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療是治療惡性腫瘤的重要手段之一,腫瘤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療過程中,全身或局部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腫瘤患者能否順利完成放療全程,對患者的轉歸和預后起著決定性作用,而放療過程中的健康教育是患者堅持完成全程的有力保障。
放療前的健康宣教
心理指導:護士應了解該患者的射線種類、照射部位、療程、患者的生理情況及放療的預期效果等,并要掌握患者的思想動態,放療前應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有關放療的知識,治療程序,放療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和要配合的事項。并備有放療知識的宣教手冊,方便患者閱讀和參考,目的使患者消除恐懼心理,積極配合治療。
飲食指導:放療前了解患者的身體情況及營養狀況,鼓勵患者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以增強體質,為放療做準備。
衛生宣教和指導:①口腔準備:頭頸部放療不可避免的累及口腔、齒齦、頜骨等處,故放療前必須做好口腔衛生,填充齲齒,拔出短期內難以治愈的患齒和牙根,摘除金屬牙套,如有嚴重的牙周炎或牙齦炎要積極對癥處理。避免誘發放療并發癥。②皮膚準備:做好照射野皮膚的衛生處理,如照射野皮膚有傷口,應在接受照射前,換藥處置并促進愈合,如有感染,須控制感染后再行放療。
全身準備:評估全身狀況,糾正貧血、控制感染,完善各項檢查,如有異常,糾正后再做放射治療。
放療期間護理及健康宣教
心理護理:由于放療反應的出現,往往會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要加強護患溝通,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做好階段性健康教育,引導患者參與到治療中來,使患者對放療的每一階段出現的不良反應有所了解,消除不良情緒,并指導患者掌握應對方法,增加護-患、患-患之間的交流,介紹成功病例,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鼓勵完成治療。
照射野皮膚的保護:在放療過程中,照射野皮膚會出現放療反應,其程度與放射源種類、照射劑量、照射野的面積及照射部位有關,護士應做好健康宣教,使患者充分認識皮膚保護的重要性,并指導患者掌握照射野皮膚保護的方法。①充分暴露照射野皮膚,避免機械性刺激,建議穿全棉、柔軟、寬松、吸濕性強的內衣,避免粗糙衣物摩擦,頸部有照射野要求衣領柔軟或低領開衫,減少刺激,便于穿脫。②照射野皮膚可用溫水軟毛巾輕輕沾洗,局部禁用堿性肥皂擦洗或熱水浸浴;局部皮膚禁用碘油、酒精等消毒劑,禁貼膠布,禁用冰袋和暖具。照射野皮膚禁作注射點,忌用化妝品。禁涂氧化鋅軟膏等刺激性藥物,因氧化鋅為重金屬,可產生二次射線,加重皮膚放射性損傷。剃除局部毛發,宜用電動剃須刀,以防損傷皮膚造成感染。③保持照射野皮膚的清潔干燥,特別是多汗區如腋窩、腹股溝、外陰等處。外出時防止暴曬和雨淋。
保持口腔清潔:頭頸部放療患者由于射線的影響,唾液分泌減少,口腔自潔能力下降,容易發生齲齒及口腔感染,所以做好口腔清潔是放療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①保持口腔衛生,餐后睡前漱口,清除食物殘渣,預防感染和齲齒的發生。②每日用軟毛牙刷刷牙,建議用含氟牙膏。③防止辛辣食品、煙酒及強冷、強熱對口腔黏膜的刺激。
營養和飲食指導:接受放療后患者會出現食欲不振,頭頸部放療者會出現口干、味覺改變、口咽疼痛等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反應,影響進食,同時消耗增加,全身反應加重。科學合理飲食可促進組織修復,提高療效。①放療期間,飲食品種豐富,搭配合理,保證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低脂肪飲食,多吃蒸煮燉等易消化的食物,禁煙酒,忌冷、硬、熱及辛辣食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少量多餐,放療期間鼓勵患者多飲水,每日3000ml以上,以增加尿量,排出毒素。②味覺改變、口干、口腔黏膜反應重者,可食含水量高、易消化的軟食或半流食,多吃生津止渴、養陰清熱的食品,配合中藥如胖大海、菊花等泡水飲用。進食時口腔及食管黏膜疼痛難忍者,進食前可口服由利多卡因100~200mg、地塞米松10mg、慶大霉素8萬~16萬U、維生素B【sub】12【/sub】 250~500mg+250ml的生理鹽水中配制成的混合溶液,10~20ml/次,可減輕黏膜水腫,抑制疼痛,保證營養攝入,重度黏膜反應不能進食時,可采用鼻飼或靜脈營養,同時經常觀察患者疼痛的性質、有無咳嗽及生命體征的變化,尤其是食管照射,以便及時發現食管穿孔、出血,并需立即禁食、禁水并報告醫師。③腹部放療后會出現胃腸功能紊亂,應密切觀察患者有無腹痛、腹瀉、腸痙攣等,腹瀉是最常見的并發癥,腹瀉較重者應記錄大便次數,指導患者少渣、低纖維飲食,注意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放療后健康指導
放療結束后,告訴患者后期放射反應可能出現的情況,注意口腔衛生,保護照射野皮膚,預防感冒,以免誘發放射性肺炎。禁煙酒,科學合理營養,勞逸結合,并定期復查,復查時間出院后1個月,以后根據情況每3個月或6個月復查,如病情變化,應及時就診。
參考文獻
1 馬雙蓮,薛嵐.實用腫瘤科護理及技術.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2 張惠蘭,陳榮秀.腫瘤護理學.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