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討利多卡因局部濕敷在輸液穿刺時的局部止痛的療效。方法:選取2009年8月~2010年2月進行靜脈穿刺輸液、意識清楚、語言表達能力好、血管狀況佳的患者100例,按單純隨機抽樣法分為觀察組50例,對照組50例,在研究對象未知的情況下進行觀察。觀察組以利多卡因外敷消毒皮膚待干后穿刺,對照組常規消毒皮膚待干后穿刺。結果:觀察組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結論:利多卡因外敷待干后穿刺消毒皮膚對減輕靜脈穿刺疼痛效果明顯,簡單易行。
關鍵詞 利多卡因濕敷 靜脈穿刺減痛
靜脈輸液是臨床主要的給藥方法,靜脈穿刺也是護理人員要掌握的最基本的一項操作技術。靜脈穿刺時針頭進入血管造成血管損傷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由于工作量較大,輸液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引起廣大護理人員的重視,特別是在靜脈輸注某些藥物,如氯化鉀、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阿昔洛韋藥物過程中,可引起注射部位不同程度的疼痛甚至發生靜脈炎,患者往往需忍痛堅持治療或因疼痛難忍而終止,影響療效。2009年8月~2010年2月選取進行靜脈穿刺輸液、意識清楚、語言表達能力好、血管狀況佳的患者100例,工作中利用利多卡因局部濕敷后進行穿刺取得較好的效果,現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9年8月~2010年2月進行靜脈穿刺輸液、意識清楚、語言表達能力好、血管狀況佳的患者100例其中男女患者比例各半,年齡41~75歲,平均58歲,兩組性別和年齡無顯著差異。
方法: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研究組各50例研究組在輸液前5分鐘對進針處皮膚用利多卡因濕敷,利多卡因外敷范圍超過穿刺針周邊4cm,1次/日濕敷。對照組用常規消毒液涂擦,比較兩組進針時的疼痛分值。
結 果
觀察兩組患者輸液時的疼痛情況,并統計例數做比較結果。將疼痛分為不痛、輕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利多卡因涂布組50例和常規消毒組疼痛差異顯著,利多卡因濕敷與常規消毒組疼度程度(r0.626,P<0.05)。靜脈輸液患者在進針前使用利多卡因局部濕敷,可減輕患者進針時的疼痛。見表1。
討 論
靜脈給藥(如氯化鉀、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可能引起注射部位疼痛,嚴重者引起靜脈炎【sup】[1]【/sup】,通過臨床觀察,靜脈輸注氯化鉀及左氧氟沙星時, 多數患者主訴進針處有疼痛,有的因疼忍而終止輸注。靜脈給藥引起疼痛的可能因素有:藥物直接刺激血管內膜或因輸入藥量大,機械擴張造成刺激,或血管內膜特別敏感,輸注速度稍快時接觸藥物濃度過高,臨床研究資料得出結論,靜脈輸液前應用藥物干預,可不同程度減輕穿刺疼痛及防治輸液所致的靜脈炎【sup】[2]【/sup】。使用利多卡因局部濕敷在輸液穿刺時與常規消毒液涂擦相比,濕敷組疼痛明顯減輕,與常規穿刺相比疼痛改善有顯著差異(P<0.05)。兩者疼痛強度有顯著差異。該法在臨床工作使用中具有減痛顯效迅速,患者易于接受,取材簡單、易行、安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黃紅艷,楊云.靜脈輸注化療藥物對血管組織的損傷[J].實用護理雜志,2009,2(11):42.
2 徐玉化華,宋秋佳,孫靜.六味酸外用防治輸液所致靜脈炎的臨床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09,37(7).
3 鄭伙娣.75%酒精濕敷治療靜脈藥液外滲療效的觀察[J].現代臨床護理,2008,4:54-55.
表1 兩組疼痛人數對比
注:利多卡因濕敷與常規消毒組疼度程度(r0.626,P<0.05)。研究組不疼例數占80%,明顯優于對照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