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自1998年10月1日頒布實施以來,有數以萬計的無償獻血者參加了獻血活動,從《獻學法》實施之前的有償獻血,向全民的自愿無償獻血過渡,難度非常大。得到了市政府、市衛生局領導的大力支持。首先,通過上級有關部門給行政事業、企業、街道辦、鄉鎮學校、部隊等,下達獻血指標,滿足了臨床用血的需要。但因不能按需求采血,當臨床用血出現偏型和庫存量大的時候,造成血液的過期報廢。浪費了寶貴的血源,有關部門為了完成獻血指標感到壓力很大。近幾年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過去難以治療的疾病,現在被逐一攻克。加上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建立,人民收入的提高。過去看不起病,無處看病的社會問題逐漸得到解決。臨床用血量逐年增加。這就增加了血站采供血的壓力,為了保證臨床供血的安全、及時、有效。我站對自愿獻血人群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宣傳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解決了血源不足的現狀,現介紹如下。
資料與方法
統計了淄博市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所有無償獻血者26116人次,獻血者獻血前必須填寫《獻血者查體單》,工作人員進行仔細核對并填寫各項查體結果和獻血信息。根據性別、年齡、職業、學歷等分別進行了百分比統計。
方法:制作了部分表格,內容主要有獻血者的性別、年齡、職業、學歷等,分析不同人群的獻血比率,采取不同措施發動公民加入到無償獻血的大軍中來。
結 果
性別比例:在分析中我們發現男性獻血者明顯多于女性,是女性的兩倍多。這與女性的身體狀況、生理特點有區別,而且女性害怕疼痛、膽小等因素有關并且女性的社會活動范圍小于男性也是原因之一。
年齡比例:獻血者的年齡在獻血者中是非常重要的,當人們的年齡>45歲,就認為自己的身體逐漸衰退,怕獻血對身體造成損失。
職業分布:在分析中發現,獻血者中工人所占比例最大,這與工人在人群中占有比例大、活動范圍廣,教育水平高、易于發動有關。
學歷所占比例:在分析中我們發現,獻血者的學歷以中學和大專為主。
討 論
通過以上統計和分析得出結論:從獻血人群統計來看,年齡<35歲、男性、工人、學歷為中學和大專者居多。我站獻血點主要在鬧市區,人群較集中的地方。此人群中,具有上述條件的人群居多。學生、軍人集中在學校、部隊,農民集中在農村。但學生和軍人獻血人數占學生和軍人的比率要高于工人,只因他們在人群中所占比率太小。我市人口418萬,農民141萬(34%),而農民獻血人數僅10.90%。農民學歷低,對獻血知識了解少,獻血不方便等是主要原因,導致獻血意識淡薄。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的頒布和實施,我們采取了許多切實可行的措施。如加強了新聞媒體對無償獻血的宣傳,人們對無償獻血的認識有了根本性的轉變,由過去對獻血的恐懼和抵制變成現在的積極參與,現在的獻血群體不再是以大學生和工人為主,而是包括工人、農民、學生、個體戶、干部等社會各個階層,但是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臨床用血量的不斷增長,更需要建立一支龐大的無償獻血隊伍,以滿足臨床的用血需求。采取了許多切實可行的措施:尋求政府的支持,在繁華地帶建立采血點,通過新聞媒體,呼吁全社會公民積極參加無償獻血。利用“電話招募”、“網絡招募”、“短信群呼血源信息”,定期發布血源公告等措施,提高獻血前、中、后的服務質量。2010年在城區新建了兩處固定獻血屋,獻血屋軟硬件配置都達到了省級要求。利用農村集市進行無償獻血的宣傳和采集。大大方便了獻血者,同時保證了血液質量和安全。
血液質量是血站工作的重中之重,為加強血液安全管理,提高血液質量,血站推行了質量體系建設。建立了從獻血者招募、血液采集、檢測、制備、儲存、運輸等完善采供血全過程的質量管理體系。發展和建立了以醫務人員、大學生為主的流動獻血隊伍4500余人,獻血>2000ml固定獻血者隊伍5000余人,無償機采成分血隊伍500余人,Rh(-)稀有血型無償獻血隊伍400余人,保障了全市的臨床用血。
強化工作人員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加強采供血前、中、后服務。提高穿刺技術,減小獻血者,特別是女性獻血者對疼痛的恐懼。建立健全獻血者回訪制度,定期向無償獻血者和醫院發放調查問卷,征求社會各界對血站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獻血者和供血醫院滿意度達98%以上。
穩定無償獻血隊伍。組織稀有血型獻血者赴萊蕪、云臺山進行聯誼活動。組織獻血>8000ml獻學者赴廈門、武夷山考察學習,組織召開了獻血>2000ml獻血者座談會,免費為獻血>4000ml獻血者健康查體、營造關心,支持無償獻血者的良好氛圍。
利用各種方式宣傳無償獻血對人體健康有許多好處,適量獻血不會影響人體健康。特別是>45歲的中年人,經常獻血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還可以提高骨髓造血功能,降低血脂,適量獻血有益長壽。
國外及港臺地區無償獻血概況: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已達到醫療用血全部來自無償獻血。如經濟發達的美國、日本、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也有經濟欠發達的阿爾及利亞、坦桑尼亞、尼日爾、尼泊爾、緬甸等,都實行了無償獻血制度。在許多國家,公民獻血后吃幾塊點心,喝杯飲料,就各自去干自己的工作,從不領取任何報酬,人們把獻血看作是健康人對社會應盡的義務,是很普通的事。所以,適齡、適量獻血,對人體不會造成傷害,而且有益于身體健康。
通過以上內容的宣傳和采取的措施,2011年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有效地擴大了無償獻血隊伍,保證了臨床用血的及時、安全、有效。為全市的血液管理和采供血工作做出應有的貢獻。
通過對無償獻血者性別、年齡、職業、學歷的統計,分析和討論。我們認為針對不同人群,采取不同措施。加大宣傳力度,增加采血點,延長工作時間,深入農村集市,提高服務質量,建立獻血者回訪制度,固定獻血隊伍。可有效地保證全市臨床用血的及時、安全、有效。
參考文獻
1 王文秋,劉作功,王勤友.獻血輸血500問.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1):1-10.
2 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第2條、第5條、第6條、第7條、第8條.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獻血者健康查體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