以腋窩淋巴結轉移為首發癥狀的患者,不要誤認為第1側癌遠處轉移而放棄手術治療。對單側癌術后要及時給予充分規范的輔助放療、化療、生物學治療。術后要加強隨訪,宣傳有關科普知識,教會并提高患者自我乳腺檢查,使第二側乳腺癌能被早期發現并得到及時治療。
參考文獻
1 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27.
2 Hartman M,Czene K,Reilly M,et al.Inciden ce and prognosis of synchronous and metachronous bilat eral breast cancer[J].J Clin Oncol,2007,25(27):4210-4216.
3 闞秀.乳腺癌臨床病理學[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合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3:98.
4 Robbins GF,Berg JW.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 [J].Cancer,1964,17(9):1501.
5 韓晨光,毛中鵬,許東哲,等.乳腺癌組織中MMP-9表達與癌細胞局部侵襲的關系[J].山東醫藥,2007,47(33):65-66.
6 Carmichael AR, Bendall S, Lockerbiel, et al. The long term outcome of synchronous bilateral breast cancer is worse Than metachronous or unilateral tumors[J].Eur J Surg Oncol,2002,28(4):388-391.
7 王充順,王承承.原發性雙側乳腺癌臨床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08,15(8):13712-13721.
8 韋達,趙祥生,秦建偉,等.雙側乳腺癌35例臨床分析[J].中華腫瘤雜志,2002,24(3):3081.
9 胡梅齊,王興華,蔣壽寧,等.雙側乳腺癌的預后因素[J].中國癌癥雜志,2002,121(2):1372-1401.
10苗小紅,裴建遇,向琳.雙側原發性乳腺癌41例臨床分析[J].四川腫瘤防治,2006,16(4):2192-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