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優質護理服務”,不僅僅是提高醫療護理質量管理,更重要是樹立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整體護理服務理念,提高護理服務品質,這對公立醫院衛生服務系統的改革有著重要的意義[1]。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從護理管理方法和護理措施實施等方面做了很大的改進,內容與方法主要在改善病區環境、夯實基礎護理、加強健康教育、做好心理護理等方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應把“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貫穿于整個護理工作實踐中,對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會、生活、文化等全方位整體的護理,最終實現患者的滿意。本文僅就對優質護理服務以下幾方面的體會作以初淺探討,以就正于同道。
改善病區環境
病區環境要安靜、整潔、舒適、溫馨,杜絕病區的臟、亂、差。為了適應現代生活的需要,還可配備梳子、發夾、洗發劑、沐浴液、指甲剪、開瓶器、小剪刀、萬能充電器、電視、飲水機、電熱水器、微波爐、休息椅、輪椅、貯物柜等日常必需用品。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要向其介紹病區環境、住院須知、作息時間、住院期間的注意事項、主治醫生等,可讓患者參與病房管理,使其有安全感和歸屬感。為營造溫馨病房,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熱心、周到服務,逢患者生日或者春節、中秋等傳統節日時,送上節日的祝福。
夯實基礎護理
基礎護理是指臨床護理工作中,除為患者提供良好就醫環境外,還要做好生活服務,完成常規治療等,它既是各專科護理的基礎,也是患者診斷治療中不可缺少的環節,而且反映了醫院管理質量的優劣[2]。要對患者做好洗臉、床上洗頭、修刮胡子、剪發梳頭、洗腳、修剪指甲、床上擦浴、口腔護理、翻身拍背等。根據患者的需要,制定不同層級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時段模塊,并參照單病種治療臨床路徑,建立標準護理模式與護理程序,讓患者享受到最合理、最有效的護理。
加強健康教育
可在院內或病房適當位置張貼大幅健康教育宣傳圖片,也可利用健康教育小冊子、畫冊等書面形式讓患者自己閱讀,有條件的情況下利用廣播、電視等進行宣傳。對患者的個別問題,護士利用床頭交接班,做治療護理的同時進行健康教育。給患者建立提示卡,告知患者特殊檢查前注意事項,出院患者時做好出院指導,并發給關愛卡,提示出院帶藥、服藥方法、門診隨訪時間等,并隨時隨訪患者。
做好心理護理
以往的護理模式,護士僅負責份內技術操作性工作,重技術、輕基礎,重醫囑、輕護理,缺乏對患者身心整體反應的關注[3]。優質護理服務就要用愛心和責任心去關心患者,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盡可能給予患者心理上撫慰、精神上的呵護、行為方式上的指導,尊重、理解、體貼患者,傾聽患者訴說,讓護患無障礙交流溝通,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提高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優質護理服務順應生物-心理-社會醫學的模式轉變,是護理學科發展的需要,是從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向以人的健康為中心護理轉變,護理人員應把“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貫穿于整個護理工作實踐中,對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會、生活、文化等全方位整體的護理,最終實現患者的滿意。
參考文獻
1 張洪君,楊美玲,蘇春燕,等.對“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實施意義與落實方案的思考[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4):22-23.
2 劉蘇君.基礎護理-護士的專業內涵.中華護理雜志,2005,40(4):243.
3 王建榮,皮紅英,馬燕蘭,等.我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的實踐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9):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