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在膝關節損傷中較為常見,2008年8月~2010年7月采用骨錨治療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止點斷裂患者18例,臨床恢復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7月采用骨錨治療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止點斷裂患者18例,男12例,女6例;年齡22~60歲,平均42歲;其中交通事故傷14例,重物砸傷4例。單純內側副韌帶斷裂5例,合并半月板撕裂4例,合并交叉韌帶斷裂8例,合并脛骨平臺骨折1例,術前均行膝關節正側位片及膝關節MRI檢查。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采用腰硬聯合麻醉或者全身麻醉,患者仰臥于手術臺上,合并半月板撕裂及韌帶斷裂者先行關節鏡下半月板修整及韌帶重建手術,再屈膝30°(術前結合患者局部壓痛點及MRI確定韌帶斷裂部位),沿膝內側作切口長3~5cm,切開皮膚皮下筋膜,顯露內側副韌帶斷裂處,直接將骨錨固定于脛骨內側髁或股骨內側髁上,用骨錨上的的二條不可吸收線縫合編織撕裂的韌帶,打結固定。術中行膝關節外側應力試驗,檢查內側副韌帶的穩定性,術后伸膝位支具外固定2周,術后即可開始股四頭肌力練習,早期戴支具負重行走,2周后戴支具行膝關節屈伸功能鍛煉,8周達最大屈膝角度,術后8~12周解除支具固定,12周開始慢跑練習。
結 果
單純內側副韌帶斷裂手術時間10~30分鐘,平均18分鐘,所有患者無血管損傷,無術口感染,1例隱神經髕下支損傷,半年后恢復,本組16例患者均得到隨訪,時間5~12個月,所有患者膝關節內側穩定性好,2例合并前后交叉韌帶同時斷裂者屈膝95°,其余患者屈伸功能良好。
討 論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是膝關節內側穩定的主要結構之一,受外翻應力易于損傷,臨床上Ⅰ、Ⅱ度損傷主要采用保守治療,Ⅲ度損傷多采取手術治療,修復斷裂的韌帶。如韌帶損傷后未修復或修復不當,將造成膝關節內側松弛或不穩定,加速關節退變,采用錨釘技術治療18例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止點斷裂,臨床恢復效果較好。本組病例通過術前詳細的查體確定壓痛點,并結合MRI檢查確定韌帶斷裂的準確位置,采用小切口3~5cm就可完成手術,創傷小,恢復快。采用的螺紋型帶線骨錨為鎳鈦材料,其優勢為固著力強,縫合線為編織滌綸線,可以早期替代韌帶承受張力,而且不用二次手術取出,適用于皮質骨的軟組織固定。
綜上所述,采用小切口骨錨治療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止點斷裂,具有切口小,損傷小、固定可靠、瘢痕小、術后可早期活動,關節功能恢復好的優點,患者可盡早恢復工作生活,不需二次手術取內固定物,易于為臨床醫生及患者所接受。
參考文獻
1 王巖,主譯.坎貝爾骨科手術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1994.
2 劉秋成.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的治療[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5,7.
3 方偉松,俞佳烽,邵汝誼.Anchor釘在膝關節內側副韌帶下止點部斷裂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骨傷,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