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討微量泵輸注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用于鼻內鏡手術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控性。方法:將48例行鼻內鏡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兩組。瑞芬太尼組(PR組)24例輸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維持麻醉;芬太尼組(PF組)24例輸注丙泊酚和間斷靜注芬太尼維持麻醉。兩組用同樣濃度硝酸甘油必要時進行控制性降壓,并記錄術中及拔管后血壓、心率、應用硝酸甘油例數、自主呼吸恢復時間、蘇醒拔除氣管導管時間、術后發生嘔吐誤吸、全麻蘇醒期躁動、術中知曉例數等。結果:瑞芬太尼組術中血壓、心率較芬太尼組平穩,應用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壓例數比芬太尼組明顯減少(P<0.01),且清醒及拔管時間短(P<0.05),無嘔吐誤吸,全麻蘇醒期躁動發生率少,術中無知曉。結論: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用于鼻內鏡手術,具有蘇醒快、并發癥少等優點,是鼻內鏡手術有效及可控的麻醉方法。
關鍵詞 瑞芬太尼 丙泊酚 全麻 鼻內鏡手術
鼻內鏡手術由于精細程度高,要求術中血壓和心率平穩,術后患者能迅速蘇醒,以防嘔吐誤吸,因此需要完善的鎮靜鎮痛及可控性良好的麻醉藥物。我科應用微量泵輸注瑞芬太尼復合丙泊芬全麻行鼻內鏡手術24例,收到了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選擇鼻中隔偏曲、鼻息肉及副鼻竇炎等手術治療患者48例,ASA Ⅰ或Ⅱ級,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齡14~63歲,體重38~80kg。將其患者隨機分為瑞芬太尼組和芬太尼組,每組24例。所有患者均擇期行鼻內鏡手術,術前均無心、肺、腎等功能異常。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體重及手術時間等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
麻醉方法:全部患者于術前30分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鈉0.1g。入室后開放靜脈輸注平衡液,行ECG、BP、HR、SpO【sub】2【/sub】監測。采用靜脈注射咪唑安定0.08mg/kg、芬太尼4μg/kg、阿曲庫銨0.6~0.8mg/kg、異丙酚2mg/kg全麻誘導,完成氣管插管后行機械通氣,PETCO【sub】2【/sub】維持在35~40mmHg。瑞芬太尼組采用微量泵輸注瑞芬太尼0.15~0.5μg/(kgo分),芬太尼組切皮及術中靜注芬太尼2μg/(kg·小時)。兩組均用丙泊酚4~6mg/(kg·小時)和阿曲庫銨0.3~0.5mg/(kg·小時)維持麻醉。根據麻醉深淺和血液動力學變化,調節給藥速度,使平均動脈壓控制在55~80mmHg,必要時用同樣濃度1~2μg/(kg·分)硝酸甘油進行控制性降壓。手術結束前20分鐘停用阿曲庫銨,適當減少丙泊酚至2~4mg/(kg·小時)和適當加大瑞芬太尼至0.4~1μg/(kgo分);手術結束前5分鐘停用丙泊酚,填塞鼻腔油紗時停用所有麻醉藥。手術結束后常規靜注托烷司瓊2mg、新斯的明1mg+阿托品0.5mg拮抗肌松藥。
觀察項目:麻醉過程監測ECG、BP、HR、Sp”及PaCO【sub】2【/sub】,記錄患者術中及拔管后血壓、心率、應用硝酸甘油例數、自主呼吸恢復時間、蘇醒拔除氣管導管時間、全麻蘇醒期躁動、嘔吐誤吸發生例數、有無術中知曉及傷口是否疼痛等。
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13.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sup】2【/sup】檢驗,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瑞芬太尼組術中血壓和心率較芬太尼組平穩,應用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壓例數較芬太尼組明顯減少,兩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1)。且瑞芬太尼組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清醒及拔管時間較芬太尼組縮短,全麻蘇醒期躁動發生率少,無術中知曉或嘔吐誤吸等發生,術后患者不適感少(P<0.05)。見表1。
討 論
由于鼻內鏡手術視野好、手術精細度高、手術徹底、治療效果好等優點,現被廣泛應用于鼻中隔偏曲、鼻竇炎、鼻息肉等治療。但鼻腔黏膜因血管豐富,術間出血量較多,影響手術視野的清晰度,術中常規使用腎上腺素棉球進行止血,其吸收腎上腺素的速度非常快,幾乎相當于靜脈注射的速度。有資料顯示,局部即使應用少量腎上腺素,也可引起血壓升高或心率增快,增加局部出血和并發癥,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鼻內鏡手術要求麻醉鎮靜鎮痛完全,血壓和心率穩定,手術恢復迅速平順。
據文獻報道,瑞芬太民尼是新一代阿片類U受體激動劑,具有鎮痛作用強、起效迅速、作用時間短等特點,可被組織和血漿中膽堿酯酶迅速水解,主要代謝物經腎排出,清除率不依賴于肝腎功能,無論靜脈輸注時間多久,其血藥濃度減半的時間始終在4分鐘以內【sup】[1]【/sup】。采用靜脈連續輸注停止后,數分鐘內病人即恢復,無呼吸抑制發生,且能有效抑制手術刺激所致的應急反應【sup】[2]【/sup】,為靜脈輸注的理想藥物。其鎮痛作用呈劑量依賴性,具有最大效應限制,該血漿濃度5~8μg/L時作用達高峰,相當于0.2~1.0μg/(kgo分),最佳血漿濃4.08μg/L【sup】[3]【/sup】。臨床應用中因個體差異明顯,應注意用藥的個體化,并根據手術刺激的強弱及時調整。
瑞芬太尼與丙泊酚全憑靜脈麻醉應用于鼻窺鏡,術中能有效控制血壓或心率增快,明顯減少術野出血量,為患者提供清晰的術野,而不需要輔助其它任何降壓手段或藥物【sup】[4]【/sup】。其機制可能是瑞芬太尼通過減慢心率,降低每分排出量,直接作用于血管,促使內皮釋放前列環素和一氧化氮,抑制電壓敏感性鈣離子通道產生內皮依賴性血管擴張,但它不抑制心肌收縮力,對心臟泵功能無明顯影響。而丙泊酚是快速短效靜脈麻醉藥,主要優點是起效快、時效短、蘇醒迅速、完全、平穩,對循環功能有一定影響,其血壓下降程度與用藥量、循環容量及患者本身心功能有關【sup】[1]【/sup】。若兩者合用,能安全維持控制性低血壓,降壓起效迅速,平穩緩和,降壓期間無反射性心動過速。但有時可引起低血壓及心動過緩,故只要立即減慢注入速度,血壓及心率5分鐘左右即可恢復正常。瑞芬太尼與丙泊酚全憑靜脈麻醉,使中樞神經系統、呼吸功能、術畢徹底清醒等恢復迅速,在體內無蓄積,兩者合用可減少各自的用量和不良反應,術中無知曉,達到滿意麻醉效果。本研究顯示,瑞芬太尼組術中血壓、心率較芬太尼組平穩,應用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壓例數比芬太尼組顯著減少,且自主呼吸恢復和完全清醒拔除導管時間明顯降低,術后燥動和惡心嘔吐發生也較少。值得注意的是,鼻內鏡手術在全身麻醉后,呼吸道梗阻的發生率較高,這往往與麻醉藥物的殘余有關,應引起臨床重視。
綜上所述,微量泵輸注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用于鼻內鏡手術,可提供穩定血流動力學狀態,具有蘇醒快速、并發癥少、可控性大、術后恢復時間縮短、術中無知曉等優點,是鼻內鏡手術較為安全、有效及可控的麻醉方法,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吳新民.主編.麻醉學高級教材.第1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84-88.
2 趙聚釗,邢玉英,劉偉華,等.雷米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靶控輸注對肺葉切除患者術中血流動力學的影響.臨床麻醉學,2008,24:382-384.
3 單世民,金玄玉,陳曉光.雷米芬太尼或芬太尼復合丙泊酚氣管插管條件及血流動力學的變化.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06,33:78.
4 錢林榮,周清河,肖旺頻.靶控輸入瑞芬太尼和異丙酚應用于鼻內鏡術控制性降壓的臨床觀察[J].浙江實用醫學,2008,13(1):61.
表1 兩組應用硝酸甘油、自主呼吸恢復、蘇醒拔管時間及并發癥等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