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醫療與護理是醫學科學領域中兩個不同的專業,但是在醫療工作中又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他們的關系應是相互監督與促進,相互尊重與理解,分工中有合作,協調配合,是為了共同的服務對象-患者的健康與安危所建立起來的工作性人際關系,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患者的康復,影響醫患關系和護患關系,也影響著患者的就醫心理,同時也是評價醫院人文環境好壞的重要因素,醫護處理不好就是醫療糾紛的導火索。
關鍵詞 醫生 護士 關系
醫護關系存在的問題與原因分析
缺乏良好的溝通和理解:護士和醫生在醫院工作中均有各自的專業范圍,專業之間缺乏相互了解,醫生的專業越分越細,而相對應的專科護士卻普遍缺乏。特別是現代專業發展較快,醫生的專業知識更新快,護士的服務理念換的快,幾乎每年都有服務主題詞,如從責任制護理-整體護理,從抓優質護理服務到加強基礎護理繼而到今年的創建優質護理病房,檢查的內容多,對專業的學習與更新與醫生不對稱,更會造成專業之間的理解問題。更多的醫生對護理部門開展的不斷變換的模式不認同,不了解,就會造成相互之間的矛盾而影響合作,因此醫生與護士都會過分強調對方的錯誤,尤其在處理臨時醫囑、口頭醫囑和護理文件書寫上,缺乏理解與溝通,不僅影響醫護關系,還會造成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角色壓力:在目前的醫療環境中,醫生往往是主動的,患者比較信任和認可的,護士長期處于從屬地位,加上長期的倒夜班,使得護士的生活質量有所下降,對患者的病情和治療缺乏連續的了解,導致護士的情緒不穩定而影響醫護關系,尤其是對初到醫院缺乏經驗的醫生,老年資護士對其指導和幫助,過幾年成長為獨立的醫生,卻反過來對護士缺乏尊重和理解,一旦出現醫療糾紛,更多的矛頭最后都指向護士,使得護士的心理落差加大,缺乏對工作的熱情,甚至對醫生的對峙,影響醫護關系。對于醫生來說,在醫療活動中承擔的風險責任更大,不僅需要對患者給予正確的診療,還要考慮患者的心理、經濟承受能力,面對職業道德和社會倫理,出現醫療差錯,還要承擔法律責任。尤其現今醫患矛盾突出,關系緊張,毆打、刀砍醫生的事件時有發生,使得醫生的情緒不穩定,影響醫護關系的和諧。
醫護比例不符合規定:許多醫院為了適應社會,追求經濟效益,護士嚴重缺編,有些醫院不能形成專業梯隊,使得老中青比例不協調,不能保證工作質量,影響醫護關系。
利益、自身價值引起的相關問題:一直以來,醫生是醫院的主力軍,醫院的效益、名譽與學科帶頭人或者個別名醫有直接關系,也使得醫院的勞動分配政策傾向于醫生,造成醫生與護士利益分配不均,現在醫生除工資獎金外,醫院還給予多項獎勵措施,即所謂的灰色收入,護士隨著護理模式的改變,工作量和素質、專科要求越來越高,經常還要參加技術、理論考試、比賽,而醫院的勞動分配制度不能體現護士的價值,使得醫生與護士的勞動所得分配嚴重不均。另外,醫生經過數十年就會成為名醫,而護士卻隨著時間的推移,體力、年齡、面貌均為患者的要求相去甚遠,影響醫護之間的關系。對患者來說,治病是最主要的,醫生是關鍵的,對護士存在歧視和尊重,造成護士的情緒低落而影響醫護關系。
建立良好醫護關系的對策
加強醫護之間的溝通,彼此尊重和理解:良好的溝通是醫護關系和諧的保證,醫護雙方在工作中應建立起信任、尊重、協作的合作關系,學會有效溝通的技巧和方法,在工作中維護自身形象,使用文明語言,尊重理解對方。護士應主動為醫生著想,出現疏漏及時提醒,尤其是電子醫囑,容易出現劑量、規格的錯誤,在執行口頭醫囑時,要根據病情、經驗、治療規范再次確認,特別是術后患者無人工氣道的情況下使用鎮靜、止痛劑時,要觀察是患者手術部位疼痛還是術后出血休克引起的煩躁,在不確定的情況下一定要請醫生確定后再執行,免得延誤病情,引起糾紛,甚至醫生對自己的口頭醫囑不承認的情況發生。在醫療文件書寫上,要及時溝通,尤其是對患者的神志判斷、肢體活動、肌力、評分、病情變化及搶救時間上要保持一致。
醫護雙方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在醫療過程中,醫生起主導作用,是疾病診斷治療的主導者,在護理過程中,護士發揮著主導作用,,在實際實施中,要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彼此互補,建立團結協作的精神,護士發現病情變化及時匯報醫生,在對疾病的治療上多請教醫生。對待特殊患者如保護性治療、患者的性格弱點、家屬的離世、抑郁癥患者等要有效、及時溝通,口徑一致,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整體護理。
保持良好心態:良好的心態是穩定情緒的前提,也是醫護工作和諧的前提,醫護人員要注意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疏導自己的不良情緒,校正自己的性格弱點,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態。
獎金分配制度:醫院在此要體現以人為本,把醫護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根據實際情況,調查研究,制定合理的獎金分配制度,比如勞動量、責任、夜班等,體現勞動價值。
結 語
在醫療工作中,建立良好的醫護關系,不僅利于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還能有效防范差錯事故的發生,較少醫療糾紛,提高醫護質量,更好地位患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