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對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對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治療的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為以后的臨床治療工作提供可靠依據。方法:隨機抽取在過去4年老年高血壓病患者資料150份,將其隨機分為A、B兩組,平均每組75例,A組采用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的方法進行治療,B組采用口服常規降壓藥的方法進行治療,1周1療程,堅持治療7個療程以上,對治療前后的相關指標進行記錄,對治療效果進行比較分析。結果:A組的血壓下降幅度明顯,有效率很高,B組血壓下降的幅度表現一般,有效率較A組低。由此可見,A組的治療效果明顯較B組好很多,差異比較結果顯示,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口服苯磺氨酸氯地平的方法對老年高血壓進行治療,其效果明顯,不良反應小,值得臨床和社區醫生使用與推廣。
關鍵詞 苯磺氨酸氯地平 老年高血壓 療效觀察
為了對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對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治療的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在本研究過程中,分別采用口服苯磺氨酸氯地平和常規降壓藥物兩種不同方式對兩組進行治療,對其療效進行比較分析。現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6年10月~2010年10月經臨床確診的社區老年高血壓病患者資料150份,男84例,女66例;年齡62~88歲,平均66.4歲;病程1~19年,平均5.7年。兩組的上述自然資料沒有顯著統計學差異,可以進行比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療以前均經臨床確診。
方法:將抽樣中150份患者資料,隨機分為A、B兩組,平均每組75例,A組采用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的方法進行治療,B組采用口服常規降壓藥的方法進行治療。兩組服藥的計量和方法:1片/次,1次/日,1周1個療程,堅持治療7個療程以上,對治療前后的相關指標進行記錄,對治療效果進行比較分析。
療效判斷標準:①顯效:患者舒張壓下降幅度10mmHg以上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g以上;②有效:患者舒張壓下降幅度在10mmHg以下但是已降至正常,或下降幅度在10mm~20mmHg,或收縮壓下降幅度在30mmHg以上;③無效:患者舒張壓下降幅度在10mmHg以且沒有下降到正常水平,或下降幅度在10mmHg以下,或收縮壓下降幅度在30mmHg以下。
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4.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采用t檢驗,差異性顯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A組的血壓下降幅度明顯,有效率很高,B組血壓下降的幅度表現一般,有效率較A組低。由此可見,A組的治療效果明顯較B組好很多,差異比較結果顯示,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血壓下降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血壓下降情況對比(例)
注:P<0.05。
討 論
高血壓如果不進行及時的控制會導致出現腦卒中、心力衰竭、冠心病、腎衰竭等很多危機生命的疾病,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來說更是如此。老年患者的病程大多較長,有很多的合并病及并發癥,從而導致其在服用降血壓藥物的同時還要服用其他類藥物。所以,對老年高血壓在治療和藥物選擇方面頗為棘手【sup】[1]【/sup】。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一種長效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它能阻滯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細胞外Ca【sup】2+【/sup】經細胞膜鈣通道進入細胞,力導致心肌和血管平滑肌松弛。它具有很長的半衰期(一般在50小時左右);吸收慢、生效慢、作用時間長,給藥后12小時血藥濃度達至高峰;體內分布廣泛,達穩定血濃度后半衰期為60小時左右,故能達到長效降壓的效果【sup】[2]【/sup】。
老年患者由于機體代謝減慢,內環境穩定較差,調節血壓的壓力感受器的靈敏度顯著降低,自動調節能力下降,血壓出現波動是很常見的。血壓的劇烈波動是導致老年者心腦疾病的發生最直接也是最主要因素,選擇有效而作用持久的降壓藥物對老年高血壓患者在一天內的血壓進行控制,使其保持正常平穩的水平是減少其心、腦、腎等重要靶器官損害的關鍵【sup】[3]【/sup】。苯磺酸氨氯地平具有較高的谷峰比值,即降低清晨高峰期血壓,減少繼發于高血壓的心、腦、腎等血管病變的發生,1次/日,即可使血壓在1天內都保持穩定。是社區對老年高血壓進行控制的有效藥物。
本息研究結果也表明,A組的血壓下降幅度明顯,有效率很高,B組血壓下降的幅度表現一般,有效率較A組低。由此可見,A組的治療效果明顯較B組好很多,充分證明了上述報道。
綜上所述,采用口服苯磺氨酸氯地平的方法對老年高血壓進行治療,其效果明顯,不良反應小,值得臨床和社區醫療使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 梁延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依那普利治療原發高血壓[J].醫藥論壇雜志,2009,30(5):68-70.
2 劉泮力.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療中老年高血壓病的療效分析[J].中國誤診雜志,2008,8(28):6833-6834.
3 徐光繼,鄧本強.苯磺氨酸氯地平片治療輕中度高血壓的臨床療效[J].中國臨床藥學雜志,2008,17(3):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