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討兩種再次剖宮產手術情況。方法:對91例足月妊娠具有手術指征的產婦,其中新式剖宮產43例,與下腹縱切口子宮下段剖宮產48例再次剖宮產術時術后對比分析。結果:腹腔粘連:新式組明顯高于子宮下段組,具有明顯差異(P<0.01),切皮至取出胎兒時間及手術時間:新式與子宮下段組相比,有差異(P<0.05)。結論:新式剖宮產術后粘連發生率高,易造成第2次手術困難。
關鍵詞 再次剖宮產 手術方式 對比
資料與方法
新式剖宮產2次手術(新式組)43例,年齡22~35歲,下腹縱切口子宮下段剖宮術(子宮下段組)48例,年齡24~47歲,均以頭盤不稱,臀足位,骨盤狹窄,宮頸難產,妊高征,巨大兒等作為剖宮產指征,兩組病例距前次手術均在18個月~5年。均采用腰麻。
手術方法:新式組采用原切口進入,根據情況決定是否切除瘢痕,手術步驟仍采用新式剖宮產手術方式,有粘連的地方予以鈍銳性分離;子宮下段組按原切口方式進入,均切除原切口瘢痕,兩組均行子宮下段剖宮手術。
觀察指標:兩組病例均觀察手術時間,腹腔粘連情況,腹腔粘連分度(子宮切口與腹膜,大網膜少許粘連者為輕度,腹壁、膀胱、腸管部分粘連為中度,粘連難以進腹者為重度),切皮至取胎時間,新生兒體重及評分。
統計學分析:采用X【sup】2【/sup】檢驗。
結 果
兩種術式手術時間及切皮至胎兒娩出時間,腹腔粘連與手術方式,手術方式與新生兒體重及新生兒APgar評分比較,見表1~3。
討 論
新式剖宮產再次剖宮產:通過與下腹縱切口下段剖宮產再次手術比較,由于從切皮到進入腹腔遇到一些復雜的粘連,須用不同程度的鈍性、銳性分離及結扎止血,造成切皮到胎兒娩出時間明顯長于子宮下段組;腹壁、腹腔與子宮前壁如有廣泛粘連,引起擴大切口困難易造成娩出胎兒特別是巨大胎兒困難,造成新生兒窒息;由于分離復雜粘連時,創面過大及結扎止血過多,縫合線過多,使切口愈合欠佳。
下腹縱切口子宮下段剖宮手術 此種手術方式為傳統手術方式,此方式操作簡單,手術中暴露充分,如遇到粘連嚴重時,易向臍部方向延長切口,使之進入腹腔容易,所以切皮至胎兒娩出時間及手術時間,均較新式組具有優勢。
兩種手術再次剖宮產手術比較:對再次剖宮產來說,從切皮到進入腹腔是手術的關鍵。新式組從切皮至胎兒娩出時間,手術時間、腹腔粘連程度及術后切口感染較子宮下段組嚴重,這可能與腹腔粘連復雜有關。新式剖宮產存在復雜粘連可能與第1次手術時不縫合膀胱腹膜反折及腹膜有關,或是第1次手術子宮切口的選擇、術后感染等因素有關。
參考文獻
1 馬彥彥.新式剖宮產術.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5.
2 蘇應寬,劉新民,主編.婦產科手術.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4:426.
3 程至厚.剖宮產及相關問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161.
表1 兩種術式切皮至胎兒娩出時間及手術時間
注:切皮至胎兒娩出時間兩組相比具有差異(P<0.05),手術時間兩組具有差異性(P<0.05)。
表2 腹腔粘連與手術方式
注:腹腔黏連兩級相比差異顯著(P<0.01)。
表3 手術方式與新生兒體重及新生兒APgar評分比較